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版权犯罪的定罪标准问题及其解决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国版权犯罪的定罪标准存在营利目的与占有目的区分困难、混合销售的情况下较难认定行为人的营利目的、单位内部大量使用复制品时很难认定其营利目的等主观问题,以及犯罪对象是否包括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复制"与"发行"关系不合理、非法出租侵权复制品的行为定性不明确等客观问题。对此,应坚持罪刑法定优先,同时兼顾刑法目的适用刑法。
作者
袁彬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出处
《科技与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4,共5页
Science-Technology & Publication
关键词
版权犯罪
标准
罪刑法定
刑法目的
分类号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1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赵秉志,等.中国著作权刑法保护的立法完善研究[C]//赵秉志.刑事法治发展研究报告.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232.
2
屈学武.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疏议[C]//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449.
3
卢建平.
在宽严和轻重之间寻求平衡——我国侵犯著作权犯罪刑事立法完善的方向[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3(5):37-40.
被引量:32
4
张穹.修订刑法条文适用解说[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293.
5
田宏杰.
论我国知识产权的刑事法律保护[J]
.中国法学,2003(3):143-154.
被引量:90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李文燕,田宏杰.
全球化背景下完善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之构想[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2,14(3):16-20.
被引量:12
2
胡志坚.
论我国加入WTO后商标权刑法保护的完善[J]
.人民检察,2002(11):35-38.
被引量:11
3
曲三强.
被动立法的百年轮迴——谈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历程[J]
.中外法学,1999,11(2):119-122.
被引量:65
4
孙万怀.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刑事责任基础构造比较[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1999,7(2):73-80.
被引量:44
5
廖中洪.
中美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比较研究[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7,19(3):70-77.
被引量:39
6
林飞.
经济违法行为的法律经济学分析[J]
.法学论坛,2001,16(6):24-30.
被引量:20
7
李晓明,辛军.
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再研究[J]
.法学,2002(6):30-36.
被引量:30
8
唐稷尧.
知识产权犯罪:利益背景与刑事控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3):34-42.
被引量:31
9
europa.eu.int/eur-lex/lex/LexUriServ/site/en/com/2005/com2005_0276en01.pdf-.
10
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6.
共引文献
115
1
李芳芳.
网络著作权犯罪量刑实证研究[J]
.刑事法评论,2021(1):403-436.
被引量:2
2
方元.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的版权保护[J]
.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研究,2020(2):42-47.
3
李英,武东方.
侵犯服务商标入罪的司法困境与解决进路[J]
.经济刑法,2022(1):75-89.
被引量:1
4
储槐植,唐风玉.
刑事一体化视域中专利权保护问题研究[J]
.河北法学,2023,41(9):2-18.
被引量:2
5
王骏.
著作权犯罪“以营利为目的”要件“主废论”质疑[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S1):202-202.
被引量:1
6
丁娟,李峰.
被害人对知识产权犯罪博弈的程序完善[J]
.消费导刊,2009,0(10):145-145.
被引量:1
7
廖梅.
西方主要国家侵犯著作权犯罪种类论析——兼谈我国侵犯著作权犯罪的立法完善[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4,17(5):11-15.
8
廖梅.
中西著作权刑法保护的比较研究——兼谈我国侵犯著作权犯罪的立法完善[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48-54.
被引量:8
9
谭瑞.
对侵犯商业秘密罪刑罚配置的理性思考[J]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1):42-46.
10
田宏杰.
宽容与平衡:中国刑法现代化的伦理思考[J]
.政法论坛,2006,24(2):48-57.
被引量:47
1
谷永超.
网络环境下版权犯罪的刑法新解读——以“复制发行”为视角[J]
.青年记者,2016(31):74-75.
被引量:1
2
王翠霞.
数字环境中版权犯罪的实质刑法解释——以“复制发行”为视角[J]
.求索,2014(10):122-125.
被引量:2
3
王康宁,张彦梅.
混合销售能这样确定征税吗?[J]
.新疆税务,2003(1):33-33.
4
郑志全,叶凌霄.
试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89(Z1):35-37.
5
刘忠良,马建权.
“冒名”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07(1):336-337.
被引量:2
6
文偲昱.
对将制作、出售自己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认定为侵犯著作权罪的质疑[J]
.法制与社会,2008(13):74-75.
7
葛艳.
假冒他人署名问题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7):113-114.
被引量:4
8
沈杨.
“假冒他人署名”究竟作何理解[J]
.知识产权,2002,12(2):42-43.
被引量:3
9
朱雪忠.
论假冒他人署名行为[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2(1):87-89.
10
周俊强.
假冒他人作品行为的法律性质研究[J]
.中国出版,2011(23):68-70.
被引量:3
科技与出版
201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