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康德、席勒与伽达默尔的美学“游戏观”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游戏观"是西方美学中重要的理念,代表了各个流派对艺术本质的不同认知。从艺术的主体性出发,康德认为艺术和游戏一样是自由的,席勒更进一步提出艺术是游戏冲动的产物。而伽达默尔以现象学方法否定了"主体化"游戏说,从本体存在角度提出艺术和美是一种基本的存在方式,艺术具有游戏的一切特质。因此,对美学游戏观的研究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艺术本质的丰富与多元。
作者
徐令
机构地区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美术大观》
2012年第4期46-47,共2页
Art Panorama
关键词
游戏
美学
主体
自由
分类号
J01 [艺术—艺术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6
1
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商务印书馆.1985.
2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78.
3
瓦·费·阿斯穆斯.康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4
弗里德里希·席勒.审美教育书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
L·P·维塞尔.活的形象美学 席勒美学与近代哲学.学林出版社,2000.
6
伽达默尔 张志扬(译).美的现实性[M].三联书店,1991.13.
共引文献
4
1
吴海清.
论央视春节晚会对春节文化的重构[J]
.河北学刊,2004,24(6):139-144.
被引量:4
2
彭焕萍,徐红新,郭桂环.
从解释学视角看新闻文本的特征[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0(4):122-125.
被引量:2
3
张成华.
论文学素材的多层次积累[J]
.文教资料,2010(33):6-7.
4
刘秀峰.
还文学作品教学以人情[J]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5(4):53-55.
同被引文献
4
1
王艾明.
第二十二条军规和尤索林现象[J]
.外国文学研究,1988,10(4):127-130.
被引量:2
2
王业伟.
伽达默尔对艺术作品存在方式的分析——兼论何以伽达默尔反对“接受美学”[J]
.外国文学,2008(2):83-94.
被引量:6
3
屈荣英,王阿芳.
寻找精神家园——《尤利西斯》的神话原型解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2):115-119.
被引量:6
4
张志平.
试论维特根斯坦语言思想与伽达默尔解释学的关系[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6):35-3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秦明利,严璐.
游戏与共在:伽达默尔文论研究[J]
.外文研究,2013,1(2):64-7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俞鹏飞,王庆军.
游戏与体育:伽达默尔游戏论的体育哲学思考[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9,43(5):24-29.
被引量:6
2
曹莉,曹子龙.
解构主义翻译学派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从本雅明、德里达到韦努蒂[J]
.外语教育研究,2023,11(2):48-54.
被引量:2
3
罗俏鹃.
伽达默尔美学理论构建的可能性[J]
.外语教育研究,2024,12(1):80-87.
4
杨帆,柏茜茜.
译者主体性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影响[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8(13):165-169.
1
董志强.
析伽达默尔的游戏观——兼论游戏的本质[J]
.学术月刊,2002,34(12):82-88.
被引量:15
2
张秀琴.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J]
.政法论坛,2004,22(2):178-185.
被引量:8
3
加斯东.巴什拉,刘自强.
梦想的诗学[J]
.教师博览(上旬刊),2007(4):56-56.
4
刘袁浩.
浅论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之“本体”存在[J]
.甘肃高师学报,2011,16(1):14-16.
5
史风华.
试论伽达默尔游戏概念的意义[J]
.河南社会科学,2000,8(2):87-90.
被引量:3
6
段沙沙.
论伽达默尔的存在论游戏观[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25(6):52-54.
被引量:2
7
康亮.
比较席勒与庄子的游戏思想的不同[J]
.青年文学家,2011,0(7X):219-219.
被引量:1
8
朱武汉.
“形而上学”观照下的庄子和维特根斯坦“游戏”观互动研究[J]
.兰州学刊,2011(8):16-20.
9
李洪星,张建.
教学的“游戏”意蕴——观照教学的另一种视角[J]
.学习月刊,2011(4):99-100.
10
李音祚.
关于解脱游戏的思考——读《维摩诘所说经》札记[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36-139.
美术大观
201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