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流行语言研究综述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对近十年的高校流行语研究进行了总结,包括高校流行语的概念界定、研究内容、研究特点等问题的梳理,并在述评中指出了目前高校流行语研究中存在一些问题,对后期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作者
赵亿
机构地区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今传媒》
2013年第9期144-145,共2页
Today's Mass Media
关键词
高校
流行语
综述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9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00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王岩.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认知及其生成的文化心理机制[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1(1):125-128.
被引量:8
2
李君.
大学校园流行语新探[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29(5):79-81.
被引量:5
3
李少丹.
大学校园流行语修辞应用论析[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2):108-112.
被引量:8
4
王如辰.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特征及规范[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22(4):27-29.
被引量:8
5
劲松.
流行语新探[J]
.语文建设,1999,0(3):22-26.
被引量:49
6
杨文全.
流行语的界说与初步描写[J]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2):125-130.
被引量:127
7
祝西莹,赵雨.
从大学校园流行语浅析大学生的思想动态[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0(4):63-65.
被引量:8
8
韩希明.
关于校园流行语的观察与思考[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3):82-84.
被引量:16
9
李娜.
近十年流行语研究述评[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9(3):35-37.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39
1
曾常红.
试论现代流行语流行的基本条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2):100-103.
被引量:15
2
宋官东.
对从众行为的新认识[J]
.心理科学,1997,20(1):88-90.
被引量:35
3
孙曼均.
北京的流行词语与当代北京城市文化[J]
.语言文字应用,1998(3):62-67.
被引量:28
4
孙曼均.
城市流行词语及其社会文化分析[J]
.语言文字应用,1996(2):101-107.
被引量:31
5
刘大为.
组合流行语考察[J]
.汉语学习,1995(2):25-31.
被引量:22
6
孙曼均.
从京都流行语看当前大众心理的一些倾向[J]
.汉语学习,1995(2):46-50.
被引量:10
7
黄家修,赵彦春.
论语言变异及其语用效果[J]
.现代外语,1996,19(4):13-17.
被引量:55
8
赵佳.
社会流行语浅析[J]
.当代修辞学,1994(3):49-47.
被引量:9
9
袁阳梅.
’98流行语杂记[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1999,0(5):29-31.
被引量:2
10
丁加勇.
论流行语语义的不确定性及其发展前景[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4):79-82.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200
1
常晓莉.
网络流行语“塘主”“海王”探微[J]
.汉字文化,2022(3):127-128.
被引量:2
2
马运鹃.
浅析网络语言现象[J]
.汉字文化,2021(14):15-16.
3
王进.
高校流行语的社会心理透视[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8(1):61-64.
被引量:2
4
吴艳.
流行语的生成方式及社会文化、心理透析[J]
.宜春学院学报,2005,27(S1):128-130.
被引量:4
5
王喜伶,李晓明.
论校园流行语的表现形式[J]
.文教资料,2008(4):39-41.
被引量:1
6
贺萍.
大学校园流行语浅析[J]
.文教资料,2007(3):62-64.
被引量:4
7
岳园.
浅谈表现为句子形式的流行语的对称性[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19(1):105-108.
8
王如辰.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特征及规范[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22(4):27-29.
被引量:8
9
薛小梅,贾俊民.
大学校园流行语中汉英语码混用现象的社会语言学研究[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30(1):129-132.
被引量:4
10
郑晓,汤婷,周子林,汪秀芳.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社会、政治、语言与心理探析——以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流行语为例[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2):315-31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0
1
金庚星.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语言研究的现状、反思与展望[J]
.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0(12):16-18.
被引量:4
2
孙宏吉,路金辉.
中国大陆网络语言研究述评[J]
.青年记者,2008(22):50-51.
被引量:2
3
王笑艳.
新闻发言人语言研究回顾与展望[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6):53-58.
被引量:5
4
张晓.
新世纪新闻语言研究文献综述[J]
.新闻世界,2012(5):193-195.
被引量:2
5
王生玉.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电视台发展的思考[J]
.甘肃高师学报,2013,18(6):116-118.
被引量:8
6
李想.
2000-2013年我国新闻发言人语言研究综述[J]
.现代交际,2014(2):18-19.
被引量:2
7
胡泽文,武夷山.
零被引研究文献综述[J]
.情报学报,2015,34(2):213-224.
被引量:28
8
唐余俊.
百年中国广播语言研究史[J]
.学术交流,2017(12):172-178.
被引量:3
9
吴丹玮.
新闻语言研究综述[J]
.新闻研究导刊,2015,6(19):130-131.
被引量:1
10
薛媛.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实施策略[J]
.新闻研究导刊,2015,6(23):119-120.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
1
刘凡.
媒体语言研究综述[J]
.传媒论坛,2018,1(6):87-88.
1
殷燕.
网络新词的“一词二译”[J]
.中南论坛(综合版),2007,2(1):106-108.
2
周玉成,刘彩丽.
语言文化中的词语互借[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2(S2):326-328.
3
王德玫.
试论从流行语言的变化看社会文化的变迁[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5):55-58.
被引量:3
4
杨志阳,周婷,胡蕾施,纪欣农.
浅析当前出现的高校流行语[J]
.青春岁月,2013,0(17):122-122.
5
孙凡.
论“哥”的词义扩大化[J]
.青年文学家,2016,0(2Z):142-142.
6
李君.
大学校园流行语新探[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29(5):79-81.
被引量:5
7
彭渝.
浅谈公文语言的运用[J]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2):66-67.
8
沈鑫.
流行语“get”的汉语新用法[J]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7(2):79-80.
被引量:1
9
安伟.
从潜显理论看现代汉语流行语言[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9):345-346.
被引量:1
10
周辉,唐红芳.
高校流行语的语言模因阐释[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1):117-118.
被引量:1
今传媒
2013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