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收集国内公开发行医药杂志所报道的中药注射剂ADR文献,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药品监测合作中心的药物ADR分类方法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种中药注射剂,ADR 43例,男性>女性;累及5个类型;是以全身性损害与局部及附件损害为主;70%的ADR是在数秒钟至60min内发生。
作者
曾丹丹
机构地区
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出处
《海峡药学》
2011年第7期218-220,共3页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临床
分类号
R927.3 [医药卫生—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8
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333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4
1
王德才,张玲.
中草药针剂致过敏性休克51例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10):640-640.
被引量:18
2
曹建华.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性的探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2196-2197.
被引量:19
3
刘碧波,蔡国宁.
中药注射剂464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9,28(6):463-466.
被引量:23
4
国家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http://wenku.about:blank.com/view/adl78869a45177232f60a238.html.
5
徐蜀远,李汉彝,季晓丽.
药物不良反应分类的新方法[J]
.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2000,21(1):46-47.
被引量:9
6
程经华,蔡皓东.
药源性疾病及其诊治原则[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2):114-119.
被引量:35
7
吴文.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9):685-687.
被引量:4
8
刘真,梁月冬.
复方丹参注射液104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1,3(2):89-92.
被引量:23
9
周超凡,崔京艳.
中药注射剂的相关问题及对策[J]
.中医杂志,2008,49(7):647-650.
被引量:16
10
冯志英,胡容峰,朱金燕.
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的成因与思考[J]
.世界临床药物,2008,29(5):308-311.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98
1
黄芳华.
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浅析中药注射剂研发中的若干问题[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4,6(3):9-13.
被引量:46
2
叶时英,李认书,黄水雅.
中药注射剂发展现状及开发思路探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9):832-833.
被引量:38
3
林向华,王慧.
中药注射剂配伍时应注意的问题[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7):648-649.
被引量:9
4
张健民,蒋三员,余南发.
5种常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文献综述[J]
.中南药学,2003,1(4):253-254.
被引量:16
5
张晓君,陈芳.
部分中药注射剂的临床配伍使用[J]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2):111-111.
被引量:14
6
袁璐,苏桂兰,胡冠时.
丹参及复方丹参注射液质量分析研究[J]
.中草药,1994,25(6):299-301.
被引量:98
7
周超凡.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警示[J]
.中国药物警戒,2005,2(2):65-68.
被引量:109
8
马爽,郭爱婷.
17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药物警戒,2005,2(2):89-92.
被引量:39
9
吴晔,任经天,颜敏,郭晓昕,张承绪,曹立亚.
六省市2001~2002年双黄连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调查[J]
.中国药物警戒,2004,1(2):21-23.
被引量:39
10
马宏伟.
46例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6):471-471.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333
1
董福田.
结构信息医学诊断和治疗的方法[J]
.名医,2020,0(2):1-3.
被引量:4
2
史强.
儿童生理特点与药物不良反应[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6,4(z1):29-30.
3
杜红,陈孝远,张宏愿.
临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状及对策[J]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4(4):554-556.
4
孙西征,卢熙,贺鲁川,麦晓霞,杨万清,黄跃惠.
中草药的过敏反应[J]
.医药导报,2003,22(S1).
5
林辉龙.
头孢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328例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24-27.
被引量:15
6
杜文民,王永铭.
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J]
.药品评价,2004,1(3):183-193.
被引量:2
7
李金玲,薛强,张聪聪,唐勤,徐晓玉.
中药注射剂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J]
.中药与临床,2012,3(3):60-62.
被引量:9
8
李子轲,韦娜,曹定知,李宏霞.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再评价概述[J]
.中药与临床,2012,3(2):56-59.
被引量:3
9
翟立影.
浅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思考[J]
.黑龙江医药,2013(4):647-649.
被引量:1
10
杜文民,王永铭.
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J]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2004(3):1-1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6
1
杜娆,刘艳兵,盛小英.
我院门诊中药注射剂应用现状调查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7):129-130.
被引量:1
2
张海燕,常亮.
临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措施[J]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3):57-57.
被引量:1
3
杨薇薇,庞素秋.
我院11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3):23-23.
被引量:3
4
商和儒.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分析[J]
.社区医学杂志,2011,9(15):52-53.
被引量:2
5
陈晓梅.
安全合理配伍运用中药注射剂[J]
.湖北中医杂志,2011,33(9):56-57.
被引量:2
6
马红英,刘亚平.
浅谈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J]
.光明中医,2011,26(10):2125-212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凌玉国,周国海.
浅谈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143-144.
2
刘慧茹.
中药注射剂和其他药物配伍的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2014,0(10X):94-94.
1
胡蓉.
第2代抗组胺药引起的变态反应回顾性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4):331-332.
被引量:2
2
刘晓晴,张罗红,李波.
热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
.华西药学杂志,1999,14(3):177-179.
被引量:14
3
汤铁成.
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分析[J]
.新医学导刊,2009,8(6):12-14.
4
汤铁成,陈兰.
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分析[J]
.西部医学,2010,22(9):1700-1701.
被引量:7
5
郭洪,罗瑛,孙怡君,李智玲.
某院2006—2009年口服降糖药应用情况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23):2032-2034.
被引量:5
6
李健,徐珽,吴蓬波,唐尧.
第2代抗组胺药引起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9):707-708.
被引量:7
7
周丽,努尔买买提.
2004-2006年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分析[J]
.西北药学杂志,2008,23(2):114-115.
8
刘敏,章文军,高宁.
拼合原理及其在新药设计中的应用[J]
.化学试剂,2009,31(10):795-797.
被引量:24
9
韩若斯,韩鹏.
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物剂型分析与思考[J]
.中国药业,2014,23(20):8-10.
被引量:2
10
赵丹,王晓红.
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与临床应用[J]
.中国药师,2007,10(4):378-379.
被引量:8
海峡药学
2011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