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气象条件对泰安市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近39年来泰安市夏玉米产量和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气象条件之一是降水量,关键期为拔节期、抽雄期;影响夏玉米产量的气象因素之一是积温,关键期为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日照时数对夏玉米的产量影响并不明显。
作者
卢西旺
机构地区
山东省宁阳县气象局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4期303-303,305,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夏玉米
产量
气象条件
山东泰安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162.53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4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4
1
崔力,王春玲,李改琴,姚胜,吴非洋,许庆娥,董建设,齐瑞英,刘晓燕.
濮阳市夏玉米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6):341-344.
被引量:31
2
王成业,贺建峰,武建华.
气候因子对豫南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10,56(4):57-59.
被引量:7
3
熊伟,陈涛,王新芳.
驻马店夏玉米生长季气候特征及影响[J]
.农技服务,2010,27(6):761-763.
被引量:1
4
赵霞,王宏伟,谢耀丽,闫玉方,刘京宝,王振华,黄璐.
豫南雨养区夏玉米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
.河南农业科学,2010,39(3):18-22.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姚永明,陈玉琪,张啟祥,陈若礼.
淮北夏玉米生育期气候资源特点和增产栽培技术[J]
.中国农业气象,2009,30(S2):205-209.
被引量:19
2
杜开阳,施生锦,郑大玮.
气候变化适应性措施的综合效应——以吉林省玉米生产为例[J]
.中国农业气象,2009,30(S1):6-9.
被引量:9
3
张谋草,赵满来,李锦萍,李甲平.
陇东塬区气象要素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22(4):52-55.
被引量:18
4
高蓓,栗柯,李艳丽,魏婷.
陕西夏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21(3):429-434.
被引量:16
5
刘素玲,牛本永,赵国建,李少伟,李文仓.
2005年河南省气象因素对玉米生产影响分析[J]
.中国种业,2006(12):48-49.
被引量:5
6
余卫东,赵国强,陈怀亮.
气候变化对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生育期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2007,28(1):9-12.
被引量:152
7
郑伟,张艳红.
气候因素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03-104.
被引量:31
8
盖钧镒.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57-209.
9
苏玉杰,周景春,张存岭,陈若礼.
濉溪县夏玉米生产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J]
.玉米科学,2007,15(B09):165-168.
被引量:25
10
曹玲,邓振镛,窦永祥,杨晓玲.
气候变暖对河西走廊绿洲灌区玉米产量影响及对策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08,28(5):1043-1048.
被引量:29
共引文献
54
1
湾建.
黄淮区域玉米高产节本增效载培技术[J]
.种业导刊,2010(8):20-21.
被引量:1
2
常金秀.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7):68-69.
被引量:2
3
杨荣国,段修荣,陶生才,牟鸿鹄,陈东东.
气候要素对自贡市中稻产量阶段性影响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3):116-120.
被引量:2
4
张建立.
气候因子对豫南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54-57.
被引量:20
5
武峰梅,白金凤.
孝义市玉米生产气候变化分析及气象灾害防御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1(5):294-294.
被引量:4
6
陈喜凤,杨粉团,姜晓莉,李刚.
深松对玉米早衰的调控作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2):82-86.
被引量:23
7
杨军庆.
夏玉米增产关键技术[J]
.种业导刊,2011(7):20-21.
被引量:4
8
高峰,杜佩,汪晓银.
不同生长时期马铃薯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J]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26(3):14-16.
被引量:5
9
任政委,田丽娟,王星奎.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种业导刊,2011(8):16-17.
被引量:13
10
范磊,胡海燕,王来刚,孟俊杰,卓文飞.
基于农户数据的河南中东部地区气象因子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2012,33(1):109-113.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44
1
董克勤,诸德辉,赵昌平,郭晓维,李鸿祥,吴晓琴,常红.
品种类型与营养生长积温对小麦穗部性状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1994,9(3):39-43.
被引量:6
2
李文纯,徐东春,周文伟,李桂芝,宋万友,王久增.
玉米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
.河南农业科学,2005,34(4):90-90.
被引量:8
3
陈晓艺,马晓群.
安徽省梅雨特征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4):682-683.
被引量:2
4
张吉旺,胡昌浩,王空军,董树亭,刘鹏.
