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室重构的诸因素 ,为指导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心肌梗死患者共 49例 ,根据有无病理性Q波分为QMI组和NQMI组 ,又根据有无急性左室重构分为重构组和非重构组。将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等有关数据采用u、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QMI组和NQMI组比较 ,在发病年龄、性别、易患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史 )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而梗死后左室重构发生率及心功能有显著差异 ;重构组与非重构组比较 ,前壁梗死易发生左室重构 ,梗塞面积越大 ,发生左室重构越明显 ,左室重构与发病时高血压有关 ,两组CK峰值有显著性差异 ,而CK -MB峰值差异无显著性 ,这可能与测试数据的离散程度过大及早期溶栓有关。结论 :QMI组为透壁性梗死 (坏死的心肌细胞较多 ,梗死区域大 ,室壁膨出严重 ) ,较NQMI组易发生左室重构 ,前壁梗死易发生左室重构 ,梗死范围越大 ,左室进行性扩大的危险性就增高 ,发病时持续高血压加重左室重构 ,早期溶栓治疗可减轻急性左室重构 ,因为梗死区的血管再通 ,改善了邻近非梗死区的心肌缺血状态 ,这就可以挽救严重缺血尚可存活的心肌组织 ,缩小梗死面积 ,有利于减轻左室重构。
出处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30-32,共3页
Journal of Gansu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