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发展轨迹试探
被引量:36
共引文献57
-
1刘建银,邹洪森.引导规范背景下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发展风险与化解对策[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23,23(6):18-26.
-
2刘芳.美国高等教育评估与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略析[J].文教资料,2007(13):4-5. 被引量:2
-
3丁兴琴,李广.美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13(4):75-77. 被引量:3
-
4陈庆华,高美莲.建立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保证体系问题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96-100. 被引量:1
-
5张建党,马立武.美国高等教育评估体制探析[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3,0(30):67-70. 被引量:4
-
6周胜良,张德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职能界定[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4):69-72.
-
7江渝.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在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7):18-20. 被引量:4
-
8张志英,张彦通.关于建立我国工程认证制度的几点思考[J].科技导报,2004,22(7):46-48. 被引量:11
-
9邓百祥.试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介机构的地位与作用[J].辽宁教育研究,2003(12):32-34. 被引量:5
-
10傅松涛,刘小丽.美国地区性高等教育认证改革[J].世界教育信息,2004,17(10):41-43.
同被引文献172
-
1尚虎平.非政府评价的政府管理效果:美国高校基于利益相关主体参与的第三方评价对我国的启示[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7,28(5):119-124. 被引量:13
-
2孙政,李力.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动力及障碍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1,3(5):59-61. 被引量:6
-
3马得勇.于社会中介组织的政治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2(3):20-23. 被引量:8
-
4许艳.浅论第三部门的相对独立性[J].行政论坛,2004,11(4):40-42. 被引量:7
-
5吴文延.中介组织的崛起与发展、问题与对策[J].社会科学战线,1999(1):262-268. 被引量:27
-
6周雪光.西方社会学关于中国组织与制度变迁研究状况述评[J].社会学研究,1999(4):28-45. 被引量:119
-
7信春鹰,张烨.全球化结社革命与社团立法[J].法学研究,1998,20(3):110-120. 被引量:51
-
8彭惠青.加强社会中介组织自身建设,强化服务功能[J].理论月刊,1998(5):40-43. 被引量:2
-
9杨晓江,蔡国春.新概念:教育评估中介机构[J].教育科学,1999(3):9-12. 被引量:4
-
10刘智运.再论高等教育运行机制──谈加强社会中介组织,协调政府与高校的关系[J].大学教育科学,1997(1):1-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36
-
1刘芳.美国高等教育评估与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略析[J].文教资料,2007(13):4-5. 被引量:2
-
2王敏.政府职能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4,20(S1):64-65. 被引量:4
-
3黄荣怀,沙景荣,李茂国.高校学科专业发展的教育生态观[J].中国大学教学,2004(10):25-27. 被引量:19
-
4王骥,操道伟,肖云.试论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法律地位[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4(5):97-99. 被引量:5
-
5阿拉坦巴根,慕彦瑾.我国建立和发展教育中介组织的动力及障碍研究[J].教育探索,2005(2):57-58. 被引量:6
-
6巫春华.高等学校非行政化:国际经验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8):23-27. 被引量:16
-
7杨红霞.美国高等教育鉴定的实践与面临的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6(1):52-55.
-
8巫春华.高等学校非行政化改革可借鉴的市场理念[J].求索,2006(2):128-131. 被引量:1
-
9何莎莎.试论高等教育评估的问题与出路[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5):49-51. 被引量:1
-
10杨红霞.美国高等教育鉴定:实践与面临的挑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4(3):66-7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21
-
1张经纬.浅谈高校教师培养法治思维的必要性[J].山西青年,2019,0(24):199-199.
-
2王薇,李传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绩效评估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3):149-151. 被引量:2
-
3吕伟,高丹.高等教育试点评估的现状和意义[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23(6):111-112.
-
4朱继光.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特点及启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24(1):20-22. 被引量:1
-
5赵亚莉.从欧美高校评估体系的比较思考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J].社科纵横,2008,23(7):156-158. 被引量:5
-
6吴娟娟.美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文教资料,2008(16):82-84. 被引量:1
-
7刘秀娥,冯雷鸣,蔡津菁.西方国家高等教育评估理论综述[J].文教资料,2007(36):83-85. 被引量:1
-
8丁兴琴,李广.美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13(4):75-77. 被引量:3
-
9叶云明,陈述斌.美英日三国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概述及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07(10):96-97. 被引量:4
-
10王祥.强调多元的高等教育认可标准修订——以美国“北部中央院校协会”的做法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13(8):74-77. 被引量:2
-
1朱国辉.改善我国研究生教育评估机构的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1(4):22-22.
-
2高校评估要分类评价[J].职业技术,2005(1):10-10.
-
3宋红娟.中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生存空间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中),2010(11):12-13.
-
4张齐飞,李赐平.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发展对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5):86-87. 被引量:3
-
5全国教育评估机构第七次协作会议暨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评价与管理,2008,6(2).
-
6刘凤泰.在“全国教育评估机构第六次协作会议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论坛”上的讲话[J].评价与管理,2006,4(4):3-6. 被引量:2
-
7王少媛.以评促建 深化改革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全国教育评估机构第六次协作会议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论坛综述[J].评价与管理,2006,4(4):6-10. 被引量:1
-
8严芳,杨淑琴.现代大学制度背景下教育评估机构的理性定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6(12):33-35.
-
9张莉.开展高等教育和谐评估面临的矛盾与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7(2):100-102.
-
10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2514元[J].满分阅读(高中版),2011(1):3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