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虚拟现实”与现实
被引量: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针对即将到来的由计算机所创造的“虚拟现实”现象进行了预测和透视,该虚拟现实是具体的,已经部分创造出来;又是抽象的,它的渗透使人类文化生活趋向虚拟化。作者力图从“虚拟现实”技术所衍生的“虚拟现实”现象对现实所产生的作用作进一步的思考,指出“虚拟现实”对现实的摹仿再现、超越创造及最终回归的必然趋势,从而为理性地看待和利用这把“双刃剑”
作者
李湘德
钱振勤
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3-16,共4页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现实
计算机
信息传播
多媒体
分类号
G20 [文化科学—传播学]
TP3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9
引证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226
同被引文献
149
1
张怡.
虚拟实在论[J]
.哲学研究,2001(6):72-78.
被引量:47
2
翟振明.
虚拟实在与自然实在的本体论对等性[J]
.哲学研究,2001(6):62-71.
被引量:56
3
温晓莉.
知识经济社会与法理学的更新[J]
.法学,1999(11):18-19.
被引量:20
4
胡心智.
信息网络技术的哲学思考[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50(5):28-31.
被引量:15
5
王晓春.
论网络技术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3):47-49.
被引量:9
6
张青松.
虚物主导性与唯物论第四形态探讨——兼谈知识经济的深层与高位界定[J]
.理论探讨,1998(5):41-44.
被引量:13
7
张新强.
虚拟现实系统与语文情境教学[J]
.中国电化教育,1998(3):37-40.
被引量:5
8
温晓莉.
论知识经济社会微观公共权力的法律规制[J]
.法学,2001(12):11-16.
被引量:29
9
陈雁飞,马建民,高丽.
虚拟现实技术综述[J]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4,33(5):5-7.
被引量:22
10
杨芙清.
软件工程技术发展思索[J]
.软件学报,2005,16(1):1-7.
被引量:268
引证文献
25
1
张怡.
虚拟实在论[J]
.哲学研究,2001(6):72-78.
被引量:47
2
周伟业.
从虚拟实在到虚拟生存[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21(2):121-124.
被引量:1
3
周思跃,龚振邦.
虚拟现实定义的探讨[J]
.计算机仿真,2006,23(9):219-222.
被引量:25
4
卫红春,任多礼,邓妙子,蒋志新,汤慧.
软件概念的哲学意蕴[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23(6):22-26.
5
姚毅.
“虚拟现实”对社会影响的二重效应[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8(2):121-124.
6
王淑梅,涂良川.
“虚拟实在”的形上意义[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26(1):23-26.
7
王伟.
关于虚拟实在概念的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家,2008,23(3):14-17.
被引量:3
8
黎仁惠,王晓东.
论隐性知识共享在赛博空间中的有效性[J]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7):366-368.
9
刘丹鹤.
信息空间的空间性解读[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109-111.
被引量:1
10
王金霞.
“虚拟”问题研究综述[J]
.学理论,2011(2):138-139.
二级引证文献
226
1
张兵.
元宇宙发展对图书馆提升服务水平的启示[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22(5):58-63.
被引量:3
2
张伟.
现代视觉机制与生态美学的话语生产[J]
.南京社会科学,2021(9):130-138.
被引量:2
3
刘义昆.
重构新闻业的想象:虚拟现实新闻的创新价值与实践困境[J]
.南京社会科学,2018,0(7):113-118.
被引量:4
4
任文启,马悦.
元宇宙: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社工实验室迭代升级的新视点[J]
.科学.经济.社会,2022,40(3):1-7.
5
王慧芳,李国光.
5G技术建构体育赛事视听传播新路径探讨[J]
.电视技术,2023,47(2):187-190.
6
刘小溪.
互联网空间的公众形态与行为特征[J]
.北方传媒研究,2020(2):51-54.
7
谢光绎,杨国辉.
论“网络宣泄”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25(4):111-114.
8
郭岚,杜建丽.
电子沙盘的概念及其制作方法的比较与分析[J]
.测绘科学,2009,34(S1):108-109.
被引量:4
9
黄卫春.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规范电子阅览室管理[J]
.江西图书馆学刊,2004,34(3):85-86.
10
李英姿.
近期有关“虚拟”问题研究的进展[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2,25(3):47-50.
1
陈徐彬.
卫视成长的共同基因[J]
.广告大观(综合版),2012(10):5-5.
2
何汉卿.
“钢铁”为何没炼成?[J]
.新闻导刊,2000(4):34-34.
3
寇天.
拙劣的MTV[J]
.群言,1997,0(3):46-46.
4
严义英.
电视新闻评论的两极走向[J]
.中国记者,2004(10):60-61.
被引量:4
5
刘慧.
亚文化视域下的“新闻戏仿”现象解读[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1(3):48-50.
被引量:1
6
丁淑萍.
原汁原味上餐桌——试谈发挥广播优势改进新闻现场报道[J]
.记者摇篮,2004(10):5-5.
被引量:2
7
李叶子.
简论中外电视节目中“一脉相承”与“各具千秋”[J]
.今传媒,2014,22(1):118-120.
被引量:1
8
潘铁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09(8):88-88.
被引量:1
9
朽木.
平心静气看“跟风”[J]
.中国图书评论,2002,25(12):66-67.
被引量:1
10
刘安泰.
摹仿·创新·想象·生活[J]
.新闻与写作,1989(8):36-36.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9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