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三焦形质论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内经》首提三焦,《难经》提出三焦有名无形。之后,历代医家对三焦形质的论述可谓丰富多彩。本文从汇辑历代有关三焦内容着手,对其形质进行了探讨。
作者
王河宝
曹征
机构地区
江西中医学院
出处
《光明中医》
2013年第7期1304-1306,共3页
GUANGMING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项目(No:2010A093)
江西中医学院2012年重点学科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No:2012jzzdxk038)
关键词
三焦
形质
学术探讨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89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9
参考文献
7
1
于慎中.
论三焦有名无形无用[J]
.山西中医,2001,17(6):7-9.
被引量:5
2
王雪华,于越.
三焦形质及其功能的现代研究[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5,24(1):34-37.
被引量:24
3
赵棣华.考古同今探三焦[J].江苏中医1965,9:28.
4
钱秉强.
《内经》三焦新探[J]
.新中医,1989,21(3):12-14.
被引量:8
5
韩平常,徐健.
浅谈三焦与循环系统的相似性[J]
.吉林中医药,1995,15(5):45-45.
被引量:7
6
陈亨平.
“三焦——受体说”之我见[J]
.黑龙江中医药,1997,26(4):52-53.
被引量:15
7
宋兴.
陈潮祖教授“膜腠三焦”说[J]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4,17(2):6-9.
被引量:49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叶海军.
从三焦论治干燥综合征[J]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6):477-477.
被引量:19
2
吴雄志.
从三焦气化看水液代谢[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9):2-4.
被引量:16
3
张万岱.
胃肠激素与胃肠道疾病的关系[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1):6-8.
被引量:18
4
韩平常,徐健.
浅谈三焦与循环系统的相似性[J]
.吉林中医药,1995,15(5):45-45.
被引量:7
5
郭垣,于孟学,董怡.
滑膜中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与类风湿发病机理[J]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1996,13(1):85-86.
被引量:1
6
杨通会,平立仙.
三焦之争的我见[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6,18(4):5-7.
被引量:3
7
李志庸.张景岳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851.
8
张介宾.类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5.
9
赵棣华,赵希森.对《我们对三焦的初步认识》一文之商榷[J]新中医,1976(01).
10
刘继安.试探“三焦”[J]中医杂志,1962(03).
共引文献
89
1
凡思敏,史晓燕,姚佳,钟敏,冯培民.
三焦形质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0(93):237-238.
被引量:2
2
李庆睿,李晨曦,王明凯,周丽,叶濮乐,吴林,李华,秦国政.
对三焦“孤腑不孤”及其临床意义的阐释[J]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1):49-51.
被引量:5
3
王贞瑶,陈宏.
简析淋巴、间质及膜系相关疾病可从少阳半表半里论治[J]
.黑龙江中医药,2023,52(6):49-51.
4
杨仕哲.
从历史的分期重新检视三焦的实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1):24-25.
被引量:11
5
王雪华,于越.
三焦形质及其功能的现代研究[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5,24(1):34-37.
被引量:24
6
甄仲,黄文政,朱小棣,邢淑丽.
三焦浅议[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4):49-50.
被引量:6
7
张剑.
从三焦与“毒”探讨代谢综合征[J]
.中医杂志,2007,48(6):487-489.
被引量:29
8
贺晓慧,孟得全,贾孟辉.
《内经》三焦概念的实质[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8(6):6-7.
被引量:6
9
须冰.
三焦理论与IgA肾病[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10(7):656-658.
被引量:11
10
闫镛,王麒又.
浅论三焦理论与糖尿病治疗的关系[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5):19-21.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25
1
谭春雨.
三焦本质探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4):9-11.
被引量:3
2
卢小青.
人与自然的完善和发展经历三个阶段: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J]
.黑龙江史志,2014(11):37-38.
被引量:1
3
崔天悦.
孙一奎命门三焦说及其临床应用[J]
.山西中医,1994,10(4):2-5.
被引量:4
4
张敬文,鲁兆麟.
