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寸口脉诊分候法与其他部位脉诊法的现代研究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脉诊部位因脉诊方法不同而异。如寸口诊脉法之三部分候是指寸、关、尺三部各有浮、中、沉三候而言;而《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所述脉诊法则为遍诊法,有头、手、足三部,部又有天、地、人三候;而汉代张促景提出的三部脉法包括寸口(桡动脉)、人迎(颈动脉)、趺阳(足背动脉...
作者
贾钰华
机构地区
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
出处
《光明中医》
2000年第2期45-47,共3页
GUANGMING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脉诊
寸口脉诊法
脏腑病理
分类号
R241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9
1
吴智兵.寸关尺与脏腑对应关系的探讨——附肝胆湿热证六部脉象分析:1992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D].北京中医学院,.
2
丘瑞香,罗致强,朱雅宜,吴少凡.
寸口脉分候脏腑理论的实验研究——正常人左右关脉与肝脾内在联系的探讨[J]
.中医药研究,1991,7(5):26-28.
被引量:5
3
徐蓉娟 费兆馥.62例慢性胃炎患者寸口六部脉图与中医辩证关系的探讨[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10):45-47.
4
朱俊奎.寸口脉诊脏腑定位的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1981,(1):17-17.
5
李果刚,费兆馥.
高血压病寸口六部脉图心功能观察[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27(1):44-47.
被引量:8
6
颜乏亨.脉诊六部脏腑分属定位法的临床经验[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5,8(5):12-12.
7
张崇.脉象图与脉学研究的初步结果[J].江西中医药,1980,(3):38-38.
8
龚安特.中医“三部九候”切脉的力学机理[J].湖南医药杂志,1984,(1):2-2.
9
寿小云.
中医脉象振动觉[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1):23-26.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7
1
赵承筠,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年,11期,47页
2
Wang W K,Chin J Med Biol Eng(Taipei),1992年,12卷,107页
3
Wang W K,Med Prog Thr Techno,1992年,19卷,191页
4
Wei L Y,Am J Acupunct,1984年,12卷,3期,205页
5
张颖清,生物体结构的三定律,1982年,34页
6
严惠芳,马居里.谈“寸口脉分候脏腑”的临床价值[J]陕西中医,1988(10).
7
丘瑞香,王双英,罗致强.弦脉机理探讨——附60例弦脉图分析[J]新中医,1984(07).
共引文献
20
1
宓云峰,蔡飞,王伟红,傅可可,劳维斯,夏卫东.
针刺心经合穴对左手寸部脉图参数的影响[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26(2):90-92.
被引量:5
2
文秀华,张云飞.
脉图——脉诊客观化的标尺[J]
.新疆中医药,2004,22(5):61-64.
被引量:3
3
马科,刘云,江启中.
俯瞰现代脉学[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0):61-63.
被引量:2
4
夏亦嗣,陈可冀.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现代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4):252-254.
被引量:5
5
周昌乐,张志枫.
智能中医诊断信息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6):560-566.
被引量:28
6
蔡骏,周昌乐,黄旭,张志枫.
中医脉象信息检测方法研究的新进展[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7,24(3):709-712.
被引量:15
7
范晔,邹志东,张炎,黄珠晶.
高血压病脉诊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3):562-563.
被引量:4
8
苏子美,郭建英,刘瑾.
脉搏波的频域特征提取与自动识别技术[J]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10,8(1):70-74.
被引量:18
9
刘燕平,黄岑汉.
“独取寸口”脉法传统与现代研究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22-24.
被引量:3
10
齐凤军,程井军.
左右关脉与脾肝内在联系的探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212-21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0
1
张修诚,王唯工,黄维三,徐则林,张淑桂.
针刺陷谷穴对脉波频谱之影响[J]
.中国医药学报,1993,8(3):7-9.
被引量:4
2
关晓光,车离.
脉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中医脉诊文化研究引论[J]
.医学与哲学,1996,17(5):232-234.
被引量:5
3
顾星,王方.
中医脉诊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6(2):51-52.
被引量:5
4
王淑美,张文亮,李荣亨,荣晓凤.
中医内科脾胃系病证系统教学法的应用[J]
.医学教育探索,2006,5(3):259-260.
被引量:2
5
罗志昌,张松,杨文鸣,杨子彬.
脉搏波波形特征信息的研究[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6,22(1):71-79.
被引量:120
6
王敏,杨春萍,盛岩松.
《黄帝内经》脉诊法探析[J]
.中医药学报,2006,34(6):3-6.
被引量:7
7
寿小云.
