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实践及问题分析与展望
被引量:
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首先对国内外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研究和发展状况进行概述,重点介绍我国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探索实践与发展历程,对我国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中面临与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对我国杏鲍菇产业发展展望。
作者
郑雪平
冀宏
尹永刚
肖自添
夏志兰
机构地区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北京市正兴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昆山市正兴食用菌有限公司
出处
《食用菌》
2014年第1期7-11,共5页
Edible Fungi
基金
科技支撑课题(课题名称:食用菌新品种培育及制种关键技术研究
编号:2013BAD16B02)资助
江苏省2013年农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工厂化袋栽杏鲍菇(还原型)液体菌种选育及应用>(BE2013346)
关键词
杏鲍菇
工厂化
生产实践
关键控制点
标准化
瓶栽
展望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297
同被引文献
245
引证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111
参考文献
15
1
林兴生,林衍铨,李开本,郑永斌,余应瑞,黄建成.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菌株耐CO_2特性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04,23(4):20-21.
被引量:2
2
潜仙凤,李树森,徐利强,周祖法.
桑枝栽培杏鲍菇标准化生产技术[J]
.杭州农业与科技,2010(4):40-42.
被引量:4
3
邹丹蓉,陈珏.
葡萄废枝培养料栽培杏鲍菇技术[J]
.食用菌,2011,33(1):31-31.
被引量:10
4
周云,朱婧,郑雪平,吴金男,姚璐晔,冀宏.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品种杂交育种研究[J]
.北方园艺,2010(24):189-193.
被引量:6
5
李芳.
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前景广阔[J]
.中国食品,2011(7):24-24.
被引量:1
6
郭美英.
珍稀食用菌杏鲍菇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1998,13(3):44-49.
被引量:117
7
潘嘉平,刘淑艳,姜楠,李晓.
花生壳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
.菌物研究,2011,9(1):50-53.
被引量:14
8
陈上海,李宗宝,林春煌,陈彦卿.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J]
.食用菌,2003,25(3):31-31.
被引量:3
9
郭美英.
杏鲍菇的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J]
.食用菌,1998,20(5):11-12.
被引量:73
10
郭美英.
杏鲍菇栽培技术[J]
.食用菌,2006,28(5):66-68.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杨立红,辛晓林,蔡德华,谢红艳.
酯酶同工酶在食用菌菌种选育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04,23(5):10-12.
被引量:7
2
刘宇,陈文良,王丽珍,孟莉莉.
杏鲍菇13号杂交菌株选育研究[J]
.食用菌学报,2004,11(3):61-64.
被引量:16
3
戴秉丽.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食用菌,1995,14(5):15-16.
被引量:16
4
胡润芳,薛珠政.
白灵侧耳菌丝营养生理特性研究[J]
.食用菌学报,2005,12(3):21-26.
被引量:7
5
邹莉,李绍鹏,袁玲.
杏鲍菇最佳培养基的筛选[J]
.菌物研究,2006,4(1):38-41.
被引量:6
6
桂明英,王刚,郭永红,刘蓓,马绍宾.
食用菌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J]
.中国食用菌,2006,25(5):3-5.
被引量:25
7
苏启苞.
木薯秆屑、木薯渣栽培杏鲍菇的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07,26(3):22-23.
被引量:27
8
木村荣一.图说杏鲍菇栽培基础知识[M].东京:日本农村文化社,1999..
9
彭金腾.加湿控制方法对杏鲍菇瓶栽自动化生产之影响[J].台湾:中华农业研究,2000,49(3):54-59.
10
贺新生.食用蕈菌组织分离技术.食用菌,2001,(1):22-23.
共引文献
297
1
刘媛,王健,宋鹏飞,袁兴茂,高清海.
杏鲍菇馒头蒸制条件的工艺优化[J]
.粮食加工,2020,0(1):23-26.
被引量:1
2
陈莎莎,郑宇,林兴生,陈体强,陈朝旭,黄文凤.
雪茸(白杏鲍菇)子实体与担孢子形态观察及其营养成分分析[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22(5):100-102.
