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开合枢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运用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探讨开合枢理论的渊源、理论根据及临床应用,说明该理论不仅能运用于经络诊断和指导针灸临床治疗,还是对十二经脉气血循环流注的一个补充,用之于临床可拓宽医者治疗思路。
作者
陶继恩
胡苗苗
熊广明
韦秋连
机构地区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山西中医》
2012年第1期35-36,共2页
Shan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开合枢理论
针灸
临床运用
分类号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145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9
参考文献
21
1
陈俊逾,帕丽丹.
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更年期心悸气短症20例[J]
.新疆中医药,1999,17(4):26-27.
被引量:1
2
刘力红,陈治恒.
论开合枢机理在《伤寒论》中的运用[J]
.广西中医药,1992,15(1):29-31.
被引量:22
3
阮志忠,陆瑾,李静.
针刺配合拿、捏风池穴治疗失眠症36例[J]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2):19-20.
被引量:5
4
程文涛.
单刺中渚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及慢性腰痛[J]
.新疆中医药,2009,27(1):35-36.
被引量:3
5
马秀萍.
针刺太渊穴为主治疗产后尿潴留58例[J]
.中国针灸,2005,25(7):489-489.
被引量:7
6
钱清渠.
针刺液门穴治疗急性腰扭伤80例[J]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29-29.
被引量:4
7
谢六生.
针刺阴陵泉穴治疗肩周炎135例报导[J]
.针灸临床杂志,1998,14(8):43-43.
被引量:3
8
冯国湘,吴清明.
针刺开“四关”治疗高血压病47例[J]
.云南中医杂志,1991,12(3):38-39.
被引量:13
9
贾红玲.
针刺四关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71例[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4):382-383.
被引量:10
10
彭冬青,董玉喜,王秋红.
电针风池穴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12):1492-1493.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刘晓,赵建清.
针刺肺俞穴致死两例报告[J]
.证据科学,1995,12(4):183-183.
被引量:5
2
王京京,孟宏,文娜,姜亨圭,图娅.
电针“四关”穴对慢性疲劳大鼠模型的行为学影响[J]
.针刺研究,2004,29(2):130-134.
被引量:15
3
陈佩琴.
消瘰丸应用体会[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4):71-72.
被引量:3
4
李栋方,岑丹阳,罗向阳.
肺俞穴位注射辅助治疗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9):1001-1001.
被引量:3
5
周逸平,李雪苓.
针刺对冠心病患者5-羟色胺的影响[J]
.中国针灸,1993,13(1):38-39.
被引量:8
6
凌丽,薛金伟,东贵荣.
脏腑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失眠35例[J]
.中国民间疗法,2005,13(7):11-12.
被引量:21
7
罗文政,李盈,赖新生.
针刺治疗失眠研究进展[J]
.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49-51.
被引量:7
8
王雪梅,胡斌,高希言.
针刺四神聪对睡眠紊乱模型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医研究,2007,20(7):17-20.
被引量:11
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外感高热症诊疗规范.中国中医急症,1995,4(6):259-259.
10
林红伍,李君正,柴红焱,礼青,张家梁.
内关穴对心脏特异性治疗作用的探讨[J]
.中国针灸,1997,17(6):340-341.
被引量:35
共引文献
145
1
陈春益,徐振华,刘纯燕,古志林.
开枢阖理论体系探讨[J]
.四川中医,2022,40(11):43-47.
被引量:1
2
李虹.
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22例[J]
.湖南中医杂志,2007,23(3):57-58.
被引量:2
3
辛金兰,吴春明.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进展[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5):812-816.
被引量:3
4
李得平,孔立红.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用穴概述[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2):2136-2138.
被引量:1
5
师德明.
用腕踝针治疗56例痛经患者的疗效观察[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3):170-171.
被引量:4
6
胡波,马惠芳,郭长青.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近况[J]
.针刺研究,2004,29(3):236-239.
被引量:16
7
覃艳英.
高血压病中医药治疗近况[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5,17(2):240-243.
8
杨佃会,单秋华.
曲池穴注射小剂量利血平即时降压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2003,23(11):644-646.
被引量:9
9
石秋莎.
针刺四关穴为主穴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讨及举隅[J]
.南昌高专学报,1997,12(4):55-60.
被引量:1
10
肖钦.
从《伤寒论》谈“二本三枢”理论及临床应用[J]
.江西中医药,2005,36(3):43-4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7
1
Ji-Yao Wang,Ning-Ping Zhang,Bao-Rong Chi,Yu-Qing Mi,Li-Na Meng,Ying-Di Liu,Jiang-Bin Wang,Hai-Xing Jiang,Jin-Hui Yang,Yun Xu,Xiao Li,Jian-Ming Xu,Guo Zhang,Xin-Min Zhou,Yu-Zheng Zhuge,De-An Tian,Jin Ye,Yu-Lan Liu.
