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44,共3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参考文献15
-
1肖忠平,陆继圣.IPBC防腐处理材的防腐性和抗流失性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5):187-190. 被引量:20
-
2李延军,许斌,张齐生,蒋身学.我国竹材加工产业现状与对策分析[J].林业工程学报,2016,1(1):2-7. 被引量:146
-
3王雅梅,刘君良,王喜明.ACQ防腐剂处理竹材的防腐性能和抗流失性能[J].木材工业,2008,22(2):14-16. 被引量:19
-
4任红玲,陆方,张禄晟,覃道春.腐朽过程中毛竹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J].林产工业,2013,40(1):52-54. 被引量:14
-
5马星霞,蒋明亮,覃道春.竹材受不同败坏真菌危害的宏观和微观变化[J].林业科学,2012,48(11):76-82. 被引量:14
-
6杜甫佑,张晓昱,王宏勋,尹艳丽.白腐菌降解木质纤维素顺序规律的研究[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5,13(1):17-25. 被引量:38
-
7王文久,辉朝茂,陈玉惠,付惠,杨宇明.竹材霉腐真菌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2000,19(4):26-35. 被引量:15
-
8孙芳利,PROSPER Nayebare Kakwara,吴华平,钱佳佳,杨秀树,饶瑾,郭明.木竹材防腐技术研究概述[J].林业工程学报,2017,2(5):1-8. 被引量:37
-
9沈哲红,方群,叶良明,鲍滨福,张遐耘.竹醋液制剂的抑菌性及其竹材防霉性评价[J].木材工业,2009,23(6):37-39. 被引量:9
-
10曹明乐,张海波,黄峰,咸漠.漆酶的研究进展[J].山东林业科技,2012,42(3):106-115.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205
-
1马星霞,蒋明亮,覃道春,吕文华.我国竹材变色菌和霉菌的分离与鉴定[J].竹子研究汇刊,2009,28(4):35-39. 被引量:8
-
2赵总,李良,蒙愈,苏建苗,曾裕保.不同霉变实验的竹材腐朽分析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2014,33(1):42-45. 被引量:5
-
3曹治云,郑腾,谢必峰,陆承平.漆酶工业应用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04,15(4):414-416. 被引量:26
-
4孙芳利,段新芳,毛胜凤,文桂峰.CMC系列防霉剂抑菌效果研究[J].林产工业,2004,31(4):14-16. 被引量:13
-
5段新芳,孙芳利,朱玮,赵砺.壳聚糖金属配合物的防腐性能[J].林业科学,2004,40(6):138-143. 被引量:18
-
6于文喜,吴红霞,张广臣,徐存保,王乃希.我国北方主要树种心材天然耐腐性评价[J].林业科技,1993,18(6):22-24. 被引量:12
-
7孙芳利,段新芳.竹材防霉研究概况及其展望[J].世界竹藤通讯,2004,2(4):1-4. 被引量:40
-
8李延军,杜春贵,刘志坤,林勇,张宇庆.刨切薄竹的发展前景与生产技术[J].林产工业,2003,30(3):36-38. 被引量:23
-
9闫文超,黄峰,高培基,詹怀宇.对白腐菌胞外小分子物质的初步研究[J].中国造纸学报,2003,18(2):47-50. 被引量:4
-
10翁新楚.抗氧化剂及其抗氧化机制[J].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93(3):20-29. 被引量:50
共引文献336
-
1洪游游,翁甫金,潘炘.竹材热处理工艺优化研究[J].竹子学报,2020(2):45-50. 被引量:4
-
2刘立,姚文斌,张蔚,俞伟鹏,刘月.辊压开纤过程中竹材内部密实度和孔隙率变化分析[J].竹子学报,2020(2):37-44.
-
3杨思倩,王洪艳,袁少飞,李琴.浅谈国内竹材染色研究现状[J].竹子学报,2020(2):4-10. 被引量:2
-
4陈复明,魏鑫,王戈,刘可为,孙涛,李德月,程海涛,俞先禄,陈林碧.新型竹质装配式房屋的研发与示范[J].建筑结构,2019,49(S02):504-509. 被引量:6
-
5刘飞,张玉宾.基于叶片的山茶花FTIR鉴别分类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26(4):34-38. 被引量:3
-
6赵总,李良,蒙愈,苏建苗,曾裕保.不同霉变实验的竹材腐朽分析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2014,33(1):42-45. 被引量:5
-
7杨忠,江泽慧,费本华.木材初期腐朽研究综述[J].林业科学,2006,42(3):99-103. 被引量:30
-
8陈敏忠,王传槐,甘习华,叶汉玲,姜力.白腐菌云芝腐朽杨木的超微结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0(1):48-52. 被引量:9
-
9吴海萍,张海滨.出口竹制品防霉现状及其研究进展[J].世界竹藤通讯,2006,4(2):32-33. 被引量:7
-
10刘云派,余水静.食用菌转化法水解糖化天然纤维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食用菌,2006,25(4):49-51.
