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产科病人早产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探讨产科病人早产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早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2009年2月-2010年2月发生早产的5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母亲职业、居住地、产次、产前检查、妊娠胎数、胎膜早破、胎儿崎形等早产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早产发生可能有关的因素是:胎儿崎形、多胎妊振、胎膜早破、产次、母亲职业、脐带长度、产前检查次数。结论针对以上几方面进行产前加强保健可以减低早产的发生率。
作者 崔文羡
出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第21期97-97,共1页 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
关键词 早产 危险因素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24

  • 1林玲,张蕴晖.低出生体重的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研究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7,34(6):939-942. 被引量:25
  • 2杨存明,宋健刚,张改玲.低出生体重儿95例临床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5,22(4):347-348. 被引量:7
  • 3赵霞.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回顾调查[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5):461-462. 被引量:8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C].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
  • 5Guerra A, Rego C, Vascomcelbs C, et al. Low birth weight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t school age[J]. Rev Port Cardiol,2004,23(3) : 325 - 339.
  • 6覃耀明.广西农村2000~2004年9178例低出生体重儿情况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4):406-407. 被引量:11
  • 7曾蔚越.早产的研究现状[A]..2002国际围生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13-15.
  • 8Orr ST, James SA, Blackmore PC. Maternal prenatal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spontaneous preterm births among African-Amrican in baltimore. Maryland. Am J Epidemiol,2002,156:797.
  • 9Denise M, Main MD. The epidemiology of preterm labor. Slim Obstet Gynecol, 1998,31: 521.
  • 10Eliyahu S, Weiner E, Nachum Z, et al. Epidemiologic risk factors fox preterm delivery. Isr Ad Asoc J, 2002,4:1115-1117.

共引文献21

同被引文献15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