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态环境观在回族文化中的体现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回族文化是我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回民受所生活的环境及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他们形成了所特有的生态环境观。本文对回族文化中的生态环境观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其环境观在保护回族地区生态环境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作者
李玉琴
机构地区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文化馆
出处
《艺海》
2013年第5期243-244,共2页
关键词
环境观
回民
伊斯兰
保护
分类号
X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G127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马宗保,马晓琴.
论回族文化中的生态知识[J]
.开发研究,2005(6):18-21.
被引量:5
2
马晓琴.
回族文化中的生态价值研究——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J]
.回族研究,2008(1):137-144.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杜铁瑛.
青海草地生态环境治理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
.青海草业,2002,11(1):10-15.
被引量:34
2
刘爱国.
浅论当代生态伦理学[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6):81-82.
被引量:4
3
崔延虎,海鹰.
生态人类学与新疆文化特征再认识[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7(1):13-17.
被引量:10
4
芮逸夫.社会科学大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294.
5
王恩涌.文化地理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24.
6
刘源.文化生存与生态保护——以长江源头唐乡为例[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DB].,2004—05—01.
7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中国民族学纵横[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118.
8
[美]哈里斯 (李培茱 高地).文化人类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67.
9
丁正熙.回教与中国儒墨之比较观[J].月华,.
10
马明良.
伊斯兰教生态伦理观与回族撒拉族环境保护意识[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5(3):12-15.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7
1
李智环.
浅论中国穆斯林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及现代价值[J]
.青海社会科学,2007(6):78-80.
被引量:3
2
安丰军.
关于回族生态伦理的文化透视[J]
.回族研究,2011(4):110-113.
被引量:6
3
陈亚芳.
回族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生态文明研究[J]
.青年与社会,2015,0(3):256-257.
4
贾科利,李群,何杰.
回族聚居区土地利用中的回族民族文化因素初探——以宁夏同心县为例[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9(4):389-393.
5
贺靓,范景武.
试论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生态伦理与环境保护的共赢模式[J]
.中国民族博览,2018,0(8):52-53.
6
姜子夏,李才文,闫睿,范琳,卜静,姜英.
祁连山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文化研究——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为例[J]
.辽宁林业科技,2022(1):62-65.
7
赵惊奇,赵春飞.
大力弘扬回族生态文化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
.宁夏林业通讯,2014(1):23-26.
同被引文献
16
1
李洪欣,陈新建.
新中国成立前壮族刑事习惯法的辩证思考[J]
.桂海论丛,2005,21(6):93-95.
被引量:5
2
覃主元.
壮族习惯法及其特征与功能[J]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3):34-42.
被引量:13
3
高其才.
瑶族刑事处罚习惯法初探[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8-27.
被引量:8
4
依斯买提.卡斯木.
维吾尔族传统习俗与生态环境[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5(5):102-104.
被引量:4
5
刘雁翎.
论贵州苗族环境习惯法[J]
.贵州民族研究,2008,28(4):7-11.
被引量:12
6
王明富,严火其.
文山壮族“那文化”的现代启示[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6):66-71.
被引量:7
7
李海,史强.
民族地区环境问题的刑法思想初探——以壮族“那文化”为视阈[J]
.学术论坛,2012,35(1):197-204.
被引量:5
8
吴天昊.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的地方立法创新[J]
.政治与法律,2012(3):2-9.
被引量:21
9
杜琪.
少数民族环境保护习惯法与刑法的冲突及协调——以破坏森林资源犯罪为视角[J]
.贵州民族研究,2013,33(3):6-9.
被引量:9
10
何新凤,刘代汉.
瑶族崇林祭树传统习俗中的生态智慧[J]
.广西民族研究,2014(1):83-8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张继钢.
少数民族环境习惯对地方环境刑事立法的启示[J]
.广西民族研究,2021(5):104-11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潘佳.
中国环境软法治理的法治思考与优化路径[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3(3):144-155.
被引量:1
1
张又元.
西北好风光[J]
.七彩语文(小学中高年级),2010(19):43-43.
2
IDC中国绿色IT课题组.
中国IT绿色环境观[J]
.IT经理世界,2008(5):18-18.
被引量:1
3
刘杰,杨东涛.
制造战略研究评述[J]
.现代经济探讨,2006(2):66-70.
4
董成森,董成森.
关于发展湖南有机农业的理性思考[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2):135-138.
被引量:3
5
张泽.
章志标:一个新农民的环境观[J]
.环境,2006(4):56-57.
6
石彦玲(摘),晓建(摘).
打造中国回民小吃之乡培育昌吉美食文化产业[J]
.新疆社科信息,2008(2):34-34.
7
贾洪明.
城乡结合部小学环境教育实践[J]
.辽宁教育,2008(7):45-45.
8
张亮亮,郑卫民,吴晓华.
永州市花卉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湖南林业科技,2012,39(6):84-87.
9
于霞.
伊利营销模式解读[J]
.企业活力,2003(1):38-39.
被引量:1
10
符成安.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实行“五三五”工作法[J]
.衡阳通讯,2012,0(7):40-41.
艺海
201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