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面部微表情在审讯中的应用
被引量: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审讯中经常会遇到无辜者看似有罪或有罪者伪装无辜的情况,真假难辨。比起人们有意识作出的表情,"微表情"更能体现人们真实的感受和动机。审讯中注意观察犯罪嫌疑人的面部微表情,能了解犯罪嫌疑人真实的感受和动机,从而有利于辨别其供述的真伪,使审讯结果更加准确。
作者
王梓丞
机构地区
江苏警官学院
出处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68-170,共3页
Journal of Jiangsu Police Institute
关键词
面部微表情
奥赛罗错误
讯问
分类号
D918.5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8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33
参考文献
1
1
Ralph Slovenko.Psychology in Law[]..2002
同被引文献
88
1
付翠.
测谎结论在证据网络体系中的价值解析——兼论测谎结论证据地位的发展趋势[J]
.政法学刊,2012,29(4):72-78.
被引量:4
2
张斌.
论美国测谎技术研究的进展及法律态度[J]
.东方法学,2010(6):131-143.
被引量:7
3
何家弘.
测谎结论与证据的“有限采用规则”[J]
.中国法学,2002(2):140-151.
被引量:110
4
何良华,邹采荣,包永强,赵力.
人脸面部表情识别的研究进展[J]
.电路与系统学报,2005,10(1):70-75.
被引量:17
5
郑红丽,丁同春.
测谎技术的新进展[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3(1):44-49.
被引量:14
6
赵俊梅.直觉观察法:发现表象背后的真实[N].人民法院报,2002-09-11.
7
林钰雄.刑事诉讼法·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48.
8
傅小兰.转瞬即逝的微表情成为自动测谎仪[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3.28.
9
黑格尔.美学[M].寇鹏程,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10
Blaek's Law Dictionary. fifth edition, West Publishing Co. 1996: 387.
引证文献
14
1
王梓丞.
肢体语言在审讯中的应用[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2(1):106-112.
被引量:8
2
孙岩.
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语言[J]
.大观周刊,2012(15):25-25.
3
汤英凯,魏毅.
人民警察在巡逻盘查时对微反应的应用[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12):97-98.
被引量:6
4
李章标,许旺林.
读脸知情绪在司法实践和人才招聘中的运用[J]
.经济师,2013(10):228-229.
5
徐昀.
情态证据排除论——以测谎证据为比较视角[J]
.河北法学,2014,32(12):86-95.
被引量:13
6
李卓娟.
微表情在刑事讯问中的应用[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3):188-188.
被引量:1
7
罗晓.
试论微表情在审讯过程中的运用[J]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2,12(3):46-47.
被引量:2
8
张漫宇.
浅析面部表情识别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J]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5(6):92-93.
9
李雨夕.
微表情识破谎言的发展与应用[J]
.求知导刊,2016(30):34-34.
10
李双其.
论审讯中身体语言的运用与利用[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7,30(3):3-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朱建宏.
刑事诉讼中言词证据的鉴真问题研究[J]
.楚天法治,2019,0(24):58-59.
2
陈铭,李松岩.
讯问中犯罪嫌疑人谎言识别研究[J]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3,25(2):42-44.
被引量:1
3
吴娴兰,魏毅.
影响警察执法中知觉预测能力的个体心理因素[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8(2):164-166.
被引量:2
4
潘峰.
论学生身体微反应的课堂识别与控制[J]
.教育评论,2015(1):87-89.
被引量:1
5
沈科,魏毅.
警察对街面“两抢”犯罪嫌疑人的知觉预测问题探索——以南京新街口执勤民警的盘查为例[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5,27(1):75-80.
被引量:2
6
江悦雯,魏毅.
步行街潜在盗窃犯罪嫌疑人知觉预判探索研究——以南京市新街口为例[J]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5(1):104-110.
被引量:2
7
陈闻高.
论侦讯心理应激微反应分析技术[J]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6,25(4):103-110.
被引量:2
8
姚南征.
肢体语言在警察现场执法中的应用[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6(6):46-50.
被引量:1
9
谢丽丽,徐慧芳,姜媛,方平.
新手和专家警察对犯罪嫌疑人面部和情绪躯体语言识别的ERP研究[J]
.心理学探新,2016,36(6):526-534.
被引量:4
10
杨辉解,刘曦.
论“微表情”理论及其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6,28(5):12-17.
被引量:5
1
王梓丞.
浅谈运用面部微表情技术避免“奥塞罗错误”[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23(2):85-88.
被引量:5
2
评刊表[J]
.少先队小干部(综合版),2004(9):64-64.
3
兆丰.
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召开未成年人缓刑监改工作汇报会[J]
.人民司法,1992(5):12-12.
4
聂昌斌.
党委信息要突出自己的特色[J]
.秘书工作,1997,0(4):22-22.
5
世界需要更多真实的爱[J]
.新华航空,2011,0(9):193-193.
6
魏信德.
识人“五视”[J]
.求贤,2008(11):25-25.
7
识人“五视”[J]
.党的生活(青海),2008(11):62-62.
8
隽明祥.
中国民生政策的回顾及展望[J]
.华商,2008(11):47-48.
9
彭玉伟.
理性看待微表情分析技术在侦讯工作中的应用[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4,26(2):11-15.
被引量:4
10
杨惠娣.
永远的投入一次[J]
.工友,2008(12):39-39.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