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意识流”在中国现代文坛的译介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意识流"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坛的译介具有由"新"而"深"的流变倾向。五四时期有意误读的译介倾向在于建构"意识流"的"新"形象,特别是对其哲学与心理学基础的译介呈现出科学主义的表征。进入30年代,"意识流"的译介呈现出误读与理解的双向加深趋势,这既是中国文坛现实主义压制现代主义发展的表现,同时也体现了一批具有世界主义眼光的现代知识分子对异质性文学实验的追求。40年代的"意识流"译介则呈现出向文学自身回归的倾向,其作为一种"异质性现代主义文学先锋"的形象也得以建构。这一先锋形象的建立体现了中国现代学者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文化的深入认识,而4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繁荣也与此紧密相关。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1-105,共5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金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意识流’在20世纪中国文坛两度发生之对比研究"(批准号:12ZS025)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9

  • 1温奉桥.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三次现代性转型[J].山东社会科学,2003(6):101-103. 被引量:4
  • 2史书美;何恬.现代的诱惑:书写半殖民地中国的现代主义(1917-1937)[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70-74.
  • 3冯友兰.三松堂学术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17-22.
  • 4史书美;何恬.现代的诱惑:书写半殖民地中国的现代主义(1917-1937)[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71-72.
  • 5吕周聚.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哲学渊源[J].山东社会科学,2001(5):52-55. 被引量:2
  • 6史书美;何恬.现代的诱惑:书写半殖民地中国的现代主义(1917-1937)[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74.
  • 7徐志摩.康桥西野暮色[J]时事新报副刊,1922.
  • 8沈雁冰."海外文坛消息"专栏[N]小说月报,1922.
  • 9JohnCaruthers;赵景深译.现代英美小说的趋势[J]文学周报,1929.
  • 10赵景深.二十年来的英国小说[J]小说月报,1929(08).

二级参考文献47

  • 1赵景深.二十年来的英国小说.小说月报,1929,20(8):1237-1238.
  • 2《艺文情报》[J].时与潮文艺,1943,.
  • 3吴兴华.《菲尼根的醒来》[J].西洋文学,1940,(2).
  • 4谢庆垚.《英国女作家伍尔夫夫人》[J].时与潮文艺,1943,2(1).
  • 5吴景荣.《伍尔夫夫人(岁月)》[J].时与潮文艺,1943,2(1).
  • 6萧乾.《论翻译--兼评到灯塔去》,上海《大公报·文艺》,1946年7月16日.
  • 7萧乾.《小说艺术的止境》,《大公报·星期文艺》,第15期,1947年1月19日.
  • 8萧乾.《詹姆士四杰作-兼论心理小说之短长》[J].文学杂志,1947,2(1).
  • 9萧乾:1940年6月3日致胡适明信片,《萧乾书信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57页.
  • 10萧乾.《小说艺术的止境》[J].大公报·星期文艺,1947,(15).

同被引文献11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