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属于中医学心悸、心痹、水肿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本病乃由风寒湿热病邪,侵犯血脉,伤及心脏所致。心受邪侵,耗伤阴血,血为气母,血少则心气弱,气为血帅,心气虚则血流不畅,致气虚血瘀;心气虚弱,久则心阳亦虚,渐致脾肾阳虚,脾阳虚则水湿运化失调,肾阳虚则气不化水,均可导致浮肿;肾阳虚不纳气,可致气喘,心阳虚,心气不足可致心悸。心脉痹阻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日久影响肺睥肾正常功能,导致气滞血瘀,水湿内停,故出现“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心痛引背”、易“恐”等症状。笔者运用温阳益气法,自拟附桂方(附子20~40g,桂枝30g,红参、炙甘草各10g,黄芪15g)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兹举验案2则如下。
出处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74-74,共1页
New Chinese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