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以其独有的特色迅猛发展,并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各地的生态环境也不同程度地遭到污染和破坏。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在加大乡村旅游开发的同时,必须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从而实现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本文阐述了乡村旅游开发的内涵,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策略。
作者
刘永宽
机构地区
葫芦岛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出处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4年第3期133-134,共2页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旅游开发
生态环境保护
分类号
F592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2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5
1
雷明佳,刘士成.
浅谈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S2):102-103.
被引量:1
2
宋炜.
基于游客感知的旅游服务水平评价研究[J]
.企业经济,2010,29(6):163-166.
被引量:6
3
邓明艳,曾菊新.
武汉城市圈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研究[J]
.特区经济,2009(10):204-206.
被引量:5
4
袁虹,吴丽.
中国旅游业发展灰色关联动态分析[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1):43-47.
被引量:20
5
蒙睿,周鸿,徐坚.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观分析[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4):136-140.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林卫红.
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37-43.
被引量:13
2
周鸿,赵丽昆.
生态旅游与生态道德教育——兼论滇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未来[J]
.思想战线,1998,24(7):70-75.
被引量:13
3
田道勇.
浅谈旅游可持续发展[J]
.人文地理,1996,11(2):16-19.
被引量:62
4
秦学.
我国城市旅游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人文地理,2001,16(2):73-78.
被引量:65
5
蒙睿,刘嘉纬,杨春宇.
乡村旅游发展与西部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初探[J]
.人文地理,2002,17(2):47-50.
被引量:87
6
张政伟,吕子安,张英,徐旭常.
能源与中国经济增长[J]
.工业技术经济,2006,25(1):4-8.
被引量:20
7
王群,丁祖荣,章锦河,杨兴柱.
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的指数测评模型——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
.地理研究,2006,25(1):171-181.
被引量:188
8
陈娅玲,马耀峰.
基于旅游市场调查的游客旅游体验研究——以桂林市为例[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102-106.
被引量:19
9
李卫华,赵振斌,李艳花.
古村落旅游地居民综合感知及差异分析——以陕西韩城党家村为例[J]
.旅游科学,2006,20(6):52-58.
被引量:45
10
粟路军,王亮.
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市场特征研究——以长沙市周边乡村旅游为例[J]
.旅游学刊,2007,22(2):67-71.
被引量:60
共引文献
42
1
郭伟,张秋娟,吴静.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以秦皇岛市为例[J]
.生产力研究,2008(16):96-97.
被引量:11
2
朱沁夫.
人文资源赋存与文化产业发展[J]
.科技经济市场,2006(11):248-249.
被引量:1
3
敖楹婧,李毅.
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调查研究[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11):209-209.
4
骈丽军.
城镇居民对国内旅游服务质量的感知评价分析[J]
.北方经贸,2008(3):116-118.
被引量:6
5
常胜.
我国旅游业与交通网络关系的灰色关联分析[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1):71-74.
被引量:7
6
王海鸿,常艳妮,杜茎深,齐飞.
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3):75-80.
被引量:23
7
卓玛措.
甘南州旅游业发展调查报告[J]
.甘肃高师学报,2008,13(1):124-127.
被引量:5
8
王海鸿,张彦霞,常艳妮.
基于单因素与多因素的甘肃省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分析[J]
.改革与战略,2009,25(7):117-119.
被引量:1
9
陈雅丽,杨建明,黄银珠.
福建省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的回归-关联分析[J]
.旅游论坛,2009,2(4):535-539.
被引量:10
10
杨建明,黄银珠,陈雅丽.
福州市入境旅游发展及其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5):41-45.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26
1
乍茹玉.
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J]
.信息周刊,2019,0(50):0437-0438.
被引量:1
2
蒙睿,周鸿,徐坚.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观分析[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4):136-140.
被引量:18
3
马勇,赵蕾,宋鸿,郭清霞,刘名俭.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J]
.经济地理,2007,27(2):336-339.
