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自由的确证及其意义——以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为中心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人是自由的存在。一方面,萨特通过对我们的各种处境——位置、过去、周围、邻人和死亡的具体分析,提出人是被判定为自由的。另一方面,萨特明确反对上帝的假设、人性论的神话和先验原则与规范等形形色色的决定论,把他的自由观奠基于自为意识的否定性、超越性与创造性之上,并以其生平实践诠释着他的自由精神。萨特的自由追求对今天的自由中国建设依然有着深刻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作者
关然
机构地区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出处
《南方论刊》
2011年第10期62-65,共4页
关键词
自由
萨特
存在
虚无
分类号
B56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法]萨特.存在与虚无[M].陈宣良,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7.
2
[法]高宣扬.萨特传[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8.
3
萨特自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共引文献
12
1
周丹.
论马利坦对托马斯主义美学的现代阐释[J]
.江西社会科学,2008,28(5):66-71.
2
周丹.
新托马斯主义者马利坦的存在论——兼论马利坦对当代存在主义的质询[J]
.江西社会科学,2009,29(4):118-123.
3
兰金帆,何木英.
文化定型及其简化认知功效[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1):92-94.
4
吴端.
寂静的青春——试论青年现象的消失与存在意义[J]
.当代青年研究,2010(6):1-11.
被引量:2
5
王锋.
耻感与尊严[J]
.道德与文明,2010(4):87-92.
被引量:3
6
郭德君.
生命内涵的哲学解读[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24(8):83-87.
7
胡鹏林.
自由之存在:萨特的哲学戏剧观——以《禁闭》为例[J]
.天府新论,2011(1):141-144.
8
鲍俊晓.
萨特的美学方法论[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32(1):37-41.
9
李荣.
中国哲学自我观建构的“他者”阐释[J]
.齐鲁学刊,2011(5):20-25.
被引量:3
10
彭兆荣.
“锁孔”与“猫眼”:文学凝视的知识考古[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12):191-19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9
1
黑兹尔.依.巴恩斯,黄忠晶.
萨特《存在与虚无》一书特别术语释义[J]
.法国研究,1985(2):66-71.
被引量:1
2
陈素萍.
让幼儿走出生人交往的误区[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05(4):22-24.
被引量:2
3
潘志恒.
飘荡在虚无中的自由——萨特《存在与虚无》一书中的自由理论评析[J]
.比较法研究,2005,19(4):131-147.
被引量:7
4
杜高明,谭友坤.
蒙台梭利纪律教育思想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启示[J]
.宜宾学院学报,2009,9(3):122-124.
被引量:3
5
袁小云.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当代阐释——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解读[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4):13-16.
被引量:2
6
高振兴.
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及其启示[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5):39-42.
被引量:3
7
陈跃峰.
萨特的自由观及其对当代人的启示[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2):15-17.
被引量:3
8
何媛.
儿童是什么——关于儿童观的隐喻分析[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6(9):36-38.
被引量:4
9
罗维军.
蒙台梭利教育中“自由的纪律”探析[J]
.当代教育科学,2012(16):38-39.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任春茂.
从后现代主义视角看《地球上的星星》折射出的儿童观[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9):23-24.
被引量:2
2
郜芮.
从《存在与虚无》中看萨特自由观[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3):5-7.
3
陈四维.
浅析罗洛·梅与萨特自由观[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2):223-224.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魏良燕.
探究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地球上的星星》对教育的启示[J]
.考试周刊,2015,0(61):164-164.
被引量:1
2
赫兰兰.
影片《地球上的星星》引发的教育反思[J]
.科学大众(科技创新),2019,0(9):149-149.
1
聂家昕.
析后现代思潮的“祛魅”[J]
.理论学刊,2007(5):68-70.
2
朱玉福.
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伦理思想探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05-106.
3
李玉用.
道家道教和谐思想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启示[J]
.唯实,2007(7):8-11.
被引量:2
4
王艳华.
儒家和谐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
.理论探讨,2007(2):23-25.
被引量:6
5
郭小蕾,李玉用.
道家道教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
.理论界,2008(1):160-161.
被引量:3
6
卫晓军,王刚.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及现实意义[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14-15.
被引量:2
7
徐蒙蒙.
论对心灵自由的追求——伊壁鸠鲁与庄子思想的差异性[J]
.商情,2013(8):166-166.
8
王浩斌.
试论毛泽东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实践诠释[J]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6(1):13-16.
被引量:1
9
詹世友.
道德价值的生存哲学阐释[J]
.唐都学刊,2014,30(3):1-9.
被引量:1
10
杨思基,张锡增.
论主体的自由和自由的实现[J]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51-58.
南方论刊
2011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