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单位贷款诈骗如何认定罪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单位贷款诈骗案件呈逐年上升势头,为此加大打击此类犯罪力度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认定单位贷款诈骗则是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对于单位不能以贷款诈骗罪论处,但对于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则可以按照贷款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作者
熊艳萍
机构地区
沈阳市苏家屯区人民检察院
出处
《知识经济》
2012年第7期44-44,共1页
Knowledge Economy
关键词
单位贷款诈骗
认定
罪名
分类号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薛瑞麟,丁天球.论单位骗贷,载高铭暄、赵秉志主编,21世纪刑法学新问题研讨[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
2
马克昌.
金融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J]
.人民检察,2001(1):5-8.
被引量:44
共引文献
43
1
刘宪权,吴允锋.
论金融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J]
.法学,2001(7):36-41.
被引量:39
2
王坤.
合同诈骗犯罪成因及防范对策研究[J]
.商,2012(15):118-118.
3
贾敏飞.
票据诈骗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反思[J]
.当代法学,2002,16(6):82-85.
被引量:4
4
刘明祥,郭泽强.
马克昌刑法思想述要[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4):3-11.
被引量:1
5
康均心,车英.
马克昌刑法学思想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6):725-742.
被引量:1
6
王立志.
论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3(6):114-116.
被引量:12
7
张永清.
合同诈骗罪主观目的探析[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28(1):45-49.
被引量:2
8
郦毓贝.
金融诈骗罪需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以票据诈骗罪为视角[J]
.中国检察官,2006(8):10-12.
被引量:1
9
杨红波.
何以界定金融诈骗罪的犯罪目的[J]
.探索与争鸣,2007(1):46-48.
10
黄利坚.
“非法占有目的”理论探究[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8(2):23-26.
被引量:3
1
张勇.
贷款诈骗罪司法认定中的疑难问题[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1):107-111.
2
吴学斌.
金融机构对单位贷款诈骗的认定与救济思路[J]
.南方金融,2006(7):56-57.
3
古加锦.
试论单位贷款诈骗行为的处理[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8(4):101-105.
4
曾月英.
贷款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5):59-63.
被引量:2
5
古加锦.
试论单位贷款诈骗行为的处理[J]
.广东法学,2013(3):64-69.
6
谢晓雪.
单位贷款诈骗的定罪分析[J]
.金融法苑,2003(2):55-59.
7
陈守华,李文岫.
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辩析[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4):15-15.
8
屈学武.
投放危险物质罪探析[J]
.法学杂志,2002,23(6):11-13.
被引量:5
9
莫开勤.
贷款诈骗罪疑难问题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1):19-22.
被引量:3
10
梁葆真.
论罪名[J]
.政法论坛,1982(2):35-40.
知识经济
2012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