被引量:212
4
李应军.
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生态文明战略[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24(5):62-64.
被引量:12
5
熊晓红.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双重效应及其正确响应[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1):92-95.
被引量:21
6
李岚.
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J]
.农业经济,2013(4):51-52.
被引量:28
7
答百洋,雷娟.
西安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对策与建议[J]
.商,2013(2):295-295.
被引量:2
8
孙江虹.
乡村旅游对农村环境的影响两面性探析[J]
.农业经济,2013(5):26-28.
被引量:18
9
文红梅,郑研,张铁雄.
农家乐绿色休闲体育与新农村建设发展路径及态势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3(22):251-252.
被引量:2
10
粟维斌,奉钦亮.
桂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22):222-228.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7
1
刘俊.
乡村旅游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发展[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0):6-7.
被引量:4
2
张建国.
乡村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探讨[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7(10):22-23.
被引量:3
3
刘佳琦,张保华,栗云召,于良巨,吴晓青.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区选划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7,42(12):146-150.
被引量:7
4
嘉丹.
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思考[J]
.经济师,2020(7):145-146.
被引量:2
5
侯娟.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乡村生态旅游业培育研究[J]
.乡村科技,2022,13(23):49-52.
被引量:1
6
蒋宁.
辽宁省乡村旅游对乡村环境的影响及控制[J]
.青春岁月,2016,0(21):258-259.
7
薛兵旺.
新农村建设中的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J]
.武汉商学院学报,2015,29(1):10-1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杜波.
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探析[J]
.旅游与摄影,2021(18):76-77.
被引量:1
2
张建国.
乡村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探讨[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7(10):22-23.
被引量:3
3
稂丽萍.
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
.怀化学院学报,2018,37(6):50-52.
被引量:3
4
张海雁.
乡村本色在乡村生态旅游中的重要性[J]
.广东蚕业,2019,53(7):79-79.
5
李冬雪,谢湉,马旭,崔保山,吴霞,车纯广,张希涛.
1985—2015年刁口河黄河故道区域河流水文连通时空演变规律[J]
.环境生态学,2020,2(1):10-16.
被引量:7
6
夏金,曹保荣.
生态环境保护视域下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20,45(10):186-190.
被引量:8
7
张宇,侯兰功.
西南市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研究——以绵阳市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22):268-275.
被引量:3
8
刘冬,林乃峰,张文慧,徐梦佳,邹长新.
生态保护红线:文献综述及展望[J]
.环境生态学,2021,3(1):10-16.
被引量:13
9
常德军,孙海军,李翠萍,郑虎.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系统的构建及规划设计研究[J]
.南方农业,2020,14(33):208-213.
被引量:2
10
孙工棋,张明祥,雷光春.
黄河流域湿地水鸟多样性保护对策[J]
.生物多样性,2020,28(12):1469-1482.
被引量:19
1
吴佩耘.
探索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策略[J]
.经营者(学术版),2013(8):1-2.
2
于丽娜.
新形势下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策略探讨[J]
.经济视野,2015,0(3):355-355.
3
王兴斌.
中国的生态旅游与旅游生态环境保护[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19(6):29-33.
被引量:8
4
李科熠.
论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J]
.南方论刊,2015(3):20-21.
被引量:3
5
张彩虹.
试论新形势下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策略[J]
.现代经济信息,2011,0(11X):256-256.
被引量:5
6
邓明艳,曾菊新.
武汉城市圈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研究[J]
.特区经济,2009(10):204-206.
被引量:5
7
张琼霓.
对西部旅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商业研究,2003(19):123-125.
被引量:5
8
赵宁.
会展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策略[J]
.城市地理,2015,0(1X):142-142.
9
江厥中.
可持续发展的贵州风景名胜事业[J]
.城乡建设,1999(10):29-30.
被引量:1
10
王辉忠.
全力做好上海世博会“护城河”安保工作[J]
.长安,2009(6):30-31.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