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近代华北铁路沿线乡村地区人口的社会流动(1905—1937) 被引量:6

The Population Shift from Villages along the North Railways in the Modern Socie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铁路所具有的近代企业和交通工具这一双重属性既为乡村地区带来了大规模的近代企业,又为农矿产品的大规模流动创造了条件,由此促进了沿线乡村地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铁路沿线乡村地区人口的地理空间流动和职业变动。同时,乡村人口的社会流动也影响着乡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变迁和社会结构变动。产业结构变迁、社会结构变动和人口社会流动的相互作用,进而又推动了铁路沿线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和发展。在此过程中,部分乡村地区居民逐渐向近代产业工人或工商业者转变,由村庄居民转变为市镇居民以至城市居民,一步一步地实现着自身的现代化。铁路由此成为影响沿线地区乡村社会变迁的重要力量之一。 As a modern enterprise and transport,railway has not only brought large-scale enterprises to the rural areas,but also created the conditions for large-scale flow of commodities,which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provided many opportunities for employment and accelerated geo-spatial mobility and career change of population in rural areas along the railways.At the same time,the social mobility of population also affected the change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ocial structure of the rural areas.
作者 熊亚平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5-120,160,共6页 Academic Research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课题"二十世纪前期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研究"(2009JJD840009) 天津市2010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华北铁路与沿线社会变迁1880-1937"(TJZL10-450)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5

  • 1《河北省石门义务教育进行现况-一个城市义务教育实验之调查》[J].河北月刊,1936.
  • 2《平汉六河沟煤矿道清陇海两路沿线煤矿及陕北各煤矿调查报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号:28-10650.
  • 3施裕寿,刘心铨.《山东中兴煤矿工人调查》,《社会科学杂志》第3卷第1期,1932年.
  • 4《河南确山县驻马店转运业同业公会会员登记册》,《河南驻马店转运同业公会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号:422(4)-8043.
  • 5杨俊科.《石家庄早期的转运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石家庄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石家庄文史资料》第5辑,1986年,第94页.
  • 6《河北省各县地方实际情况调查报告》,《冀察统计丛刊》(1936-1937).
  • 7《石家庄之经济状况》[J].中外经济周刊,1926.
  • 8田伯伏.京汉铁路与石家庄城市的兴起[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2(2):91-96. 被引量:12
  • 9《为霸持脚行贫民失业肯照章公断体恤贫民事》,《石家庄从九街赵元泰等禀请脚行夫头赏给贫民承充并据夫头于志文等禀潘得才等争夺脚行互控卷》,《获鹿县清代档案汇集》,档号:655-1-1289.
  • 10无我.《唐山劳动状况(一)》,《新青年》第7卷第6号(1920年5月1日).

二级参考文献200

共引文献79

同被引文献92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1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