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化软实力对地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辽宁区域为例
被引量: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界定文化软实力概念的基础上,从辽宁地区政府公信力、社会凝聚力、特色文化感召力、居民创造力和文化对外吸引力等几个方面分析辽宁区域文化软实力对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与迟滞因素,进而提出提升辽宁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建议与对策。
作者
杨洪泽
张森林
李正治
机构地区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科技大学人文社科部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1-154,共4页
Social Scientist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07JA710013)
关键词
区域文化软实力
地域经济发展
文化
分类号
A8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4
同被引文献
99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5
1
吴光芸,唐兵.
论区域软实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
.现代经济探讨,2009(6):36-40.
被引量:18
2
姜运仓.
区域软实力的概念、要素及评估指标体系[J]
.桂海论丛,2010,26(3):113-117.
被引量:8
3
殷晓峰,李诚固,王颖.
东北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41-44.
被引量:20
4
王星.
东北地域文化模式的阻滞效应与转型——立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背景下的讨论[J]
.求是学刊,2007,34(3):65-70.
被引量:5
5
马兆俐,陈红兵.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文化反思及创新[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355-358.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30
1
周春英.
试论近代关内移民对东北经济发展的影响[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2):67-71.
被引量:10
2
杨青山.
东北经济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区划的初步研究[J]
.人文地理,2000,15(1):52-55.
被引量:11
3
刘丽萍.
解构东北区域文化 振兴东北区域经济[J]
.商业研究,2005(14):190-192.
被引量:7
4
刘晓利,常华荣.
“东北现象”的文化透视与启迪[J]
.行政与法,2005(9):51-52.
被引量:3
5
陈顺,陈才.
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路径及空间组织形式[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1):39-43.
被引量:6
6
王一川,杨新华,叶百顺.
地域文化与宁波经济发展[J]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3):10-11.
被引量:9
7
张玮.
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J]
.特区经济,2006(2):292-293.
被引量:51
8
王晓杰,包广威,舒卫征.
“官本位”文化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剖析[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4(2):40-42.
被引量:1
9
陈春红.
东北经济区的社会人文环境问题探析[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4):45-47.
被引量:2
10
马兆俐,陈红兵.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文化反思及创新[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355-358.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54
1
孔凡娜,崔晓艳,陈丽宇.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研究[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6):17-18.
2
王春晖,李田新.
欧洲文艺复兴的缘起及其对辽宁创业文化振兴的启示[J]
.时代文学,2009(15):191-192.
3
初庆东,刘金源.
提升区域竞争软实力的路径新论[J]
.区域经济评论,2013(5):60-64.
被引量:6
4
曹军梅,吴虹.
辽宁经济发展的文化制约因素[J]
.世纪桥,2007(8):79-80.
被引量:4
5
高修卫,于淼.
东北地域文化对创造力的负面影响探析[J]
.理论界,2008(7):80-81.
6
钟田丽,蒋永敏.
沈阳市发展互助担保的可行性及基本框架构建[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417-421.
被引量:1
7
王弘钰,潘淑琴.
东北区域民营企业家成长的动力机制探析——以吉林省民营企业为背景的实证研究[J]
.东北亚论坛,2008,17(6):70-74.
被引量:3
8
樊欣,孙浩进.
闯关东精神的当代价值[J]
.理论观察,2008(6):30-33.
被引量:4
9
唐丽艳,张埔境,王国红.
基于模糊积分的区域软实力评价研究[J]
.价值工程,2010,29(2):15-17.
被引量:4
10
浦玉忠,朱明珠,温波.
论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核心价值体系构建[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9-1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99
1
刘清平.
西口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2):92-95.
被引量:1
2
朱孔来,郭春燕,亓庆亮.
区域软实力指标体系及定量化测度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2012(11):180-181.
被引量:24
3
欧人.
关于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J]
.经济经纬,2004,21(5):27-29.
