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物”的崛起:晚明社会的生活转型 被引量:12

Rise of "Wu" :Life Transformation of Late Ming Dynasty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物"的崛起是晚明时代的突出症候:在社会层面表现为"商品拜物教"的兴起;在日常生活表现为物质性的凸显与蔓延,情感、审美等精神体验的世俗化、日常化和物质化。屹立于时尚潮头的"物",成为关联和维系晚明生活转型与社会裂变之历史同步性、一贯性的形式载体。 The rise of ' Wu' is a distinct feature of late Ming dynasty.In social level there was the rise of commodity fetishism,while in daily life there was the expansion of materialism and secularization and materialization of such spirit experience as emotion and aesthetics. ' Wu' became a carrier relating the life transformation and social change of late Ming dynasty.
作者 赵强 王确
出处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77,190,共10页 Historical Review
基金 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研究”(项目号:12JZD017)阶段性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晚明社会生活观念转型及相关美学问题研究”(项目号:11SSXT101)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 1范濂.《云间据目抄》卷2,《笔记小说大观》本,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影印本,第13册,第111页.
  • 2马克思.《(科隆日报)第179号的社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12页.
  • 3[美]杨联隍《从经济上为花费辩护——传统中国的一种罕见观念》,《中国制度史研究》,彭刚、程钢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7-58页.
  • 4吉勒斯.利浦斯基,杨道圣.西方时尚的起源[J].艺术设计研究,2012(1):17-21. 被引量:3
  • 5《明清江南消费性质与消费效果解析——明清江南消费经济探测之二》,《学术季刊)1988年第2期.
  • 6赵靖.《中国历史上的货币拜物教思想》,《赵靖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1-202页.
  • 7徐泓.《明代社会风气的变迁——以江、浙地区为例》,邢义田、林丽月主编.《台湾学者中国史论丛·社会变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2-318页.
  • 8余英时.《士商互动与儒学转向-明清社会史与思想史之一面向》,郝延平、魏秀梅主编.《近世中国之传统与蜕变——刘京广院士七十五岁祝寿论文集》(上),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8年版,第164-211页.
  • 9王家范.《明清江南消费风气与消费结构描述-明清江南消费经济探测之一》[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
  • 10赵轶峰.晚明北方下层民众价值观与商业社会的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5-12.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30

  • 1赵轶峰.试论明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及其历史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4):41-46. 被引量:15
  • 2刘向.战国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 3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26页.
  • 4[15]李梦阳.空同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5[4]沈榜.宛署杂记[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 6[5]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M].成都:巴蜀书社,1986.
  • 7[11]酌园亭主人.照世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 8[12]李清.折狱新语[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
  • 9[16]王士.池北偶谈[M].北京:中华书局,1982.
  • 10[17]李翊.戒庵老人漫笔[M].北京:中华书局,1997.

共引文献80

同被引文献106

引证文献1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