3
易斌,王春晖,胡汝晓,李新菊.
杏鲍菇98工厂化生产最适育菇参数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09,28(6):20-22.
被引量:1
4
马璐,杜双田,金凌云,荆留萍,李慧君,朱永真,王崇鼎,江微.
杏鲍菇营养生理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9):129-134.
被引量:30
5
林金盛,华秀红,宋金俤.
集装箱冷房栽培杏鲍菇技术初探[J]
.食药用菌,2012,20(3):169-170.
6
王成,冯婷,薛晓珍,王海燕,严淑云,乔坤云.
新疆阿魏菇与杏鲍菇中氨基酸含量的分析研究[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3,35(2):56-58.
被引量:2
7
刘宇,陈文良,林秀敏,王丽珍,孟莉莉.
不同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
.中国食用菌,2004,23(5):22-24.
被引量:7
8
刘宇,陈文良,王丽珍,孟莉莉.
杏鲍菇13号杂交菌株选育研究[J]
.食用菌学报,2004,11(3):61-64.
被引量:16
9
张松,鲍倩慧,徐嘉敏,朱洁华.
刺芹侧耳生长条件和栽培特性的研究[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5,14(1):35-39.
被引量:2
10
潘志明,林芳灿,邓天龙.
阿魏侧耳与刺芹侧耳的生物学亲和性鉴别[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2):262-26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45
1
郑永德,黄毅.
刍议瓶式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物流模式[J]
.食药用菌,2020,0(1):26-31.
被引量:1
2
魏生龙,王治江,于海萍,陈叶.
荷叶离褶伞分离驯化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5):128-131.
被引量:22
3
彭亚锋,周耀斌,李勤,薛峰,冯俊.
海藻糖的特性及其应用[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20(1):65-69.
被引量:40
4
张国广,王丽霞,占凌云,张颖,邹金美.
杏鲍菇菌糠提取液对4种食用菌菌丝生长影响[J]
.中国食用菌,2009,28(5):19-20.
被引量:25
5
冀宏,赵黎明.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改进方法与思路[J]
.中国食用菌,2009,28(6):56-58.
被引量:8
6
马璐,杜双田,金凌云,荆留萍,李慧君,朱永真,王崇鼎,江微.
杏鲍菇营养生理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9):129-134.
被引量:30
7
潘嘉平,刘淑艳,姜楠,李晓.
花生壳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
.菌物研究,2011,9(1):50-53.
被引量:14
8
黄毅.
图解杏鲍菇的特性与培养(六)——培养(上)[J]
.食药用菌,2012,20(2):83-87.
被引量:2
9
黄毅.
图解杏鲍菇的特性与栽培(七)——培养(下)[J]
.食药用菌,2012,20(3):157-159.
被引量:1
10
黄毅.
图解杏鲍菇的特性与栽培(八)——出菇、包装[J]
.食药用菌,2012,20(4):204-20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2
1
杨桂梅,宋扬,孙巍.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管理发展对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9):6358-6359.
被引量:5
2
戴云娇,王龙梅,蒋智芳,吴焱闺,钟江川,刘伟柱,刘新平.
不同碳氮比培养料栽培杏鲍菇比较试验[J]
.食用菌,2015,37(1):28-29.
被引量:7
3
尹永刚,郑雪平,郑华荣.
工厂化杏鲍菇培养基质及产品检测分析[J]
.中国食用菌,2015,34(2):87-90.
被引量:1
4
郑华荣,郑雪平,张良,尹永刚.
工厂化瓶栽杏鲍菇技术概述[J]
.食用菌,2015,37(2):36-37.
被引量:4
5
邵晨霞,刘惠知,张德元,吴胜莲,杨祎,夏志兰,喻桃生.
马来西亚引进杏鲍菇菌株特性的研究[J]
.食用菌,2015,37(4):16-18.
被引量:1
6
赵书光,贾金川,张亚丽,张翠娥,范育明,张晓华.
杏鲍菇工厂化周年安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6):47-48.