Prevalence of 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 and quality of life evaluations in hospitalized cirrhotic patients in China[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3,19(30):4984-4991.
被引量:71
2
章浩军,杨福龙,陈力槟.
《伤寒论》或然症的证治规律探析[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15(1):41-43.
被引量:9
3
应道祺.
论升降出入无器不有[J]
.中医药通报,2007,6(1):44-47.
被引量:9
4
陈剑明,彭丽辉,张伟.
针刺列缺穴为主治疗颈椎病40例疗效观察[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29(6):40-42.
被引量:8
5
王洪永.
中风病中脑与大肠的关系初探[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8):25-26.
被引量:2
6
孙云松,于俊生.
论“厥阴为枢”[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982-984.
被引量:37
7
李明伟,舒适,钱小路.
头项寻列缺临床应用[J]
.吉林中医药,2010,30(8):703-704.
被引量:7
8
孙松生,孙梅生.
脏腑相通理论临床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8):701-702.
被引量:4
9
张小勇,陶晓华,刘丹彤,李亚东.
谈《伤寒论》或然证“辨病”与“辨证”[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1):93-94.
被引量:3
10
韩千胜,王玉.
论“少阳枢机不利”[J]
.光明中医,2011,26(5):1035-103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4
1
王雷,明子荐.
顾植山教授“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的启示[J]
.中医学报,2017,32(6):971-974.
被引量:13
2
石浩,刘永刚,李京涛,闫曙光,魏海梁,周振国,常占杰.
名中医常占杰从肝-肠-脑论治肝性脑病经验[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2,32(7):642-644.
被引量:8
3
王雷.
伤寒“或然症”对阴阳“开阖枢”的启示[J]
.中医学报,2019,34(1):43-46.
4
张立志,许能贵,孙健,易玮.
“头项寻列缺”的中医理论发微及临床应用举隅[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7):979-981.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东琨,赵丰,王新军.
“开阖枢”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推拿治疗精癃1例[J]
.新疆中医药,2022,40(6):32-33.
被引量:1
2
侯秋月,史锁芳.
史锁芳教授运用“六经欲解时”辨治肺系疾病举隅[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2):181-184.
被引量:4
3
兰鹏飞.
《伤寒论》卫气十二时辰运行模式与太极图[J]
.河南中医,2019,39(1):5-8.
4
关心怡,梁齐桁,程兰.
程兰主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20,26(4):304-307.
被引量:5
5
孔维红,王画,姜莉云.
从“少阴枢”“少阳枢”理论解析阴阳之圆运动[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4):616-619.
被引量:18
6
徐建庭,朱玉,杨洁.
针刺列缺穴治疗神经性头痛的疗效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11):52-54.
被引量:4
7
陈少丽,都广礼.
“三进制”——打开中医之门的钥匙[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54(11):10-13.
被引量:1
8
强晶,乔海法,王强,李杰,鲁刚,王渊.
从“头项寻列缺”谈经穴效应的特异性[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1):51-54.
被引量:4
9
孙明祎,姜树民.
基于三阴三阳六经辨证探析姜树民教授诊治脾胃病学术思想与经验总结[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2):48-52.
被引量:3
10
刘华平,李兆荣.
浅析根据六经病“欲解时”分时段服药[J]
.中医学报,2021,36(6):1199-1202.
被引量:7
1
常小荣,严洁.
经络诊断的现代研究概况[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18(1):64-66.
被引量:6
2
谢感共,蒋垂刚,徐信山.
子午对冲气血互注理论临床应用[J]
.中国针灸,2005,25(10):709-710.
被引量:31
3
李金祥,续海卿.
浅谈六爻与十二经脉气血循环流注[J]
.河南中医药学刊,1999,14(4):24-24.
4
贺振泉,陈群,原林,莫传伟.
经络诊断的理论研究[J]
.新中医,2005,37(7):3-4.
被引量:8
5
袁宜勤.
朱丹溪对经络学说的贡献[J]
.江西中医药,2000,31(6):40-41.
被引量:4
6
房兴业,宋孔智,杨华香,孔谙.
中医经络诊断中经穴电位测量方法的研究[J]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1,4(3):208-213.
被引量:3
7
郑邦荣.
试论经络诊查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J]
.攀枝花医药,1996,18(2):40-41.
8
王少军.
井原穴皮温差的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4):178-178.
被引量:8
9
翟德华,翟琳娜,刘金竹.
循经诊治不寐体会[J]
.河南中医,2004,24(8):64-65.
被引量:2
10
林馨,张秋明.
100例治疗胁肋痛的临床体会[J]
.学会,1999(8):46-46.
山西中医
201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