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12-213,共2页
Journal of Management World
参考文献3
1 司江波,王腾.长输管道清管测径失败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6(14). 被引量:2
2 王小虎,郭士煜,李正昌,张洋.浅谈管道试压与清管测径中的工作要点[J] .化工管理,2016(20). 被引量:2
3 龚文,何仁洋,赵宏林,丁战武,张庆保,杨帆.国外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的前沿应用[J] .管道技术与设备,2013(4):24-26. 被引量:35
二级参考文献12
1 肖守华,王蘋.炼化工程管道试压包管理应用程序[J] .化工管理,2013(24):24-25. 被引量:3
2 刘海峰,胡剑,杨俊.国内油气长输管道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天然气工业,2004,24(11):147-150. 被引量:58
3 宋生奎,宫敬,才建,胡利明.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石油工程建设,2005,31(2):10-14. 被引量:62
4 石永春,刘剑锋,王文娟.管道内检测技术及发展趋势[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32(8):46-48. 被引量:48
5 赵冬岩,余建星.海底管道完整性管理研究[J] .海洋技术,2008,27(4):71-74. 被引量:21
6 张士华,初新杰,孙永泰,史永晋.海底管线缺陷内检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 .装备制造技术,2011(9):142-144. 被引量:9
7 严建锋,王雯雯,安峰.长输管道清管技术[J] .管道技术与设备,2013(3):48-49. 被引量:17
8 郭洪君,马怀振,杨军红.管道试压过程中支架变形的原因分析及措施[J] .广东化工,2013,40(16):265-266. 被引量:1
9 陈传胜.天然气长输管道在线内检测前的清管技术[J] .天然气与石油,2013,31(5):1-4. 被引量:27
10 李博.油气长输管道中的试压工序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2014(20):84-84. 被引量:4
共引文献34
1 杨洋,吴新杰,杨理践,李宾.管道内的三维地理坐标检测[J] .光学精密工程,2014,22(10):2740-2746. 被引量:6
2 李晓龙,张仕民,焦泉,张康,廖宁生.通径检测器里程定位技术研究[J] .石油矿场机械,2014,43(12):40-44. 被引量:3
3 段汝娇,何仁洋,杨永,陈金忠,申建军,李月霄.管道非破坏腐蚀监测新技术研究进展[J] .管道技术与设备,2014(6):18-20. 被引量:7
4 徐慧,王诗鹏,杜鹃,傅强,孙换婷.海底管道内检测技术方案的确定[J] .天然气与石油,2015,33(1):6-10. 被引量:8
5 徐小杰.管道远场涡流无损检测技术综述[J] .管道技术与设备,2015(3):21-23. 被引量:8
6 王婷,杨辉,冯庆善,周利剑,王富祥,项小强.油气管道环焊缝缺陷内检测技术现状与展望[J] .油气储运,2015,34(7):694-698. 被引量:53
7 杨理践,耿浩,高松巍.长输油气管道漏磁内检测技术[J] .仪器仪表学报,2016,37(8):1736-1746. 被引量:144
8 贾志成,张萌,田伟,杨璐.油气管道内检测器定位技术[J] .管道技术与设备,2016(4):36-38. 被引量:6
9 于刚,杜京蔚,杜树勋.三维高清漏磁内检测技术在天然气长输管道上的应用[J] .油气田地面工程,2017,36(4):8-10. 被引量:7
10 孙浩,帅健.长输管道内检测数据比对方法[J] .油气储运,2017,36(7):775-780. 被引量:29
同被引文献17
1 肖少渡.家族企业容得下“外人”吗[N].中国青年报,2003—06—15.
2 尹明善.家族企业50年不变[J/OL].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2001—07—26.
3 Kathleen A. Farrell, David A. Whidbee. The Impact of Firm Performance Expectations on CEO Turnover and Replacement Decisions [J/OL]. http://papers, ssrn. com/so13/results, cfm, 2002 - 07 - 31.
4 K. Goyal, Chul W. Park. Board Leadership Structure and CEO Turnover [ J ].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Vol.8 No.1, January, 2002.
5 Tammy K. Berry, John M. Bizjak, Michael L. Lemmon, Lalitha Naveen. CEO Turnover and Firm Diversification [J/OL]. http. //papers. ssrn. eom/sol3/results, cfm, 2000-04-27.
6 谷建全.企业家市场化: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1):20-23. 被引量:2
7 高冰.试论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设[J] .经济师,1998(7):21-22. 被引量:1
8 黄群慧.企业高层经理人员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J] .经济管理,1999,25(1):35-37. 被引量:14
9 王诚.增长方式转型中的企业家及其生成机制[J] .经济研究,1999,34(5):73-79. 被引量:27
10 孙卓立.股票期权的冷思考[J] .中外管理,2000(7):58-60.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5
1 骆立骞.论国有企业经理的激励机制问题[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2):69-72.
2 阎斌,葛立杰.企业家精神与技术创新[J]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19(3):110-111. 被引量:1
3 李鸿波.打开“金色降落伞”——谈中国企业家退出问题[J] .中国国情国力,2002(8):61-62. 被引量:5
4 徐金发,张兵.影响总经理继任的五大因素[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23(11):46-50. 被引量:7
5 闫永海,黄远友.论企业经理市场化[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80-82.
二级引证文献13
1 朱小川.美国《紧急经济稳定法案》评析及其借鉴[J] .东方法学,2009(3):133-138. 被引量:7
2 吴淑华.用精彩的细节来“点睛”——电视专题片艺术魅力之研究[J] .记者摇篮,2005(2):54-55. 被引量:3
3 杜运周,陈忠卫.我国企业创业者继任危机处理研究[J] .技术经济,2005,24(11):7-10.
4 张文贤,魏海燕.国内家族企业继任研究[J] .管理评论,2006,18(2):31-36. 被引量:18
5 刘冰.企业高管更替研究——脉络、分析与启示[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31(9):101-108.
6 杨晓燕,解东辉.当前煤炭企业重组后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研究[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409-412. 被引量:2
7 旷开源.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退出补偿机制研究[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2):29-33.
8 李卫宁,吴荻.基于TMT年龄和任期异质性调节效应的新任CEO显性特征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J] .管理学报,2014,11(8):1158-1167. 被引量:21
9 杨国忠,杨明珠.基于CEO变动调节效应的高管团队特征对企业研发投资及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2):51-59. 被引量:13
10 李健,邵丹,潘镇.总经理继任对创新可持续性的影响——兼论产品市场竞争与期望绩效反馈效果的调节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0):131-138. 被引量:5
1 张鸿翔.培育企业家和企业家市场的思路[J] .经济工作通讯,1995(20):27-28.
2 孙小素.对建设我国企业家市场的思考[J] .经济问题,1998(10):11-12.
3 李华.民营企业呼唤职业经理人[J]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2(4):52-53. 被引量:1
4 黄祖勇,于光和,伍永年,沈新秋.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家市场的建设[J] .华东科技,1996(1):10-11.
5 陈忠卫,马振英.培育我国企业家市场必须解决的若干问题[J] .经济师,1996(2):32-33.
6 张友树.国企改革与企业家市场[J] .财经科学,1997(5):49-52.
7 刘宝安.对企业家和企业家市场的几点思考[J] .继续教育与人事,2001,0(3):26-27.
8 张友树.国企改革亟需完善企业家市场[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97(5):22-25.
9 万木根.论国有企业实行经理(厂长)“年薪制”[J] .事业财会,2001(5):34-36.
10 乔永庭,张晖明.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家市场的建设[J] .上海投资,1996(4):37-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