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拓宽名牌高校办学渠道
被引量:4
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2000年第8期45-46,共2页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同被引文献47
-
1毛学农.高校校园景观的教育功效[J].理工高教研究,2002,21(5):65-66. 被引量:26
-
2赵朴英.重点学科的选择与建设是创名牌高校的重要战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4):156-158. 被引量:4
-
3贾志兰,杜作润,王一鸣.美日名牌大学与我国“ 211工程”[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1):93-98. 被引量:4
-
4宫业胜.高校建设与公共关系[J].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0(Z1):77-80. 被引量:4
-
5白春礼.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2):5-11. 被引量:5
-
6周晓慧,霍国庆.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2):67-70. 被引量:10
-
7柴天禄.创建名牌学校 主动迎接挑战[J].中国冶金教育,1998,3(5):60-64. 被引量:1
-
8朱小蔓.学校品牌管理:一种道德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05,25(5):1-4. 被引量:29
-
9杜作润.中、美、日名牌大学的现状比较[J].上海高教研究,1995,15(2):72-75. 被引量:3
-
10潘懋元.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发展[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2(7):1-4. 被引量:93
二级引证文献27
-
1高路.基于UIS战略的独立学院品牌经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4):142-143.
-
2姚杰,马静.基于CIS理论的高校品牌形象塑造[J].市场周刊,2009,0(10):35-38. 被引量:6
-
3徐建中,李有彬.我国工业城市教育资源整合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5):5-7. 被引量:1
-
4徐建中,李有彬.教育资源整合因素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4):3-6. 被引量:25
-
5徐建中,何玄鹤,李有彬.我国教育资源整合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7):4-6. 被引量:16
-
6钟凤英,兰春园.研究生教育信息化问题探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4):83-84. 被引量:2
-
7吴柏安.我国社区高等教育资源整合论[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9(7):92-94. 被引量:4
-
8王伟伟,张莹,毛金凤.辽宁旅游教育资源整合模式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1):98-100. 被引量:6
-
9张艳华,高兰英.钟山品牌管理研究[J].市场周刊,2011,24(1):31-32. 被引量:2
-
10张丽芳.试论高等教育资源整合[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6):90-92. 被引量:4
-
1自主创新 持续发展——华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发展特色[J].高教探索,2007(4).
-
2吴晓曦.提高独立学院英语后进生的教学水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2):101-101.
-
3马忠庚,袁文渊.高校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探论[J].山东电大学报,2005(2):15-16.
-
4内蒙古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显成效[J].老年世界,2011(1).
-
5吴中江,黄成亮.管、办、评分离:民办高校质量提升的“一剂良方”[J].三江高教,2014,0(4):7-12.
-
6林丽华.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海南教育,2002(8):36-37.
-
7孙亮.试论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与人才培养质量[J].化工高等教育,2000,17(2):13-15.
-
8高等学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调查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1999,0(S1):3-5. 被引量:1
-
9时进.大学:谁是常来客,谁为座上宾[J].财经政法资讯,2010(5):63-64. 被引量:1
-
10武延树.师范教育 任重道远[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0(1):92-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