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歌谣、乐章、徒诗——论诗歌史的三大分野 被引量: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歌谣、乐章、徒诗是诗歌史的三大分野,它们具有不同的艺术形态,以及文化和文学方面的不同功能。歌谣在诗歌史方面的意义,在于它是最原始、最自然、最普遍、最永恒的诗歌形式。入乐的乐章歌诗,与歌谣相比,是更高一级的诗歌艺术,具备了固定的文本,修辞艺术也有所发展,但它以音乐为主体,诗歌艺术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诗歌史最高的发展形态是徒诗艺术,当文化气候中个体创作的条件成熟时,徒诗系统就从乐章的母体中孕生出来。歌谣是一种群体的诗歌,乐章的主体部分也是群体的诗歌,它们都具有自然的诗歌艺术的特点。徒诗则是个体的诗歌,是自觉的诗歌艺术,只有在徒诗系统中诗歌艺术才能得到一种近乎无止境的发展,但也因此而带来了异质的因素。歌谣与乐章比徒诗更直观地呈现诗歌艺术的本体,这也是作为高度发展的诗歌形态的徒诗又不断地向歌谣与乐章回归的原因所在。
作者 钱志熙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5,共15页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顾颉刚:《论(诗经)所录全为乐歌》,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顾颉刚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24--225页.
  • 2孔颖达.《毛诗正义序》,《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 3顾颉刚.《论(诗经)所录全为乐歌》[J].国学门周刊,1935,(10).
  • 4钱志熙.从群体诗学到个体诗学——前期诗史发展的一种基本规律[J].文学遗产,2005(2):16-28. 被引量:31
  • 5《文心雕龙·乐府》,刘勰著,周振甫注释.《文心雕龙注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65页.
  • 6郑玄.《诗谱序》.见《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79年11月.
  • 7《中国古代诗学演进的几种趋势》.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诗歌研究中心编.《立雪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 8过伟.《民间诗律与新诗发展的思考》,段宝林、过伟等编.《中国民间诗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3页.
  • 9.《论汉代诗学的群体诗学特征及其内部的分野》.《中国中古文学研究-中国中古(汉-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年.
  • 10卢前(冀野).《何谓文学》(1929年)第1章《文学之启源及其性质》.

二级参考文献2

共引文献33

同被引文献167

引证文献29

二级引证文献4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