期刊文献+

简论“两个舆论场”的内涵与价值 被引量:5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对"两个舆论场"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认为它与舆论初始含义相去甚远。"两个舆论场"体现出新媒体时代官方舆论引导效力下降、民间意见场域勃兴的趋势,其原因是中国社会转型、改革步入"深水区"以及网络技术勃兴共同作用的结果。"两个舆论场"蕴涵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对于创新当今时代的舆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使之在对立中走向统一,是解决"两个舆论场"问题的最佳途径。
作者 张征 陈海峰
出处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14,共3页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26

  • 1吴予敏.传播教育与人文理想[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16(1):58-64. 被引量:8
  • 2刘海龙.当代媒介场研究导论[J].国际新闻界,2005,27(2):53-59. 被引量:64
  • 3陈先红.论新媒介即关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28(3):54-56. 被引量:188
  • 4刘九洲,付金华.以媒体为支点的三个舆论场整合探讨[J].新闻界,2007(1):36-37. 被引量:38
  • 5李君如.《中国能够实行什么样的民主》,载《北京日报》,2005-09-26.
  • 6何舟,陈先红.《双重话语空间:公共危机传播中的中国官方与非官方话语互动模式研究》.引自香港城市大学召开的2008公关与广告国际论坛论文集.
  • 7Arnstein, Sherry R. "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the politics of technolog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pp. 230 - 243,1977.
  • 8[法]布尔迪厄,华康德著,李猛,李康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3-134页.
  • 9杨博.《<百家讲坛>出山寨版,网上冒出民间易中天》.《当代商报》2008年10月24日.
  • 10孔悦.《山寨版红楼梦网上流传,网友最爱“林黛玉”》.《华西都市报》2008年10月21日.

共引文献216

同被引文献436

引证文献51

二级引证文献21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