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史家批评:程光炜近年来的“文学史批评”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如果简单地以一个身份命名程光炜教授近年来的学术研究,最合适的应该是文学史家。这不仅基于程光炜主编、合著或专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中国当代诗歌史》等著作,更基于程光炜自2005年以来以"重返八十年代"为中心的文学史研究对于八十年代作家、作品、思潮、制度、刊物、事件的重新阐释,
作者
黄平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现代中文学刊>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9-86,共8页
基金
上海“晨光计划”即上海高校青年科研骨干培养计划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CG29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
关键词
文学史家
程光炜
《中国现代文学史》
批评
中国当代
八十年代
文学发展史
文学史研究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5
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314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1
1
武新军.
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的困境与出路——评程光炜新著《文学史的兴起》[J]
.南方文坛,2009(4):53-57.
被引量:2
2
梁鸿.
程光炜:“知识-社会学”批评及其历史意识[J]
.当代作家评论,2010(3):107-113.
被引量:5
3
黄平.《"重返80年代"与当代文学的变局--以程光炜近年来的学术思想为中心》[J].当代作家评论,2010,(3).
4
李建立.
文学史研究如何在现场发言——读《文学史的兴起:程光炜自选集》[J]
.现代中文学刊,2010(5):98-103.
被引量:2
5
张德强.
八十年代文学研究的问题与方法——以“八十年代研究”丛书为中心[J]
.现代中文学刊,2010(5):109-113.
被引量:1
6
程光炜,杨庆祥.
文学、历史和方法[J]
.当代作家评论,2010(3):95-106.
被引量:29
7
程光炜,颜水生.
当代文学史研究中的“年代学”问题--程光炜教授访谈[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6):107-117.
被引量:7
8
程光炜.
当代文学学科的“历史化”[J]
.文艺研究,2008(4):5-13.
被引量:55
9
程光炜.《文学的今天与过去》,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第255页.
10
程光炜.
文学“成规”的建立——对《班主任》和《晚霞消失的时候》的“再评论”[J]
.当代作家评论,2006(2):20-29.
被引量:32
二级参考文献
175
1
阎连科,黄平,白亮.
“土地”、“人民”与当代文学资源[J]
.南方文坛,2007(3):55-61.
被引量:13
2
李杨.
“以晚清为方法”——与陈平原先生谈现代文学研究中的晚清文学问题[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2):14-24.
被引量:15
3
李陀,阎连科.
《受活》:超现实写作的重要尝试[J]
.南方文坛,2004(2):20-28.
被引量:63
4
王安忆,王雪瑛.
工安忆注视文坛和乡村[J]
.作家,2000(9):10-13.
被引量:1
5
逄增玉.
三十年代左翼“牢狱文学”[J]
.粤海风,2007(5):67-73.
被引量:4
6
程德培.
被记忆缠绕的世界——莫言创作中的童年视角[J]
.上海文学,2012(11):16-20.
被引量:23
7
程光炜.
“伤痕文学”的历史记忆[J]
.天涯,2008(3):178-188.
被引量:9
8
李新宇.
中国现代文学主题的三重变奏[J]
.学术月刊,1999,31(10):54-63.
被引量:20
9
晓华,汪政.
莫言的感觉[J]
.当代文坛,1986(4):33-37.
被引量:3
10
刘再复.
论文学的主体性[J]
.文学评论,1985(6):11-26.
被引量:385
共引文献
314
1
魏华莹.
当代文学史教学的创新路径[J]
.郑州师范教育,2021,10(5):49-51.
被引量:1
2
杨庆祥,韩欣桐.
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现状及反思[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35(4):158-165.
3
蒋思恩.
浅析《人生》中大马河桥的隐喻意义[J]
.作家天地,2020(16):6-7.
4
武兆雨.
“文明的生机处处”——从王安忆的《考工记》谈起[J]
.华夏文化论坛,2024(1):164-170.
5
杨希帅.