被引量:2
7
董礼花,赵书光,范育明,张亚丽,张翠娥.
杏鲍菇工厂化周年安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J]
.中国园艺文摘,2016,32(1):159-161.
8
肖益芳,罗坤.
杏鲍菇菌种保藏技术分析[J]
.农技服务,2016,33(1):47-47.
被引量:1
9
郑雪平,刘遐.
创新生产模式——我国杏鲍菇工厂化袋式栽培发展解构[J]
.中国食用菌,2016,35(2):67-70.
被引量:3
10
艾柳英,吕书仪,张杰,陈文星,赖春芬,王洪滔,孙淑静.
超干燥基质保藏杏鲍菇菌种及其特性和生产性能[J]
.中国食用菌,2016,35(4):72-76.
二级引证文献
111
1
刘亚兰,冯占,李贺文,李秋月,王子艺,张全,葛宁奎.
金针菇工厂化常规栽培配方中添加芦苇秆的可行性研究[J]
.菌物研究,2023,21(4):286-293.
被引量:1
2
任静,张波,汪阳,李丹,李玉.
火菇属野生菌株发酵液对栽培菌株的化感效应[J]
.菌物研究,2022,20(1):30-35.
被引量:1
3
马福刚,贾文捷,贾培松.
新疆地区杏鲍菇高效栽培技术[J]
.新疆农业科技,2022(5):38-40.
被引量:2
4
范郁尔,范育明,赵书光.
杏鲍菇发菌育菇环境智能监控与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J]
.农技服务,2015,32(3):52-53.
被引量:1
5
赵书光,贾金川,张亚丽,张翠娥,范育明,张晓华.
杏鲍菇工厂化周年安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6):47-48.
被引量:2
6
董礼花,赵书光,范育明,张亚丽,张翠娥.
杏鲍菇工厂化周年安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J]
.中国园艺文摘,2016,32(1):159-161.
7
张亚丽,赵书光,贾金川,范育明,张立伟.
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J]
.食用菌,2016,38(1):40-42.
被引量:1
8
吴胜莲,邵晨霞,刘惠知,张德元,杨祎,夏志兰,喻桃生.
马来西亚引进杏鲍菇品种工厂化栽培比较试验[J]
.食用菌,2016,38(2):27-28.
9
唐天珍,禹登凤.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6(9):105-105.
被引量:1
10
朱森林,张爱华,魏善元,陈旭,杜慕云,李剑,杨仁德.
不同皇竹草配比培养料栽培杏鲍菇效果研究[J]
.现代化农业,2016(10):31-32.
被引量:1
1
李安宁.
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实践与发展探讨[J]
.农业机械,2005(8):54-55.
2
马尚明,黄如林,张佐,戴耀骞,董永强.
西吉县马铃薯产业化的实践与发展途径[J]
.宁夏农林科技,1998(5):37-39.
3
黄芳福.
浅淡再生稻的生产实践与发展[J]
.江西农业科技,1995(2):2-3.
被引量:5
4
张劼.
浅议保护性耕作的实践与发展[J]
.河北农机,2012(1):77-78.
被引量:1
5
王贵荣,任跃男,马永康.
玉米收获机械推广实践与发展建议[J]
.农机科技推广,2006(9):33-33.
被引量:1
6
张少钧,焦振伟.
冬小麦保护性耕作实践与发展探讨[J]
.农机科技推广,2008(9):35-35.
7
包佐淼,郑世炎,袁航.
景宁县生态茶园建设实践与发展对策[J]
.茶叶,2016,42(1):43-45.
被引量:3
8
刘要辰,张文兰,谷志刚,朱艳峰.
伊川县谷子简化栽培实践与发展建议[J]
.中国农技推广,2011,27(6):24-25.
被引量:3
9
陈道宏,张处富.
宿迁市节水灌溉实践与发展趋势[J]
.治淮,1992(8):26-27.
10
李建生,乔庆勇.
保护性耕作的实践与发展探讨[J]
.中国农机化,2008(4):40-41.
食用菌
201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