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台湾乡土文学发展中的两次文化转向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台湾乡土文学引发了战后台湾文学的第一次文化转向,使其由以"现代主义文学"为代表的高蹈文化转向了以"乡土文学"为代表的社会俗世文化。由此,台湾文学一改过去虚无、晦涩的面貌,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底层大众。我们称之为"社会性文化转向"。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后乡土文学的发生发展,台湾乡土文学完成了它的第二次文化转向,即由原来宇宙整体架构中的中间价值体系为主导转而发展为多元文化齐头并举的文学样貌,我们称之为"多元化文化转向"。
作者 吴鵾
出处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9-43,共5页 Forum for Chinese Literature of the World
基金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台湾后乡土小说研究"(项目编号:2013SJB750009)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爱德华.伯内特.泰勒.《原始文化》,连树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 2威廉.A.哈维兰.《文化人类学》,瞿铁鹏、张钰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6、49、50、53页.
  • 3朱双一.《略论台湾"文学文化化"的趋向》,《学术研究》1994年第2期.
  • 4尉天骢.《由漂泊到寻根》,《民族与乡土》,台北:慧龙出版社1979年版,第46页.
  • 5向阳.《副刊学的理论基础建构》,《联合文学》1992年第10期.
  • 6初安民.《文学文化化》,《联合文学》1992年第87期.
  • 7廖咸浩.《不流俗的坚持》,(中外文学》1992年总第241期.
  • 8姚朝文.文学观念泛文化化与立场迁移[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4):98-102. 被引量:3
  • 9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8-133页.
  • 10范铭如,《轻.乡土小说蔚然成形》,《像一盒巧克力--当代文学文化评论》,台北:印刻,2005,第175-176页.

二级参考文献2

共引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