种植密度对全株玉米饲用营养价值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6):1126-1131.
被引量:80
5
廉毅,高枞亭,沈柏竹,任红玲,唐晓玲,刘玉英.
吉林省气候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3(1):46-49.
被引量:54
6
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第3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7
王清礼.玉米灌浆速度与气象条件的初步分析.华北农学报,(3):71-74.
8
万良珍.
黄淮海平原玉米一年三熟种植模式述评[J]
.农技服务,2007,24(8):19-19.
被引量:2
9
韩湘玲 孔扬庄 赵明斋 等.华北平原地区玉米生产的气候适应性分析.天津农业科学,1981,:17-24.
10
苏玉杰,周景春,张存岭,陈若礼.
濉溪县夏玉米生产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J]
.玉米科学,2007,15(B09):165-168.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
7
1
张翠翠,盛波,李春光,马宁.
2010年济宁市夏玉米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8):306-306.
被引量:1
2
刘锋,孙本普,李秀云,吴珍.
夏播早熟玉米的叶片数和积温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2011,17(6):121-125.
被引量:1
3
刘艳红,李晶晶,徐桂华.
气象条件对潍坊市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2013,33(2):3-4.
被引量:1
4
高金兰,马晓群,许莹.
安徽省气候变化背景下降水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8):112-118.
被引量:6
5
陈素莲.
影响玉米产量的气象因素分析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7):287-287.
6
荣云鹏,戴京笛,王锡久,邱吉国.
2016年度灾害性天气对桓台县夏玉米产量影响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9):184-185.
7
袁洋.
农业气象条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
.农家科技(理论版),2018(7):40-40.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孔令杰,马行军,卢红,孟庆长,郑飞,赵文明,张美景,陈艳萍,袁建华.
环境因素对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3):11641-11643.
被引量:4
2
董飞,安娟,芦晓彤,高凌峰,朱红.
1952—2014年营口市熊岳镇春季降水特征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6(5):258-259.
3
唐宝琪,延军平,曹永旺,刘永林.
安徽省气候变化特征与旱涝区域响应[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5(5):127-134.
被引量:8
4
陈玉光,安娟,杜志国,芦晓彤,高凌锋,白志娜.
1956—2010年辽阳市降水量变化趋势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7(22):208-209.
5
岳伟,陈金华,阮新民,陈曦,陈砚涛,王珍.
安徽省沿江地区双季稻光热资源利用效率变化特征及对气象产量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27(6):929-940.
被引量:25
6
曹永强,王菲,齐静威.
河北省夏玉米生育期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及相关性[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2020,18(5):182-192.
被引量:2
7
胡晓黎,赵小宁,雷蕾,董宇轩,李晓静.
商洛市降水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23(20):156-159.
被引量:1
8
王新伟.
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分析与优化措施[J]
.种子科技,2025,43(2):189-191.
9
陈楠.
气象条件对菏泽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J]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2018,7(1):27-31.
1
刘长庆.
山东泰安荷兰豆主要病虫害及其化学防治[J]
.植物医生,2000,13(1):16-16.
2
牛凤仙,吴健.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
.现代种业,2002(5):34-34.
3
李妮.
泰安地区夏谷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8):88-88.
4
王平,陈举林,李平海,闫保罗,侯玮,宗燕.
泰安市不同玉米品种适应性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6(2):51-51.
被引量:3
5
王玉堂.
春季:防止小麦倒伏的关键期[J]
.中国农资,2014(6):22-22.
6
刘彦敏,付志然.
梨黑星病关键期综合防治技术[J]
.中国林业,2001(09A):41-42.
7
李飞.
实现夏播玉米高产要抓好六个关键期管理[J]
.河北农业,2002(5):13-13.
8
刘忠德,陈吉霞,陈平.
山东泰安地区麦田主要杂草田间分布型及应用研究[J]
.杂草科学,1992,10(3):12-15.
被引量:3
9
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土肥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泰安召开[J]
.花生学报,2011,40(4):18-18.
10
姚元涛,王长君,宋鲁彬,田丽丽,刘腾飞,贾厚振.
山东泰安茶园主要虫害调查及防治技术[J]
.农业灾害研究,2013,3(9):1-2.
被引量:3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 第2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