中医脉象振动觉[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1):23-26.
被引量:11
8
李冰星,朱文锋,黄惠勇.
中医脉诊研究思考[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6):20-22.
被引量:8
9
王炳和,相敬林,杨颙,职利琴,郑薇.
基于信号检测的人体脉搏系统传递函数的估计[J]
.科学通报,1999,44(10):1069-1073.
被引量:11
10
许希迎,齐向华.
脉诊衍变探析[J]
.山东中医杂志,2011,30(4):221-223.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5
1
石东,路艺,王建宏,史振滏,马平.
脏腑经脉脉诊法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0):4935-4937.
被引量:3
2
刘阳,林一帆,高文艳,巩阳,雷春红.
“寸口三部脉诊法”肺系疾病临床应用现状分析[J]
.河南中医,2017,37(9):1599-1601.
被引量:1
3
贾新颖,林一帆,高文艳,巩阳,李禹廷,李京.
中医“寸口三部脉诊法”在脾胃系疾病诊治文献中使用频度分析[J]
.临床军医杂志,2017,45(12):1230-1232.
被引量:4
4
刘秀艳,高文艳,林一帆.
中医“寸口脉法”临床应用现状分析[J]
.中医学报,2018,33(4):685-688.
被引量:4
5
李子孺,刘颂豪.
试论中医基础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J]
.医学与哲学,2004,25(4):46-47.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寇云,高秋,高文艳,刘俊丽,胡文平.
基于智能手机腕带充气式智能脉诊仪检测3种脉象结果与血流动力学关系研究[J]
.临床军医杂志,2020,48(9):1015-1016.
被引量:2
2
张学兵.
中医脾胃病名家学术思想研究现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65):20-21.
3
赵朋飞,林一帆.
脉诊仪检测慢性胃炎肝气犯胃型的弦脉与平脉的脉象图差异分析[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10):40-42.
被引量:5
4
丁姝,林一帆,胡文平.
移动腕带充气式脉诊仪检测脾虚泄泻虚脉脉象图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9,15(10):118-121.
被引量:5
5
杨国玉,雷春红,李禹廷,高文艳,林一帆,胡文平.
基于智能手机的远程中医脉诊系统与家庭医生平台应用示范[J]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3):4128-4132.
被引量:17
6
徐文明,文敏,彭涛,蓝震宇,张明军.
三部诊脉法在犬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
.中兽医学杂志,2020(5):105-106.
7
李福,汪剑,张晓琳.
兰茂《医门揽要》脉诊刍议[J]
.中医药导报,2020,26(13):199-201.
8
舒云峰,韩为.
《针灸问对》中辨证论治思想探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1,30(3):6-8.
被引量:2
9
陈宇奇,陈彦坤,谢梦洲.
基于脉诊仪对血脂不同人群脉象频域特征差异性的研究[J]
.中医药通报,2023,22(10):48-51.
被引量:1
10
田紫微,贾芸芳.
脉象仪中的智能分类算法研究[J]
.中国医疗设备,2024,39(3):146-153.
被引量:1
1
严惠芳,马居里,赵新芳.
从临床证治看脏腑功能失调的“双向性”临床表现[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21(4):10-11.
2
李晗,滕晶.
中医寸口脉诊法探析[J]
.中医杂志,2012,53(7):619-620.
3
刘长海.
寸口脉诊探讨[J]
.吉林中医药,1993,13(4):4-6.
被引量:1
4
马志新,李崖雪,任那,刘潇,徐博佳.
神经症与脏腑辨证相关性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9):121-122.
被引量:3
5
崔柳君,宋鲁成.
寸口脉诊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意义[J]
.河南中医,2014,34(7):1244-1245.
被引量:2
6
陈云龙,袁福宁,黄冬梅,钱剑英,袁福宁,林研研.
勃起功能障碍中医病位证素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5):82-83.
7
于虹.
从脏腑病理特点试谈痰症的分型及治疗[J]
.天津中医,1997,14(3):135-136.
8
王道涵,王素梅,张雯,李珉景.
芍药“通血脉”在儿科领域的效用初探[J]
.北京中医药,2012,31(8):608-610.
9
邹学武,黄志敬,李笔锋,梁永豪,袁文凯,何振兴.
寸口脉诊之思考[J]
.光明中医,2009,24(6):1132-1133.
被引量:2
10
段延萍,周杰,范晔,马赟.
《内经》、《难经》寸口脉诊法机理探析[J]
.陕西中医,2006,27(11):1448-1450.
被引量:5
光明中医
200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