“新时期文学”:批评概念的浮沉与“当代文学”的结构变动[J]
.文艺争鸣,2022(10):85-90.
6
姜肖.
启蒙的分化:文学批评“后现代性”话语及其异质形态[J]
.文艺争鸣,2022(9):34-40.
7
蔡岩峣.
“现代派”概念的批评踪迹[J]
.文艺争鸣,2022(7):38-44.
8
王逸凡.
《公开的情书》校园油印本考释[J]
.文艺争鸣,2022(6):7-15.
被引量:2
9
张伟栋.
范式及其不满——“重返八十年代”的文学史转向[J]
.文艺争鸣,2021(12):7-13.
被引量:1
10
于翠红,潘秀丽.
注意力视窗理论观照的隐喻汉英表征与认知路径——以《天堂蒜薹之歌》汉英版本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2019(6):54-6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2
1
刘复生.
文学史的“双声”[J]
.南方文坛,2004(4):14-15.
被引量:3
2
程光炜,李杨.
重返八十年代 主持人的话[J]
.当代作家评论,2007(1):45-54.
被引量:60
3
刘复生.
启蒙文学史观的合法性及其限度——以程光炜《文化的转轨》为例看当代文学史写作的观念问题[J]
.当代作家评论,2007(1):107-116.
被引量:5
4
贺桂梅.
“纯文学”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文学性”问题在1980年代的发生[J]
.山东社会科学,2007(2):29-41.
被引量:59
5
高毅、周兵、张正明、江湄、王献华:《走进年鉴学派》,《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月21日第A04版.
6
彼得·伯克:《法国史学革命与鉴学派,1929-1989》,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02页.
7
程光炜.
当代文学学科的“历史化”[J]
.文艺研究,2008(4):5-13.
被引量:55
8
程光炜.
文学史研究的“当代性”问题——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讲演[J]
.文艺争鸣,2008(11):75-82.
被引量:6
9
程光炜.
重访80年代的“五四”——我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并兼谈其“当下性”问题[J]
.文艺争鸣,2009(5):46-54.
被引量:19
10
程光炜,杨庆祥.
文学、历史和方法[J]
.当代作家评论,2010(3):95-106.
被引量:29
引证文献
2
1
黄平.
在个人和历史之间——以程光炜《文化的转轨——“鲁郭茅巴老曹”在中国(1949-1981)》新版为例[J]
.文艺争鸣,2016(6):156-158.
2
任含笑,吴玉杰.
“重返八十年代”的史家姿态:程光炜文学史研究评述[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9(1):1-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景霄.
论李邺嗣和陶诗的艺术风格——兼及易代之际浙东诗人和陶诗诗风的嬗变[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0(1):5-9.
被引量:1
1
鲁弘.
知青小说的非整体性[J]
.南方文坛,2008(4):48-50.
2
安斌.
“匮乏”与日常生活的“意义”展开——对“新写实”小说的一项简略考察[J]
.南方文坛,2016(4):86-92.
3
程光炜.
“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的若干问题[J]
.山花,2005(11):121-132.
被引量:21
4
陈立群.
宋末陈宜中行迹考辨[J]
.闽台文化交流,2011(1):31-39.
被引量:2
5
韩进.
也谈当代文学写史问题——兼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J]
.当代文坛,1992(4):55-58.
6
周兰桂.
“重写文学史”的必要性与悖谬性——文学史批评的解释学导论[J]
.广西社会科学,2002(3):169-171.
7
樊星.
追求整体的当代文学史——读孟繁华、程光炜《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的随想[J]
.当代作家评论,2005(3):31-34.
被引量:4
8
杨立琼.
打通新旧,兼容雅俗的文学史书写——读孟繁华等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J]
.青年文学家,2014,0(10X):45-45.
9
张智强,赵天一.
试论《三国志》裴松之注“凿空语怪”的文学意义[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1):143-146.
被引量:3
10
罗长青.
“重返八十年代”研究述评[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6):50-54.
被引量:1
文艺争鸣
2011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