命门探源[J]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31-32.
被引量:5
5
左仲.
试析中医理论在临床运用中存在的几点困惑[J]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2008,6(7):56-60.
被引量:1
6
吕海婴.
命门学说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8):586-587.
被引量:12
7
李荣良,韩扣兰,戴小丽,黄诚.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病因病机探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2):103-105.
被引量:3
8
姚荷生,潘佛岩,廖家兴,姚芷龄,王磊帼.
命门考[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2-17.
被引量:13
9
张宇鹏.
略论明代命门三家学说[J]
.现代中医药,2011,31(1):45-48.
被引量:7
10
刘晓倩,闫军堂,马春雷,刘文军.
肾间质纤维化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探讨[J]
.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2):2373-2376.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3
1
谢程程,李祥玉,陈姝,马跃荣.
基于三焦理论探讨肾纤维化病机[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6):2542-2544.
被引量:19
2
齐城成,孙悦,丁成华,王河宝,董艳玉,郑绍勇,顾佳,毛卓鹏.
命门与三焦关系浅析[J]
.医学争鸣,2019,10(1):29-32.
被引量:10
3
徐晓涵,刘宏潇.
基于“引导阴阳,开通障塞”从三焦体用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J]
.北京中医药,2023,42(12):1353-1356.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贾耿.
“小心”命门与三焦相表里的本质关系——兼与周波《三焦的实体、命名及与心主的表里关系》共鸣[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9):14-23.
被引量:2
2
卢玉峰.
圆环上的一类Toeplitz算子[J]
.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2000,15(1):103-106.
3
李杰,侯雅静,柳辰玥,张曼,陈剑北,陈家旭.
浅析三焦的重要性[J]
.中医杂志,2019,60(23):1981-1984.
被引量:46
4
宋扬扬,倪光夏.
醒脑调神、通调三焦针刺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257-259.
被引量:4
5
邢亦谦,周晓君,廖琳,曲宁.
胰的正名与中医功用探微[J]
.医学争鸣,2020,11(2):55-58.
被引量:6
6
沈金峰,罗富里,黄伟,晏子友.
肾衰方及其拆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PAI-1、E-cadherin表达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4):1980-1984.
被引量:7
7
沈存,王悦芬,刘梦超,赵文景.
基于“肾—命门—三焦气化”学说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思路和经验[J]
.河北中医,2020,42(5):770-773.
被引量:14
8
范桢亮,宋业旭,贠捷,宋立群.
虫草益肾方通过腺苷信号通路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9):4661-4665.
被引量:6
9
苏跃,贾忠武.
基于三焦辨证体系探究特应性皮炎的中医病机演变[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2):6053-6055.
被引量:15
10
张蕾,于小平,张晓杰.
基于三焦气化理论辨治皮肤病探析[J]
.江苏中医药,2021,53(5):56-58.
被引量:5
1
徐荣庆.
脾胃学说在临床上的指导作用[J]
.黑龙江中医药,1992,21(5):6-8.
2
韩娟.
《内经》论失眠之我见[J]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8):455-456.
被引量:3
3
王文燕.
试析《金匮要略》“溺时头痛”[J]
.浙江中医杂志,1998,33(10):467-467.
被引量:1
4
成肇仁.
仲景伤寒辨证挈要[J]
.湖北中医杂志,1998,20(6):5-7.
5
周聪和.
丰富多彩的中药外治法[J]
.陕西中医函授,1990(3):38-39.
6
胡溪柳,李际强,常秀峰.
从肺论治乙型肝炎探析[J]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8):334-335.
被引量:1
7
陶以理,张卫华.
傅青主运用白术规律探析[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23(3):3-5.
被引量:5
8
冯建华.
活血化瘀法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意义[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1):8-12.
被引量:6
9
赵红兵.
浅谈《金匮要略》中的并病[J]
.浙江中医杂志,2002,37(12):509-510.
10
刘西强.
浅谈体质和“方的体质”[J]
.山西中医,2011,27(12):50-51.
光明中医
2013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