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激励护理在骨折患者康复锻炼中的应用
被引量:
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骨折患者及时进行康复锻炼是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但康复锻炼过程长,见效慢,很多患者难以坚持而终止锻炼,延迟了肢体功能的恢复,甚至留下了终生残疾。激励是指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目标的意愿,
作者
田永波
机构地区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年第8期1227-1228,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Coal Industry Medicine
关键词
骨折
康复锻炼
激励护理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25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39
参考文献
5
1
杨英华.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0-131.
2
郝燕,杨云霞.
激励原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锻炼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8):124-125.
被引量:6
3
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8-122.
4
陈丽芳 周沁怡 马先芝 等.探讨护理人员激励感受程度与组织效能间的关系.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241-1244.
5
秦发伟,秦颖,王幻.
正性激励与负性激励管理效果评价[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9):3041-3042.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王长梅,段光兰,李燕,王晓云,梁乐荣.
护士职业应激与心理因素分析[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4):185-186.
被引量:10
2
王燕平.
采用激励机制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的几点探索[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4):478-479.
被引量:4
3
于翠香.
激励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护理管理,2006,6(12):44-46.
被引量:15
4
杨英华.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9.
5
王新德.第四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7,17(5):312-312.
6
张培.现代护理管理学.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0.14-15,120-121,130.
7
潘雪,谢敏,赵俊捷.
运用激励理论激发护士工作积极性[J]
.现代护理,2007,13(05X):1421-1422.
被引量:8
8
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8-122.
9
张培君,赵炳华.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2000.95-99.
10
史琼,王艾萍,明静,樊嘉禄.
护理管理中人本管理模式的构成要素分析[J]
.现代护理,2008,14(1):101-102.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125
1
王娟,李凤丽.
激励法在骨科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15):250-250.
2
朱建华.
基层医院临床护理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J]
.中国校医,2005,19(2):200-200.
3
赵华,陈丽,迟梅.
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28(3):111-111.
被引量:4
4
楚平华,周庆兰.
因人而异的系统健康教育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05,20(11):59-61.
被引量:28
5
李云芳,尼建民.
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J]
.齐鲁医学杂志,2005,20(6):549-550.
被引量:5
6
郭彩霞,杨素凤,郑永洁.
谈转变、创新、激励与护理管理[J]
.吉林医学,2005,26(9):983-984.
被引量:1
7
田秀满.
62例脑血管偏瘫患者行为疗法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观察[J]
.临床荟萃,2006,21(1):45-46.
被引量:9
8
周云华,江爱国.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强化性综合干预前后功能康复比较研究[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1):23-24.
被引量:6
9
宋玉侠.
如何在护理管理中更好发挥护士长的人格魅力[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8):1541-1541.
10
杨东红.
介护技术在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恢复期的应用[J]
.护理研究(上旬版),2006,20(5):1187-1188.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47
1
芦琳.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治疗概况[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3):250-252.
被引量:30
2
阎德文,肖建德.
浅谈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J]
.湖北中医杂志,2005,27(7):17-18.
被引量:18
3
贾潮英.
中药热敷治疗颈、腰椎病116例[J]
.中医外治杂志,2006,15(2):44-45.
被引量:12
4
陆裕朴 徐朱堂.部分切除术治疗髌骨横断及一端粉碎性骨折的远期疗效.中华骨科杂志,2011,16(7):267-268.
5
阎海.腰椎骨质增生诊治大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36-78.
6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卫生部.临床病变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35.238.
7
淦细红,孙思思,陈员娥,等.骨科老年患者意识改变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天津护理,2011,5(19):251-252.
8
茹选良,陈天国,郝毅,等.老年骨折患者手术后谵妄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7(16):1163-1164..
9
叶国凤,袁玉仙,金爱东.老年患者手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原因与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1,2(22):175-176..
10
邱冰,章放香,赵筑川,等.骨科高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及其对策(附70例临床分析报告)[J].江苏医药,2009,5(13):168-169.
引证文献
10
1
张文霞.
理疗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临床护理[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9):134-135.
被引量:8
2
王帅华.
老年骨折患者反应性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66-67.
3
周艳.
探析应用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临床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2):327-328.
被引量:10
4
张彦鸣,刘晓芳.
综合护理在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1):1553-1554.
被引量:14
5
吴秀娥.
220例腰椎骨质增生病的中医治疗及护理[J]
.黑龙江中医药,2016,45(3):38-39.
被引量:2
6
时秀荣.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综合治疗与护理[J]
.黑龙江中医药,2016,45(6):43-44.
7
孙秀瑛,时红霞.
护理干预联合补肾健脾化瘀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效果研究[J]
.中国伤残医学,2020,28(7):18-19.
8
陈亚娟.
增生透骨散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
.黑龙江中医药,2016,45(5):47-48.
9
张春月.
探讨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临床护理方式及疗效[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9):25-26.
被引量:9
10
张建平,刘静,董晓艳,余振阳.
对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3(S2):387-388.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39
1
赵青香,兰丽娟,彭冬.
探讨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临床护理方式及疗效[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35):141-141.
被引量:2
2
黄慧珍.
理疗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临床护理观察[J]
.当代医学,2014,20(14):109-110.
被引量:7
3
金红.
中老年骨质增生的临床护理体会[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7):389-389.
被引量:3
4
黄颖彬,吴明芳.
100例膝关节骨质增生治疗与护理临床观察[J]
.药物与人,2015,28(1):243-243.
被引量:1
5
贾红梅.
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临床护理分析[J]
.中国民间疗法,2015,23(2):92-93.
被引量:9
6
昝世永,高瑞华.
中药联合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8):214-215.
被引量:3
7
周凤英,刘杰.
探析应用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临床护理效果[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244-245.
被引量:10
8
刘月坤.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症的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2):119-120.
被引量:5
9
张彦鸣,刘晓芳.
综合护理在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1):1553-1554.
被引量:14
10
崔杨.
膝关节骨质增生的临床护理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195-195.
被引量:1
1
王明兰,邹来英,樊立凤.
激励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作用[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3):338-338.
被引量:4
2
余亚平.
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体会[J]
.河北中医,2007,29(4):322-323.
3
郑之和.
脑性瘫痪的病因学基础[J]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4,32(4):199-201.
4
刘靖.
怎样早期发现儿童孤独症[J]
.父母必读,1995,0(9):35-35.
5
江桃红,黄境良,庄晓勇.
激励护理干预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工娱疗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8):2371-2372.
被引量:5
6
施宇,殷艳玲,刘文平.
激励护理对神经内科康复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作用[J]
.护理研究(中旬版),2009,23(8):2131-2131.
被引量:18
7
刘静.
中风恢复期的康复护理[J]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3,6(4):100-100.
被引量:3
8
华芳,褚爱琼,束辉.
激励机制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影响[J]
.精神医学杂志,2010,23(2):139-140.
被引量:4
9
周宏.
中风后更要警惕血管性痴呆[J]
.养生保健指南,2015,0(3):46-46.
10
苏敏.
脑卒中后常见失语的种类及其护理对策[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1):1325-1325.
被引量:3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