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蛹虫草菌种退化机理及预防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蛹虫草作为虫草资源和健康食品,已人工栽培并实现产业化生产。其菌种在继代培养过程中的频繁退化不仅导致其产量急剧下降,经济损失严重,而且直接影响行业的发展。根据前人的研究,总结、阐述其退化的形态和机理及预防措施,为规范化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
作者
何晓红
赵欢欢
刘飞
伍晓丽
孙全
机构地区
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出处
《食用菌》
2012年第6期1-3,共3页
Edible Fungi
基金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10506)
重庆邮电大学基金项目(A2008-04)
关键词
蛹虫草
菌种退化机理
预防措施
分类号
S567.35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9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83
同被引文献
361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130
参考文献
18
1
高新华.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的交配型研究[J]
.食用菌学报,2008,15(1):1-5.
被引量:28
2
李美娜,吴谢军,李春燕,冯伯森,李庆伟.
人工栽培蛹虫草退化现象的分子分析[J]
.菌物系统,2003,22(2):277-282.
被引量:58
3
韩日畴,林清泉,丘血红.蛹虫草退化菌种快速鉴定方法:中国,201010108757.4[P].2010.
4
何洋,刘林德,赵彦宏,苏志坚.
蛹虫草优化培养研究进展[J]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1):64-70.
被引量:6
5
谭琦,蔡涛,汪虹,魏静,冯爱萍,林楠,鲍大鹏.
蛹虫草无性孢子的交配型基因类型的分子鉴定[J]
.上海农业学报,2011,27(3):5-8.
被引量:16
6
方华舟,董海波,肖习明,左雪枝.
保藏温度、时间及代次对蛹虫草菌种质量的影响[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1,26(2):5-10.
被引量:13
7
丁湖广.
菌种退化与老化原因及防止措施[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06,9(1):39-40.
被引量:25
8
李闽锋.蛹虫草分子生物学冬虫夏草菌种退化分子鉴定[D].贵州大学,2007.
9
汪虹,魏静,林楠,冯爱萍,陈明杰,鲍大鹏.
交配型基因作为分子标记鉴定蛹虫草退化菌株的核相初步研究[J]
.食用菌学报,2010,17(4):1-4.
被引量:28
10
李红,肖千明,刘娜,张敏,张季军,宋莹,刘岩岩.
食用菌菌种退化原因分析及复壮方法的探讨[J]
.辽宁农业科学,2010(5):53-55.
被引量:28
二级参考文献
159
1
李琇.
人工培养蛹虫草[J]
.微生物学杂志,2002,22(6):56-57.
被引量:12
2
宋金俤,刘超,华秀红,林金盛.
蛹虫草产业化栽培瓶颈及其对策[J]
.中国食用菌,2009,28(1):62-64.
被引量:19
3
赵怡红,吴玲.
不同豆类氮源对北冬虫夏草生长影响的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2):52-55.
被引量:2
4
张慧锋.
北冬虫夏草子实体培养条件的探索[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5,26(4):192-194.
被引量:11
5
李春斌,佟晓冬,白静,范圣第.
蛹虫草子实体的人工培养研究[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6(5):29-31.
被引量:10
6
于淼,王贺祥,康凯.
蛹虫草菌丝生长条件的试验[J]
.中国食用菌,2005,24(1):11-12.
被引量:15
7
王稳,朱忠贵,李萍萍.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几种实用检测方法[J]
.食用菌,2005,27(1):20-21.
被引量:25
8
铁梅,杨淑琴,娄虹,陈长兰,臧树良,李华为.
硒对蛹虫草生长发育的影响[J]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1):25-27.
被引量:10
9
蔡令仪,谭琦,曹晖,郭立刚,汪昭月,尚晓东,汪虹.
不同菌种保藏方法对香菇产量的影响[J]
.食用菌学报,2003,10(4):52-54.
被引量:16
10
匡彦德,王美英,钱琴芳,谢家骏,曹蓓莉,关惠贞,吴耀晴.
冬虫夏草免疫增强作用机理的研究[J]
.上海免疫学杂志,1989,9(1):6-8.
被引量:47
共引文献
183
1
安学明,陈超,刘小霞,贠建民,李彦虎,赵风云.
