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彩霞驻云岭——云南民族民间手工艺产业开发研究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42
-
1李子贤.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存教育刍议──以怒江峡谷诸民族为例[J].思想战线,1998,24(4):20-25. 被引量:24
-
2张娟,张晓松.贵州民族手工艺旅游商品品牌建设与产业化发展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9(1):1-5. 被引量:13
-
3杨洪,袁开国,黄静.湖南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0,1(3):48-57. 被引量:17
-
4耿纪朋,苏建,杨天美.羌族刺绣生产性保护实践调查报告[J].鄂州大学学报,2013,20(S1):81-83. 被引量:6
-
5彭锋.艺术史的界定、潜能与范例[J].文艺理论研究,2014(4):46-52. 被引量:12
-
6亚西,扎呷.西部大开发中的西藏传统民族手工艺[J].中国藏学,2003(2):8-14. 被引量:2
-
7陆琼.博物馆与传承和保护传统手工艺[J].中国博物馆,2003(1):56-62. 被引量:5
-
8伍琼华.云南少数民族妇女手工艺品市场化策略[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4):36-39. 被引量:8
-
9符娅,王德清.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J].贵州民族研究,2006,26(1):11-16. 被引量:19
-
10黄柏权.土家族民间工艺变迁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1):26-31.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20
-
1伊明江.阿不都热依木.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6,4(4):43-46. 被引量:4
-
2杨丽琼.论大理白族工匠村传统工艺的开发与保护[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4):101-104. 被引量:6
-
3袁东升.近20年来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研究述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5):62-67. 被引量:9
-
4包和平,徐国凯.关于民族特需品数字化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6):13-13.
-
5徐国凯,包和平.民族特需品数字化建设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0):157-158. 被引量:2
-
6吴明永.建国以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研究综述[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9(6):61-66.
-
7张红喜,李柏文.云南传统工艺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互动机制研究——以通海县为例[J].当代旅游(中旬刊),2012(12):121-122. 被引量:1
-
8Yafang Yu.Landscape transition of historic villages in Southwest China[J].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2013,2(2):234-242. 被引量:25
-
9周云水.客家花灯制作技艺的活态传承与创新[J].嘉应学院学报,2016,34(3):5-12. 被引量:5
-
10黄语东.河池市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27(3):61-64.
-
1聂乾先.论民族舞蹈在建设民族文化大省中的地位[J].民族艺术研究,1999,12(6):25-28. 被引量:1
-
2禹崇全.队伍、规划、品牌就全省“彩云奖”活动的一点想法[J].民族音乐,2004(5):11-12.
-
3甘昭沛.牵住牛鼻子 开拓民族戏剧发展的新天地[J].民族艺术研究,2001,14(B12):12-13.
-
4黄凌飞.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育探索侧纪[J].民族音乐,2003(7):49-49.
-
5志文.专家评说:民族服饰何以承生活之美[J].民族工作,2000(7):12-13.
-
6张虹.唱响民族音乐之声 凝铸民族音乐之魂[J].民族音乐,2007(1):6-7.
-
7小荷已露尖尖角 尽心浇灌更护花[J].民族艺术研究,1999,12(4):77-78.
-
8于风华.关于传统民间剪纸产业开发的思考[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3(9):154-155.
-
9陈磊.福建民间文化的动漫角色创意与产业开发[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8(3):181-182. 被引量:5
-
10吴戈.2000年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沉思录[J].民族艺术研究,2001,14(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