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读者来信"在建国后文艺报刊中的大量涌现与迅速成型,是其时文坛一次有组织的关于"读者批评合法性"的舆论攻势使然,更由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特有的办刊理念所决定;文学能力与修养的先天不足,导致了"读者来信"功能预设与现实存在的根本错位,并由此引发其形式被"资源化"、属性被"阵地化"、操作被"程式化"的衍变;"读者来信"主要包括原真形态、被组织或有意收集、他人以"读者"名义编撰三种类型,在背景、身份、话语、形态等层面,它们各自拥有一套相对自足的运作体系;除了控制其时的文艺走向,"读者来信"一个更为深远的文学史意义,是它隐性地塑造了一种颇为特殊的文学社会心理和行动心理。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102,共13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金
杭州师范大学勤慎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