被引量:23
4
骆正清,杨善林.
层次分析法中几种标度的比较[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24(9):51-60.
被引量:414
5
夏丽丽.
文化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初探[J]
.人文地理,2000,15(4):55-58.
被引量:30
6
徐李全.
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5-10.
被引量:29
7
熊立,梁樑,王国华.
层次分析法中数字标度的选择与评价方法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25(3):72-79.
被引量:110
8
方晓珍.
关于皖江文化的宏观思考[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3):64-67.
被引量:13
9
刘丽萍.
解构东北区域文化 振兴东北区域经济[J]
.商业研究,2005(14):190-192.
被引量:7
10
黄晗.
倚重中部崛起的软实力:区域文化[J]
.求索,2005(10):97-9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4
1
牛帆,张一纯,张永闯.
县域软实力综合评价体系探究[J]
.江科学术研究,2020(3):48-53.
2
柳海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J]
.商情,2014,0(41):289-289.
3
许腾飞.
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与未来经济发展[J]
.南方论刊,2015(12):76-77.
被引量:1
4
张梦頔.
振兴东北经济需先文化振兴——对吉林市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33(4):5-8.
被引量:2
5
芦立军.
地域经济下CDIO一体化教学理论应用于地方高校高级日语实践教学探究[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18(5):54-57.
6
夏昂.
论皖江文化软实力对皖江区域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支撑作用[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8,36(4):39-42.
7
张锐.
浅谈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
.才智,2014,0(28):121-121.
8
傅益文.
高职校园文化和特色地域文化融合发展的思考与探索——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2):28-30.
被引量:2
9
周妃.
地域文化对地域经济的影响路径分析——以黄山为例[J]
.科技经济市场,2021(9):60-61.
10
陈前程,卞林峰.
面向区域产业经济的机械专业发展定位探究——以合肥城市学院为例[J]
.科教文汇,2023(14):98-10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黄冠,李敬巍.
东北经济振兴视阈下的文化创新研究[J]
.文学教育,2018,0(14):116-117.
2
王婷.
“一带一路”背景下太极拳在美国的传播情况研究[J]
.武术研究,2019,4(5):7-10.
被引量:4
3
乔宇.
浅谈对我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思考[J]
.中国民族博览,2019,0(10):55-56.
被引量:2
4
郭瑶月.
地域文化视角下辽宁经济发展的路径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2019,0(33):63-64.
被引量:2
5
盛春艳.
衢州地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实践研究[J]
.科技视界,2020(4):139-141.
6
李慧敏,郝赛行.
邯郸地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研究[J]
.文化学刊,2022(3):153-156.
7
李赫,赵晶晶.
舆论影响下吉林省城市文化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研究[J]
.商展经济,2023(1):120-122.
1
张颖.
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人阶级政府公信力思想及其现实启示[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34(3):31-36.
2
王伟克.
邓小平特色文化建设理论的发展与深化——对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观的认识与思考[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2(1):1-4.
3
张凯,梁莎.
“马克思主义”主题大数据大众调查与分析[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7):118-125.
被引量:5
4
曹卫国,李艳春.
论毛泽东的社会凝聚力思想[J]
.学术探索,2012(9):33-35.
5
李智斌.
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J]
.经济师,2005(7):37-37.
被引量:2
6
方艳,赵长芬.
局部执政时期毛泽东增强党的社会凝聚力思想及启示[J]
.黑河学刊,2016(3):79-82.
7
吴晓璇.
试析毛泽东诞辰纪念活动的政治功能[J]
.理论观察,2013(10):61-62.
8
王强,李单晶,王雪珺.
从旺苍县红色资源保护性开发与利用看红军长征路线申遗的可行性[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6):67-76.
被引量:2
9
刘向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成果[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1):53-54.
10
郭学堂,陈剑峰.
加入WTO与中国的对外战略[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3):75-80.
社会科学家
201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