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仲景原文探析太阴发热的证治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发热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伤寒论》六经病篇381条条文中有100余条论及发热,可见仲景对发热的重视程度,然太阴病篇并无明文记载,而容易被人所忽视,今就《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原文探析太阴经发热的证治。
作者
曾毅龙
机构地区
福建中医药大学
出处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87-88,共2页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发热
太阴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241.5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9
同被引文献
5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3
1
王旭荣.
《伤寒论》六经病证发热浅析[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11):24-25.
被引量:2
2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1-172.
3
(宋)赵估敕,(清)程林.圣济总录精华本[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
共引文献
59
1
王艳芳,肖海静.
温脾补肾舒肝法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041-1042.
被引量:7
2
敬娇娇,黄素结.
从扶阳法试论禹余粮丸方药组成[J]
.光明中医,2010,25(4):710-711.
被引量:3
3
杨静,王海燕.
桂枝汤临床应用举隅[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8):578-579.
4
刘建民,王洁.
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体会[J]
.现代中医药,2010,30(5):15-16.
被引量:4
5
徐笋晶,黄家诏,欧名菊.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治之我见[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0):175-176.
被引量:5
6
吴斌龙.
桂枝汤方证发微[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2):99-100.
被引量:3
7
叶建红,陈维.
小柴胡汤证分析及临床应用体会[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1):24-25.
8
梁琳,李浩.
浅议《伤寒论》方“去滓再煎”[J]
.中医杂志,2011,52(6):538-539.
被引量:9
9
杨静.
小柴胡汤的证与剂量比研究[J]
.四川中医,2011,29(5):121-122.
10
何芳鸣,梁志齐.
经方治疗亚健康临床体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12):83-84.
同被引文献
51
1
霍介格,李树平.
癌症发热证治述要[J]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48-49.
被引量:7
2
袁长津.
论20世纪中医外感热病临床学术的创新发展(四)[J]
.中医药导报,2007,13(4):5-7.
被引量:1
3
袁长津.
论20世纪中医外感热病临床学术的创新发展(六)[J]
.中医药导报,2007,13(6):8-11.
被引量:1
4
徐珊,孟庆刚.
黄芩提取物解热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6):1179-1181.
被引量:24
5
陈保红.
论《伤寒论》发热的辨证[J]
.光明中医,2008,23(9):1247-1250.
被引量:2
6
钱子高.
《伤寒论》发热证治16法探析[J]
.四川中医,1998,16(3):5-9.
被引量:1
7
林国彬.
中医辨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306例[J]
.天津中医药,2010,27(2):129-129.
被引量:5
8
齐文杰,张淑文,王红.
温病湿热证的现代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200-1201.
被引量:15
9
黄学武,代兴斌.
癌性发热的六经辨治[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4):21-25.
被引量:8
10
王旭荣.
《伤寒论》六经病证发热浅析[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11):24-2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陈晓辉,李晓宇,刘兴兴,张媛,唐宋.
《伤寒论》发热证治[J]
.河南中医,2017,37(5):745-748.
被引量:11
2
卢正滨,周亚滨,赵永法.
周亚滨辨证论治疑难发热[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3):434-437.
被引量:1
3
段春梅,胡永东,李娜,姜光萍.
六经辨治《伤寒论》之发热初探[J]
.新疆中医药,2019,37(4):87-90.
被引量:8
4
周家程,罗毅.
从六经辨证治疗癌病发热证治思路初探[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2):90-94.
被引量:1
5
王叶,耿立梅.
耿立梅教授四诊合参辨治六经发热[J]
.吉林中医药,2021,41(5):603-606.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李海玉.
浅析中医八法治疗发热[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0(93):264-264.
被引量:2
2
雷欢,万英,李玲.
万英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经验[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6):1025-1027.
被引量:2
3
陈欣,典迎彬.
阳经引经药退热效果观察[J]
.中医学报,2018,33(7):1256-1260.
被引量:3
4
高奎亮,郜贺,白长川.
白长川汗透泄截法论治外感发热性疾病经验[J]
.中医杂志,2018,59(20):1730-1734.
被引量:14
5
裴艳娜.
中西医护理措施对外感发热患者的退热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8):3446-3447.
被引量:1
6
杨凯,肖汇颖,郭子敬,王永敏,胡冬菊.
胡冬菊教授以虚实为纲、五脏为轴治疗恶性血液病发热的经验介绍[J]
.中国医药导报,2019,16(34):130-133.
被引量:1
7
张洁,李建波,李巧敏,代红红,张莉.
仲景方对胃癌放疗后发热退热效果及NF-κB p65蛋白的变化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38(8):219-221.
被引量:1
8
汤宛莹,王进忠,郭权来,俞骄丽,高业勤,覃小兰.
113例登革热患者的中医证治分析[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7(10):1845-1849.
被引量:2
9
俞程玲,吴巧凤.
黄连类寒热药对体外抗流感病毒的影响[J]
.中成药,2021,43(3):787-790.
被引量:2
10
王叶,耿立梅.
耿立梅教授四诊合参辨治六经发热[J]
.吉林中医药,2021,41(5):603-606.
1
魏琼.
健脾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36例[J]
.浙江中医杂志,2014,49(7):492-492.
被引量:2
2
丛欣,金宗山.
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4):127-127.
被引量:1
3
雷鹏,马永刚.
从少阳的位置看“少阳为枢”[J]
.国医论坛,2003,18(4):3-5.
被引量:3
4
田新社.
治病勿忘理脾胃[J]
.北京中医药,2008,27(7):561-562.
5
刘锋,徐姗姗,周宜,高燕.
基于古代医案的数据挖掘对高血压病因的研究[J]
.国医论坛,2015,30(6):10-12.
6
张洞于,梅丽君,谢志军.
中医痹证之脉诊考略[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161-162.
7
侯骁丹,尹涛,孙睿睿,曾芳.
浅谈太阴经的气血分布多少[J]
.湖南中医杂志,2016,32(12):125-127.
被引量:3
8
逯俭,徐建新,王新玲,宋连会.
三阴交在妇科中的应用[J]
.针灸临床杂志,2003,19(10):48-49.
被引量:4
9
许勇,何萍.
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68例疗效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4):61-61.
被引量:5
10
王炳恒.
小议绞股兰与绞股蓝[J]
.河南中医,2004,24(5):79-79.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