同被引文献34
-
1姜辉,李炎蔚,牟笑笑,刘丽莹,孔荐,管清燕,高璇,杨晓云.浅谈早临床对本科医学生的意义[J].中国医学人文,2020,6(1):31-34. 被引量:28
-
2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2008(12):27-37. 被引量:37
-
3佐斌.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2):33-38. 被引量:25
-
4许冰,李萍.临床医学导论组织教学探析[J].农垦医学,2004,26(2):123-125. 被引量:1
-
5万学红,杨彦春,欧阳钦,周同甫,刘文秀,张维健.临床医学导论课的实施和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1):43-45. 被引量:18
-
6李洁,高志敏.“成人情境学习”探略[J].成人教育,2006,26(1):3-7. 被引量:21
-
7夏艳秋,高小惠,郑超强.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实践和体会[J].医学教育,1996(2):26-27. 被引量:8
-
8王丹花,黄子杰.对香港医学学制的评析与借鉴[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770-771. 被引量:9
-
9付有龙,王丽.中英高等医学教育比较及启示[J].医学与哲学(A),2007,28(10):68-70. 被引量:10
-
10冯逵,黄建始.美国哈佛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课程计划对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8,6(3):86-89. 被引量:64
引证文献4
-
1李萍.我院《临床医学导论》课程教学实践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农垦医学,2005,27(4):298-299.
-
2孙娟,王坤,艾力曼.马合木提.临床本科生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模式的探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8,41(11):1450-1451. 被引量:19
-
3李沛哲,郝敏,吕凝,王爽.浅谈临床医学导论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意义——以山西某医学院校为例[J].中国高新区,2018(13):97-97.
-
4吕昕航,李鸿鹤.医学教育早期接触临床教学的理论指向与实现路径——基于中、美、英、日、澳一流医学院校的比较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24,22(6):106-115.
二级引证文献19
-
1覃媛媛,孙杰.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6):30-32. 被引量:19
-
2李建宁,罗明秀,张茜,姚青,杨怡.早期临床模式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9):693-695. 被引量:3
-
3王志丹.本科生临床教育中实行“早期接触临床”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0):42-44. 被引量:9
-
4冯桂娟,邢静,练敏,黄丹,冯兴梅.早期接触临床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交通医学,2019,33(5):540-542. 被引量:6
-
5叶琳,吴宁,黄涔,陈鸿雁,朱丹.沟通技能培训在“5+3”医学本科“早临床”的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5):52-55. 被引量:2
-
6张小敏,张超培.提高医学临床教学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2):100-103. 被引量:6
-
7白玲玲,俞超芹,刘益群,俞瑾.临床见习课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22):21-23. 被引量:6
-
8丁波泥,赵于军,吴润柳,杜娟,李卫,黄珊,黄蜜蜜.临床医学生早接触临床见习模式的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31):64-69. 被引量:10
-
9黄米娜,李丹,梁春光,李秀华,刘涛,郭占鹏.器官系统理念下的早期接触临床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2(3):87-88. 被引量:1
-
10蒋红兵,卫超,张献文,蒋红菊,樊建春,李佳穗,王柯丹,郑勇凤.探讨开展“早临床”教学的必要性及改进措施[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3(4):40-43. 被引量:2
-
1孙荣,吴宁,朱丹,陈鸿雁,任国胜,肖明朝.“医教协同”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双重背景下《临床医学导论》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3):13-15. 被引量:9
-
2张阳,孙阳,伦施斯,曲波,孙宝志.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临床医学导论》课程整合教学改革[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2):1208-1211. 被引量:9
-
3祝旭东.《临床医学导论》课程对临床医学生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6(5):147-148. 被引量:2
-
4孙宝志.把早期临床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编写《临床医学导论》的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0(2):27-29. 被引量:16
-
5李萍.我院《临床医学导论》课程教学实践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农垦医学,2005,27(4):298-299.
-
6严子豪.简述临床医学导论课程实习的意义[J].中国市场,2015(19):217-217.
-
7张梅芬,钟道萍,吴建玲,聂思槐,王惠英,郝新光.开设“临床医学导论”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88(2):43-44.
-
8钟遂平.《临床医学导论》课程培养医学生交流能力之回顾[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251-2252. 被引量:1
-
9高电萨,叶琳,吴宁,朱丹,王珏,陈鸿雁,肖明朝.《临床医学导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试改革[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1):64-67. 被引量:16
-
10蔡巧玲,王乐民,陈义汉,程黎明,许树长.基于“临床医学导论”课程的早期接触临床教学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7):1-2. 被引量: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