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有意味的形式”——“十七年”文艺报刊中的“读者来信” 被引量:1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读者来信"在建国后文艺报刊中的大量涌现与迅速成型,是其时文坛一次有组织的关于"读者批评合法性"的舆论攻势使然,更由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特有的办刊理念所决定;文学能力与修养的先天不足,导致了"读者来信"功能预设与现实存在的根本错位,并由此引发其形式被"资源化"、属性被"阵地化"、操作被"程式化"的衍变;"读者来信"主要包括原真形态、被组织或有意收集、他人以"读者"名义编撰三种类型,在背景、身份、话语、形态等层面,它们各自拥有一套相对自足的运作体系;除了控制其时的文艺走向,"读者来信"一个更为深远的文学史意义,是它隐性地塑造了一种颇为特殊的文学社会心理和行动心理。
作者 斯炎伟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102,共13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金 杭州师范大学勤慎科研项目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19

  • 1李辉,杜高.关于《杜高档案》的问答[J].书屋,2001(4):4-26. 被引量:2
  • 2丁玲.我与雪峰[J].社会科学,1983(8):51-53. 被引量:2
  • 3程光炜.《文艺报》“编者按”简论[J].当代作家评论,2004(5):19-26. 被引量:15
  • 4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M].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29页.
  • 5福柯.《规训与惩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第203页.
  • 6[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8页.
  • 7“编者按”《再批判》[J].文艺报,1958,.
  • 8张光年.《秧歌舞和秧歌剧如何提高》的“编者按”[J].文艺报,1951.
  • 9文艺报,1955,.
  • 10李希凡 蓝翎.《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编者按”[J].文艺报,1954,.

同被引文献300

引证文献16

二级引证文献3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