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多校区大学的文化建构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所大学的文化是在其独特的办学历史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其核心是大学师生所具有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多校区大学是不同亚文化群体的组合,其新的大学文化的生成才是多校区大学内在融合和统一的根本标志。要通过明确办学理念、凝练办学精神、促进文化交流、创新管理文化等方式促进多校区大学文化的建设和生成。
作者
吴良仁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党委
出处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9-60,共2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多校区大学
大学文化
高等教育
分类号
G648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0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潘懋元,王琪.
从高等教育分类看我国特色型大学发展[J]
.中国高等教育,2010(5):17-19.
被引量:84
2
郄海霞.
世界一流大学教师文化特征分析[J]
.江苏高教,2006(2):108-110.
被引量:11
3
眭依凡.
1+1=1?关于大学并校的思考[J]
.嘉应大学学报,1998,16(4):71-74.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王亚杰.
挑战与出路:特色型大学的发展之路[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1):1-6.
被引量:32
2
姜远平,刘少雪.
世界一流大学教师学缘研究[J]
.江苏高教,2004(4):106-108.
被引量:52
3
王保.
美国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权利:历史的视角[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6):102-107.
被引量:10
4
姜文闵.哈佛大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1-13.
5
G.卡斯帕尔.研究密集型大学的优越性[A]..21世纪的大学—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召开的高等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02-103,102.
6
Susan Whealler Johnston. Faculty Governance and Effective Academic Administrative Leadership [ J ]. NEWDIREC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 no. 124, Winter 2003 (c) Wiley Periodicals, Inc.. 57 - 63.
7
根据2001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
8
乔建永.
面向21世纪的矿业高等教育[J]
.北京教育(高教),2008(2):30-33.
被引量:10
9
陆登庭,阎凤桥.
一流大学的特征及成功的领导与管理要素:哈佛的经验[J]
.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5):10-26.
被引量:59
10
朱景坤,李泽.
世界一流大学内部管理科学化与民主化比较研究[J]
.辽宁教育研究,2002(11):60-64.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102
1
曾凤,崔州平,郑骊,陈应松,张慧洁,郭兰芳,张渝彬.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赛教融合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9):104-106.
被引量:14
2
匡瑛.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高等性意涵及其实现[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8(1):148-152.
被引量:35
3
陈艳.
校园文化对独立学院专职教师职业心态的影响研究[J]
.大众商务(教育版)(民办教育研究),2008(3):86-89.
被引量:1
4
闫树涛.
多校区大学组织文化管理创新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4(4):48-50.
被引量:5
5
孙绍华.
如何提高合并后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1):63-64.
被引量:1
6
吴小贻.
高校教师合作文化论略[J]
.中国高教研究,2006(8):52-54.
被引量:44
7
陈素珊.
论和谐大学目标下的学院建设[J]
.高等农业教育,2006(9):32-35.
8
陈素珊.
论高校和谐的学术生态环境建设[J]
.辽宁教育研究,2006(8):18-19.
被引量:5
9
高宇峰.
大学教师文化研究述评[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1):75-76.
10
吴文胜.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挑战[J]
.当代教师教育,2009,2(2):40-45.
被引量:13
1
孙超群.
科学课堂问题有效性的设计策略[J]
.新课程(中学),2012(3):110-111.
2
沈家仕.
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是高等学校的一项战略任务[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7(4):391-396.
3
姚东生,朱敏琛.
提高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探讨[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14(6):65-67.
被引量:3
4
杨连明.
研训员:优秀教师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标志[J]
.上海教育科研,2009(4):53-54.
5
李金苹,周伟婷.
试论养成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学理论,2014(24):150-152.
被引量:2
6
黄莹.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7):71-72.
7
李晓光,吴文周.
对深化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1992(2):10-13.
8
张圆.
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为例[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9):54-57.
被引量:1
9
王丽娟.
德育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教育艺术,2016(10):26-27.
被引量:1
10
魏海,代晓宁.
初三政治中的“标志”[J]
.中学课程辅导(初三版),2000(12):34-34.
中国高教研究
2010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