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外大学物理教材的对比与分析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知识的内容与结构、讲授方式和表达方式几个方面对比了中外大学物理教材,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作者
王轶卓
李磊
仲海洋
机构地区
大连海事大学物理系
出处
《物理通报》
2012年第2期114-116,共3页
Physics Bulletin
基金
大连海事大学教改项目“航海类专业大学物理英语示范课程的建设与实践”,项目编号:2009Z14
关键词
大学物理教材
对比
分析
分类号
O4-4 [理学—物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7
1
Hugh D. Young, Roger A. Freedman. Sears and Zemansky's University Physics. China machine press, 2002.
2
Paul Peter Urone. College Physics. China machine press, 2008.
3
Ronald Lane Reese. University Physics. China machine press, 2003.
4
Raymond A. Serway,John W. Jewett. Principle of Physics.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3.
5
Raymond A. Serway,Jerry S. Faughn. College Physics.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5.
6
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
赵凯华.新概念物理教程(光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同被引文献
30
1
王小力.
美国大学物理教学特色——兼谈对我国大学物理教学的改革建议[J]
.比较教育研究,1999(1):16-20.
被引量:25
2
王雷,李春燕,齐立红.
中外大学物理教材习题选取思考与借鉴[J]
.科教导刊,2014(16):66-67.
被引量:2
3
马世红.
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的实践情况[J]
.物理实验,2004,24(11):28-33.
被引量:61
4
杨家祚.
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渊源、趋势[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6):36-40.
被引量:8
5
祁映宏.
中美物理教材学生实验的比较研究[J]
.物理教师(高中版),2007,28(3):4-6.
被引量:10
6
王较过.物理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95.
7
Lew is A B.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9, (4): 521.
8
ChaU J S,Squire J R.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 (Volume.)[M].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2.
9
楼渝英.物理(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0
张大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引证文献
6
1
月英.
面向能力培养为主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索[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12):224-225.
被引量:4
2
王较过,陈鲜艳.
中美高中物理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的比较——以“电学”内容为例[J]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13,31(2):1-5.
被引量:4
3
姚青荣,杨鹏程,李华兵.
翻转课堂在工科大学物理教学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J]
.海峡科技与产业,2016,29(7):153-155.
被引量:8
4
熊泽本,马世红.
中美基础物理实验教科书的对比与启示[J]
.物理与工程,2017,27(3):10-17.
被引量:3
5
梁雄,赖国忠,吕晶.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物理教学模式改革——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
.科教导刊,2018(17):77-79.
6
高德营,赵桂清,李宁,王如坦.
新工科背景下独立学院大学物理课程群教学策略研究[J]
.科技视界,2022(4):97-99.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于永海,吴许芹,沈燕维.
基于“双主模式”的应用型本科管理学教学探讨[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5):146-147.
2
王新军,杨剑瑜,邓永和.
贯穿于大学物理热力学教学的一个材料科学问题[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5(2):72-74.
3
郭丽丽,王较过,廖泽宁.
《物理:原理与问题》中物理实验的特点研究[J]
.物理教师,2013,34(11):2-3.
被引量:4
4
祁小四.
关于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浅见[J]
.大学教育,2015(7):106-107.
被引量:5
5
陆永华.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电磁感应”的比较研究[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0(5):50-53.
被引量:4
6
高庆庆.
大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之浅见[J]
.课程教育研究,2016,0(22):178-179.
被引量:1
7
王祥委,段娟娟,彭朝阳.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物理学史的呈现比较研究[J]
.物理教师,2017,38(10):74-76.
被引量:5
8
陈宇,韩定乐,李林美,崔雪梅.
基于知识网络的中美初中物理教科书比较——以“声与光”为例[J]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18,36(6):25-27.
被引量:1
9
聂轰.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VB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
.求知导刊,2017(10):131-131.
10
张勋,林孝工,王成龙.
翻转课堂在“电磁测量”中的研究与实践[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0(1):30-32.
1
谢开.
比较中外大学物理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J]
.科技信息,2009(20).
被引量:5
2
雪家雄,鲁又文,彭悦.
中外大学数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1992,1(1):27-33.
被引量:7
3
裴新年.
运筹学的内容、特点及教学改革研究[J]
.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1(10):103-104.
被引量:2
4
曾祥明,欧阳楚英,雷敏生.
第一性原理研究贵金属Co、Rh、Ir的表面能和表面功函数[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4):340-345.
被引量:3
5
王健.
中美线性代数教学方法的对比与分析[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2):74-75.
被引量:7
6
乔继彤.
理论力学的教学实践[J]
.力学与实践,2003,25(5):75-75.
被引量:12
7
张小祥.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新思考[J]
.数学教学通讯(初等教育),2013(2):27-28.
8
李兴毅.
线性和非线性RL电路暂态特性的对比与分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3):59-61.
9
邓成春.
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的例题的使用建议[J]
.科学咨询,2011(5):100-100.
10
周新丽.
关于熵概念的解读[J]
.广州化工,2008,36(3):90-91.
物理通报
201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