草菇继代培养中菌种退化对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影响[J]
.菌物学报,2020,39(2):390-397.
被引量:17
2
周影,朴玉兰,李森,刘娟,祝长杰,朱兴友.
蛹虫草菌株的ITS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J]
.蚕业科学,2020,46(5):630-635.
被引量:2
3
陈美元.
双孢蘑菇基质降解能力退化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J]
.食药用菌,2013,21(1):32-35.
4
任汉章.
冬虫草子实体菌种提纯复壮技术研究[J]
.生物技术世界,2013,10(4):40-40.
被引量:1
5
梁月,张国珍,安沫平,蔡祝南.
蛹虫草子囊孢子萌发及其后代群体培养性状观察[J]
.菌物学报,2005,24(4):525-532.
被引量:27
6
刘荻,何莉莉,王作乔,陈俊琴.
继代培养对北虫草菌落形态及子实体产量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37(3):538-541.
被引量:10
7
林群英,钟月金,李泰辉,沈亚恒,宋斌.
虫草属生物学研究进展[J]
.食用菌学报,2006,13(2):89-98.
被引量:7
8
李闽锋,何劲,丁玲,康冀川,张桥,郑庆委.
不产子实体蛹虫草单孢子分离株的获得及RAPD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07,20(3):547-550.
被引量:5
9
陈保锋,朱高浦,张树林,孟丽.
茶薪菇锌-金银花藤培养基的筛选[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161-162.
被引量:3
10
高新华.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的交配型研究[J]
.食用菌学报,2008,15(1):1-5.
被引量:28
同被引文献
361
1
史美瑶.
虫草头孢菌丝体深层发酵和抗心律失常新药宁心宝鉴定会在杭州召开[J]
.中成药,1985(6):3-3.
被引量:4
2
周影,朴玉兰,李森,刘娟,祝长杰,朱兴友.
蛹虫草菌株的ITS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J]
.蚕业科学,2020,46(5):630-635.
被引量:2
3
孙迎节,吕鹏,凌建亚,张晗星,陈畅,张长铠.
九州虫草的核苷类成分及不同部位两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分布[J]
.药学学报,2003,38(9):690-694.
被引量:22
4
张智,谢意珍,李森柱,李崇.
冬虫夏草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杂志,2002,22(5):51-53.
被引量:25
5
胡事君,张善信,郑贵朝.
蛹虫草菌种与培养方法相互筛选技术和应用效果[J]
.中国食用菌,2009,28(1):18-19.
被引量:8
6
宋金俤,刘超,华秀红,林金盛.
蛹虫草产业化栽培瓶颈及其对策[J]
.中国食用菌,2009,28(1):62-64.
被引量:19
7
张慧锋.
北冬虫夏草子实体培养条件的探索[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5,26(4):192-194.
被引量:11
8
耿向永,鲍隆友,陈芝兰,张华,鲁志平.
西藏野生灵芝菌种组织分离技术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09,28(4):25-27.
被引量:8
9
曾凡清,刘德云,宋小亚,李阳.
蝉花的分离和培养研究[J]
.食药用菌,2008,17(4):28-29.
被引量:10
10
陈志宏,郑铃,刘新锐,谢宝贵.
草菇菌种不同保藏方法的效果比较[J]
.食药用菌,2012,20(6):337-33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0
1
李莎,刘宇,马康,马元伟,李明,许峰.
白灵菇菌种退化的快速鉴别方法[J]
.生物技术,2014,24(6):66-68.
被引量:4
2
左雪枝,朱运英,方华舟.
不同光照强度对蛹虫草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5(16):140-144.
被引量:6
3
李居宁,方华舟.
温度对蛹虫草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6,55(2):385-389.
被引量:6
4
文庭池,查岭生,康冀川,Kevin D.HYDE.
蛹虫草研究和开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展望[J]
.菌物学报,2017,36(1):14-27.
被引量:36
5
鲍大鹏,刘敏祥,汪滢,杨瑞恒,茅文俊,何华奇.
运用交配型基因分子标记辅助蛹虫草亲和配对[J]
.核农学报,2017,31(11):2113-2120.
被引量:11
6
刁朝强,文庭池,廖勇,康冀川,周建云,谢红艳.
蛹虫草固体培养产子实体条件的优化及其虫草素含量测定[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7,36(6):86-89.
