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开发方法论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动向
被引量:4
摘要
本文探讨了IS(InformationSysem)开发方法论研究现状,指出IS开发方法论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IS开发方法论的发展动向。
出处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3-45,共3页
China Soft Science
参考文献17
-
1章祥荪,全安寿.对信息系统设计方法结构体系的探讨[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89,26(4):28-33. 被引量:4
-
2吴峨.信息系统开发方法[J].中国计算机用户,1992(5):14-19. 被引量:4
-
3肖人彬,王雪,罗云峰,周济,费奇.关于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与进化[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4,31(4):48-53. 被引量:22
-
4雷战波.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论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M].,1996,6..
-
5宋万辉.一个新的软件开发增长模型-- 硬核加保护带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1993,5:89-92.
-
6马正午,王佩玲.我国大中型企业管理信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立、运行及发展趋势[J].信息系统工程,1994,7(1):13-17. 被引量:3
-
7马芸生.EIS的一种开发方法及未来的发展[J].计算机科学,1992,19(5):78-81. 被引量:2
-
8张莉.集成化CASE[J].计算机科学,1993,20(3):50-55. 被引量:2
-
9应晶,吴朝晖,何志均.新的软件开发方法论需求:软件定义的高层构造[J].计算机科学,1994,21(6):69-73. 被引量:3
-
10雷战波,博士学位论文,1996年
二级参考文献9
-
1焦李成,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0年,2期,1页
-
2王众托,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1990年
-
3张彦,系统自组织概论,1990年
-
4蓝红兵,博士学位论文,1990年
-
5吕珂,博士学位论文,1989年
-
6林鸿溢,分形论.奇异性探索,1992年
-
7汪成为,面向对象分析、设计及应用,1992年
-
8梁民,孙仲康.人工神经元网络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0,12(11):1-19. 被引量:4
-
9戴建没.决策支持系统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J].系统工程,1991,9(6):68-72. 被引量:4
共引文献27
-
1朱家义,薛臻.瀑布模型的改进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6,24(4):63-66.
-
2肖人彬,陶振武.群集智能研究进展[J].管理科学学报,2007,10(3):80-96. 被引量:33
-
3琚春华,王光明,陈晓.商业决策支持系统的模型库系统研究[J].系统工程,1997,15(3):12-16. 被引量:13
-
4琚春华,王光明.一个基于知识的规划型出口茶叶拼配决策支持系统PTBDSS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8,35(2):145-149. 被引量:10
-
5胡纫兰,江辅华,刘秋,唐代全,程蓓蓓.支持工艺优化决策的水泥厂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5(2):183-186. 被引量:1
-
6李燕,李满春.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5):140-144. 被引量:5
-
7肖人彬,罗云峰,费奇.决策支持系统发展的新阶段[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19(1):47-50. 被引量:28
-
8齐传辉,李峰,欧仁辉.利用规则引擎技术实现DSS模型库更新的方案研究[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55-57.
-
9雷战波,许倩钰.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向[J].电脑技术信息,1999(3):4-7.
-
10马瑞民,袁文翠,朱玉玺.基于知识的星型决策支持系统及其面向对象设计[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9,23(1):43-46.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12
-
1DW Hamlyn 夏甄陶.西方认识论简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6-12.
-
2(美)Ralph M Stair 张靖等(译).信息系统原理(第一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1-5,405-411.
-
3(美)Roger S Pressman 黄柏素等(译).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第一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0.1-35.
-
4(美)威廉姆斯(Mikey williams) 前导工作室(译).Windows2000编程技术内幕(第一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2.2-11.
-
5(美)Don Benage 潇湘工作室(译).应用Visual Studio6.0构建企业解决方案(第一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8.657-664.
-
6Checkland, P, Scholes, J. Soft Systems Methodology in Action[M].Chichester: Wiley, 1990,6.
-
7Rondld J. Norman. Object-oriented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M].Prentice Hall, 1996.
-
8[英]海姆伦,.西方认识论简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
9楼伟进,应飚.COM/DCOM/COM+组件技术[J].计算机应用,2000,20(4):31-33. 被引量:93
-
10李祖踏,匡继勇,童水光.对面向对象概念建模方法用于系统开发的一些思考[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36(7):66-68.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13
-
1滕剑锋,李秦,高璟.组态软件中绘图编辑器的研究与实现[J].电脑与信息技术,2005,13(2):33-36. 被引量:3
-
2李欣.跨国企业外汇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J].商业经济,2006(2):99-100.
-
3唐培和,刘浩,杨新伦.从面向对象到面向Agent的本质思考[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6,17(1):56-60. 被引量:2
-
4刘瀛弢.农作物病虫害地面调查前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农业网络信息,2006(7):8-9. 被引量:2
-
5杨亚罗,王润孝,库祥臣,王力刚.组态概念发展的新趋势[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23(9):13-17. 被引量:2
-
6刘晓燕,李晓东.新疆旅行社MIS的设计探索[J].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1):86-87.
-
7杨克,华璀,闫志刚,童新华.图文一体化的土地办公信息系统设计探讨[J].四川测绘,2007,30(5):203-206. 被引量:4
-
8姜智.概念的“静态”与“动态”特征及其表征结构——面向对象的研究方法[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3):22-27.
-
9李显宁.从认识论看面向对象方法的形成[J].福建电脑,2015,31(10):77-78. 被引量:1
-
10李朝辉,邓贵仕,冯强,陈峰,侯峻.信息管理组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38(22):9-11. 被引量:6
-
1陈科文,张祖平,龙军.多源信息融合关键问题、研究进展与新动向[J].计算机科学,2013,40(8):6-13. 被引量:70
-
2李俊文.深圳市信息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探讨[J].特区经济,1999(2):41-44.
-
3高复先.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法论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1992(5):9-11.
-
4路节.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论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6(1):38-40. 被引量:2
-
5冉春玉,赵凌燕,郝锐,陈才贤.用Apache Axis开发Web服务[J].计算机应用,2004,24(5):140-142. 被引量:13
-
6徐慧,刘凤玉.基于RUP的IS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21(2):135-137. 被引量:3
-
7陈学亮.SSIS在32位、64位进程中性能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24):6-6.
-
8肖建民.论我国信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战略[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5,17(2):70-74. 被引量:1
-
9钟伴湘.高校图书馆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与任务[J].高校文献信息学刊,1998,5(3):27-29.
-
10陆凤英,杨中华.档案学研究队伍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文献工作研究,1997(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