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语言视域的文学研究 被引量: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从语言的视域来解答"文学何以成为文学?"一直是20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研究的基本思路,而按照讨论这一问题的方式或关注点的差异,文学研究又可分为两个时期:语言形式时期和语言文化时期。前者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为理论基础,通过探寻文学的语言形式对文学的规定性来展现文学的审美性;后者则以语言哲学为理论基石,突破了索绪尔模式的束缚与局限,力图通过分析语言活动与诸种社会文化活动、因素的关联来说明文学的文化品质。
作者 王丹 孙文宪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4-227,共4页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华中师范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YYZX090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王一川.西方文论的知识型及其转向——兼谈中国文论的现代性转向[J].当代文坛,2007(6):4-8. 被引量:19
  • 2J.希利斯·米勒.重申解构主义[M].郭英剑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 3Paul De Man. The Resistance to Theory[M]. 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6:7.
  • 4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M].方珊,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6.
  • 5汪正龙.西方形式美学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06.
  • 6张捷,等.十月革命前后苏联文学流派:下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 7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一一从柏拉图到现在[M].刘象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29.
  • 8[14][17]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M]严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76;228.
  • 9安贝托·艾柯,等.诠释与过度诠释[M].王宇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141.
  • 10刘岩,王晓路.从两个批评模式看文化研究的理论视域[J].文艺研究,2010(3):5-12.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38

  • 1王一川.二十世纪西方美学中的语言本质观[J].中国社会科学,1993(2):167-181. 被引量:4
  • 2周宪.文化研究:学科抑或策略?[J].文艺研究,2002(4):26-32. 被引量:51
  • 3王晓路.艾布拉姆斯四要素与中国文学理论[J].文学评论,2005(3):23-30. 被引量:15
  • 4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3页.
  • 5Denniss Dworkin, Cultural Marxism in Postwar Britain: History, the New Left, and the Origins of Cultural Studies, Durham &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7, p. 57.
  • 6http://en.wikipedia.org/wiki/Cultural_smdies.
  • 7Cf. Simon During (ed.), The Cultural Studies Reader, New York:Roufledge, 1993, pp. 1-20.
  • 8Raymond Williams, "The Analysis of Culture", in The Long Revolution, London: Chatto & Windus, 1961,pp. 57-70.
  • 9张华,Gargi Bhattacharyya.《伯明翰学派何去何从?--对伯明翰学派嫡系传人Gargi Bhtcach而博士的访谈》.《中华读书报》,2004年2月18日.
  • 10Graeme Turner, British Cultural Studies: An Introduction (2nd ed.), New York: Routledge, 1996, p. 11, pp. 234- 235.

共引文献51

同被引文献1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