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示踪剂在油藏中应用基本原理简介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是一种用于油田开发动态监测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简介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数值分析的基本方法,为示踪剂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
高峰
机构地区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第三油矿
出处
《内江科技》
2011年第4期116-116,共1页
关键词
示踪剂
检测原理
产出曲线
分类号
TE357.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4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杨道永,张琪.
混相驱中的气体示踪剂监测技术[J]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3(3):37-40.
被引量:10
2
Dugstad,Aurdal T.and Galdiga C.,et al.Application of tracers to monitor fluid flow in the Snore field:a field study.SPE56427,Oct.1999:1-10.
3
陈月明,姜汉桥,李淑霞.
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在油藏非均质性描述中的应用[J]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8(A00):1-7.
被引量:56
4
Dehghani M A,Brigham W E.Analysis of well to well tracer flow to determine reservoir layering,JPT,1984,36(10):1753-1762.
二级参考文献
6
1
W.E.宾哈姆 杜兴家(译).示踪剂在五点井网中流动特性的预测方法.油田井间示踪技术译文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1-12.
2
杜兴家(译),油田井间示踪技术译文集,1994年,1页
3
Liu J,SPE.51905,1999年,261页
4
曹振发(译),国外油田工程,1997年,5期,33页
5
赵福麟,采油用剂,1997年,256页
6
赵福麟,孙铭勤,杨庭秀,李清明.
埕东油田西区南块整体堵水中示踪剂的选择和应用[J]
.油田化学,1991,8(2):124-131.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64
1
白钢,郭志华,刘同敬,高媛,马雪洋,李锦富.
井间示踪剂测试中常见问题分析[J]
.同位素,2002,15(z1):75-78.
2
刘同敬,第五鹏祥,姜宝益,刘睿,孙利.
井间示踪测试组合解释方法研究[J]
.中国矿业,2013,22(S1):210-213.
被引量:1
3
常学军,郝建明,郑家朋,熊伟,高树生.
平面非均质边水驱油藏来水方向诊断和调整[J]
.石油学报,2004,25(4):58-61.
被引量:30
4
邹信芳,张作祥,巩吉海,胡仲敏.
新型气体示踪剂的优选及检测[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2):67-68.
被引量:15
5
陈月明,姜汉桥.
提高控水稳油的科学性[J]
.油气采收率技术,1994,1(2):39-44.
被引量:2
6
牛栓文,赵晓燕,俞萍.
分层示踪剂测试技术在合采合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J]
.测井技术,2005,29(4):376-378.
被引量:9
7
李丽彩,徐世刚,王建强,董福印,贺银国,袁洪波.
动态监测技术在羊三断块注聚开发中的应用[J]
.测井技术,2006,30(3):270-272.
被引量:1
8
李洪玺,刘全稳,温长云,张学才,刘婕.
剩余油分布及其挖潜研究综述[J]
.特种油气藏,2006,13(3):8-11.
被引量:41
9
胡书勇,张烈辉,罗建新,罗国仕,何进.
砂岩油藏大孔道的研究——回顾与展望[J]
.特种油气藏,2006,13(6):10-14.
被引量:34
10
谭光明.
河31断块优势渗流通道识别及治理方法[J]
.特种油气藏,2007,14(1):87-90.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
13
1
陈月明,姜汉桥,李淑霞.
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在油藏非均质性描述中的应用[J]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8(A00):1-7.
被引量:56
2
刘金巍,刘芃岩,李超,卞永存,殷小鸽,刘敬尚,安彩秀.
吹扫捕集-GC/MS测定水中的挥发性卤代烃和苯系物[J]
.分析试验室,2008,27(8):75-78.
被引量:20
3
赖莺,黄长春,董清木,王鸿辉,蔡延平,黄宗平,兰海.
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对胶粘剂中卤代烃的测定[J]
.分析测试学报,2009,28(3):376-378.
被引量:16
4
曹煊,李景喜,俞晶晶,于振花,陈维余,杨黄浩,王小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井间示踪剂中稀土元素[J]
.岩矿测试,2009,28(2):91-96.
被引量:10
5
敬晓锋,苗福全,韩应龙,罗晓芳,冯伟.
多种示踪剂监测技术在鸭513井组的应用[J]
.国外测井技术,2012(2):56-59.
被引量:2
6
杨阳,郑晶,操齐高,马光.
新型油田气体示踪剂的优选[J]
.广州化工,2016,44(17):121-123.
被引量:3
7
樊占春,裴永强,李永青,李焕峰,岳建伟,赵静.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卤代烃[J]
.中国环境监测,2016,32(5):120-124.
被引量:7
8
朱锦艳,王伟龙.
示踪剂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
.石化技术,2016,23(12):131-131.
被引量:3
9
龚山华.
油田示踪剂监测技术[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7(3):116-117.
被引量:5
10
郭威,黄春华,赵雄虎,张小涛,沈斌,汪双清,孙玮琳.
页岩油气储层压裂返排液中卤代烃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J]
.石油实验地质,2017,39(6):865-872.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李博文,徐静,李伯平,闫峻.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10种卤代烃石油示踪剂的方法研究[J]
.世界核地质科学,2022,39(4):757-76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博,梁晓彤.
石油产品馏程自动测定仪器研发设计[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24(1):195-200.
1
李淑霞,陈月明.
示踪剂产出曲线的形态特征[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9(2):66-67.
被引量:38
2
白兴家,程铭.
示踪剂计算模型在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应用[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33(17):141-141.
3
李淑霞,陈月明.
井间示踪剂测试的数值模拟方法[J]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1(3):43-45.
被引量:17
4
常世明.
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在注水开发中的应用[J]
.辽宁化工,2014,43(8):1059-1062.
被引量:10
5
刘晓兰,姜瑞忠,郑勇,韩明俊,刘湘华.
示踪剂产出曲线双峰值研究[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14(1):76-78.
被引量:6
6
冯其红,李淑霞.
井间示踪剂产出曲线自动拟合方法[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5):121-124.
被引量:22
7
丁山,周芮莹,闫素芝,于芳.
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及其在文25东块的应用[J]
.油气井测试,2005,14(5):67-70.
被引量:9
8
陈耀武,冯其红,陈月明,侯守探.
井组示踪剂产出曲线组合解释方法研究[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4):74-77.
被引量:8
9
陈月明,姜汉桥,李淑霞.
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在油藏非均质性描述中的应用[J]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8(A00):1-7.
被引量:56
10
王力刚.
利用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研究储层注水特征[J]
.中国西部科技,2005,4(05A):22-22.
被引量:3
内江科技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