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有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阐述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特征、病菌来源,分析其发病原因与传播途径,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进一步提高玉米品质与产量。
作者
姜媛媛
王景会
胡娟
刘宏伟
李万良
机构地区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出处
《农业与技术》
2013年第11期104-105,共2页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
特征
来源
传播途径
措施
分类号
S435.13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9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9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1
左淑珍,靳学慧,李洪雨,汤金涛,刘运华,陈福娜.
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源鉴定及抗性遗传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4):8-12.
被引量:8
2
高欣梅,钱洪慧,郝淑洁,沈承宏,王崴,关勇,华程.
不同药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药效试验[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6(3):37-38.
被引量:5
3
张建国.
高抗玉米丝黑穗病种质创新及相关分子标记的筛选和验证[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7):7-9.
被引量:2
4
李莉,贾立辉,朴红梅,檀国庆,王丕武.
玉米抗丝黑穗病的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08,16(6):136-138.
被引量:7
5
谢志军,郭满库,刘永刚.玉米种质资源抗丝黑穗病鉴定与评价[J].2008,34(6):92-95.
6
李中华.
0.8%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J]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3):116-116.
被引量:7
7
宿子泉,王丽英,于明彦.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J]
.农业与技术,2008,28(6):59-61.
被引量:3
8
李莉,邢跃先,赵贤容,王丕武,檀国庆.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提高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J]
.植物保护学报,2012,39(4):303-307.
被引量:14
9
张葳葳,王玺,于明艳.
EM包衣对玉米苗期防治丝黑穗病效果研究[J]
.玉米科学,2009,17(3):83-86.
被引量:13
10
张恩锐,朱明广.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J]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118-118.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29
1
李彩萍,赵同芝,徐金兰.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与有效控制技术措施[J]
.农业与技术,2004,24(3):146-146.
被引量:4
2
晋齐鸣,沙洪林,李红,宋淑云,张伟.
安全高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种衣剂的研制[J]
.玉米科学,2004,12(2):94-96.
被引量:18
3
晋齐鸣,骈跃斌,宋淑云,李红,沙洪林,张伟.
玉米苗期病害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4):355-359.
被引量:16
4
王凤格,赵久然,郭景伦,余花娣,刘龙洲.
一种改进的玉米SSR标记的PAGE/快速银染检测新方法[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4,12(5):606-607.
被引量:71
5
刘怀珍,黄庆,陆秀明,陈友订,陈荣彬,陈文丰.
种衣剂对水稻秧苗形态和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04,33(12):19-21.
被引量:12
6
任金平,庞志超,吴新兰,张秀文,刘煜才.
多功能种衣剂防治玉米、高粱病害研究初报[J]
.吉林农业科学,1994,19(2):37-41.
被引量:16
7
张建国,赵伟,李树军,曹鹏飞,张伟,唐建国,康力强.
高抗丝黑穗病优良玉米种质资源的创新与改良[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5(2):24-26.
被引量:5
8
白金铠,宋佐衡,陈捷,梁景颐,刘伟成,吕国忠,赵廷昌,周永力.
玉米病害的病菌变异与抗病品种选育[J]
.玉米科学,1994,2(1):67-72.
被引量:57
9
尹柏德,曹艳蕊.
玉米丝黑穗病近年发生严重原因调查分析[J]
.中国植保导刊,2005,25(4):16-18.
被引量:8
10
杨业圣,侯立白,张雯,李宏骄,王丹,曹萍.
包衣对玉米种子萌发及生长特性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4):565-566.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91
1
车卓,王春明,周天旺,郭成.
89份甘肃区试鲜食玉米对丝孢堆黑粉菌的抗性鉴定与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4):118-122.
被引量:2
2
胡江,钱前.
作物生物育种科技发展的现状及展望[J]
.中国基础科学,2022(6):1-8.
被引量:3
3
刘兴二,焦仁海,仲义,夏远峰,吴凤新,蔡鑫茹,徐艳荣,代秀云,侯宗运,孙志超,邢跃先.
玉米自交系吉V022的选育和应用研究[J]
.东北农业科学,2023,48(6):27-30.
被引量:2
4
杨猛,姚静,王瑞良.
EM菌堆肥对大棚黄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蔬菜,2011(8):60-64.
被引量:14
5
董玲,王庆祥,金益,于天江,罗娜,高明波,刘红军.
含CIMMYT种质的半外来玉米群体对丝黑穗病的抗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3):121-125.
6
马立功.
5种药剂防治玉米茎基腐病、丝黑穗病药效试验[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264-266.
被引量:10
7
张好艳,李志锋,刘彩杰.
新安县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0(9):179-179.
被引量:4
8
马立功.
10.2%福美双·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药效试验[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2):41-43.
被引量:10
9
张敏,杨春平,仇波,谢津,陈华保,龚国淑,杨继芝.
绿色木霉L24菌株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0,23(3):735-738.
被引量:2
10
杨春平,田双梅,周苗苗,叶雪玲,陈华保,龚国淑,张敏.
抗玉米丝黑穗病品种鉴定及抗性机制初探[J]
.西南农业学报,2010,23(3):739-743.
被引量:7
1
张立功,周天仓.
‘98酥梨之乡黑星病调研报告(四)[J]
.西北园艺(果树),1999,0(6):32-33.
2
巴哈提努尔.
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J]
.农村科技,2007(9):37-37.
3
薛宝震.
玉米病虫害的发病特征及防治方法分析[J]
.福建农业,2014,0(8):16-16.
被引量:2
4
孙厚俊,赵永强,谢逸萍,徐振.
一种甘薯黑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3):77-78.
被引量:3
5
李芳科.
茄子病虫害防治[J]
.农业知识(瓜果菜),2015,0(9):19-19.
6
雷忠朝,苏锋.
夏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J]
.农技服务,2012,29(3):307-307.
7
王永升.
花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
.河北农业,2010(1):22-23.
8
李孝平,刘西允.
玉米粗缩病致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159-159.
被引量:6
9
邢桂礼,马英建.
夏播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初探[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9):45-46.
被引量:5
10
赵煜明,何翠萍.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与防治[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20):61-61.
被引量:3
农业与技术
2013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