被引量:2
7
刘远超,梁晓薇,莫伟鹏,卓丽君,胡惠萍,黄龙花,谢意珍.
食用菌菌种保藏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食用菌,2018,37(5):1-6.
被引量:12
8
肖军,夏爽,陈珣,肇莹.
野生蛹虫草的分离及出草分子检测研究[J]
.北方园艺,2018(22):169-173.
被引量:4
9
李亚娇,孙国琴,郭九峰,王海燕,庞杰.
食用菌菌种退化机制及预防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2):136-140.
被引量:23
10
牛思远,牛润贵,徐莉娜.
蛹虫草研究进展及精深加工展望[J]
.山西农业科学,2018,46(7):1216-1218.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30
1
李云霞,陈安徽,王琨,夏振荣.
蛹虫草工厂化优质生产技术体系创建及应用[J]
.菌物研究,2023,21(4):275-280.
2
余昌霞,陈明杰,李正鹏,赵妍,汪虹,杨焕玲,奚莉萍.
草菇9715液体菌种培养过程的生理变化及培养终点[J]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2):665-672.
被引量:11
3
刘城移,李琳,郝心怡,袁源,吴小平,傅俊生.
蛹虫草MF27菌糠多糖对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
.菌物学报,2020,39(2):409-420.
被引量:9
4
周影,朴玉兰,李森,刘娟,祝长杰,朱兴友.
蛹虫草菌株的ITS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J]
.蚕业科学,2020,46(5):630-635.
被引量:2
5
Wei HUANG,Niu CHENG,Han HE,Daobo WANG,Xujian CHEN,Xiuying HUANG.
Effects of Light Time, Light Intensity and Light Color on the Growth and Quality of Cordyceps militaris[J]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20,12(2):62-64.
6
朱蕴兰,商学兵,陈安徽,陈宏伟,邵颖,张城,刘岁,户泽荣.
蛹拟青霉固态发酵大豆条件研究[J]
.食品科技,2018,43(12):26-30.
被引量:2
7
陈安徽,邵颖,陈尚龙,郑义,陈宏伟,巫永华.
高温和强光对蛹虫草子实体成分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6,43(6):1004-1009.
被引量:3
8
李居宁,方华舟.
不同栽培温度对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7(2):157-161.
被引量:6
9
戴玉成.
我国8种重要药用真菌研究进展——药用真菌专刊序言[J]
.菌物学报,2017,36(1):1-5.
被引量:6
10
张剑,付亚娟.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aeA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7(3):57-60.
被引量:1
1
唐保宏,苗文莉,张一折.
河南省虫草资源调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8):12311-12312.
被引量:4
2
祝长杰,李小宇,王芹,薛强,张秀文,李森.
蛹虫草001号高产菌株栽培试验[J]
.湖南农业科学,2010(5):41-42.
被引量:1
3
费胜章.
三江源地区虫草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0(2):92-93.
被引量:1
4
林清泉,丘雪红,郑壮丽,谢翠红,许再福,韩日畴.
蛹虫草退化菌株的特征研究[J]
.菌物学报,2010,29(5):670-677.
被引量:42
5
李亚洁,王鹤,孟楠,石理鑫,王林华.
蛹虫草菌种复壮技术的研究[J]
.食用菌,2006,28(2):18-19.
被引量:35
6
焦子伟,陈方园,伍梦迪,马麦燕,努尔买买提,孙清花.
人工栽培蛹虫草菌种培养液发酵生产工艺流程[J]
.现代农业科技,2016(21):75-75.
被引量:4
7
耿丽娟,何莉莉,鄂玉洋,刘狄,王淑杰,韩成玲.
蛹虫草菌种保藏条件对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食用菌,2009,31(3):25-27.
被引量:1
8
夏凤娜,胡惠萍,邵满超,周洁莹,刘克林,杨小兵.
蛹虫草菌种五种保藏条件的保藏效果对比试验[J]
.食用菌,2010,32(5):30-31.
被引量:9
9
夏淑春,王学武,郑长英,鄢洪海.
蛹虫草菌种复壮方法比较[J]
.中国蔬菜,2012(06X):91-93.
被引量:6
10
王宏生.
我省虫草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98,28(5):33-34.
被引量:6
食用菌
201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