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2001-2010: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
3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启动至今,学界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2001至2003年为启动阶段,2004至2005年为启蒙阶段,2006年至今为深入阶段。国家政治的推动、社会运动的开展、学者的积极介入,使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热点频现,学术思考逐渐深入。
作者
魏崇周
机构地区
河南教育学院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出处
《民俗研究》
CSSCI
2010年第3期80-89,共10页
Folklore Studies
基金
2009年度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文化强省建设中的河南文化产业政策理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号:2009BJJ009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研究热点
综述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3
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1518
同被引文献
364
引证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180
参考文献
37
1
马自树.
非物质遗产内涵及其命运[J]
.中国博物馆,2002(4):14-15.
被引量:8
2
王文章.
保护传统艺术 弘扬优秀文化——在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座谈会上的讲话[J]
.文艺研究,2002(4):4-6.
被引量:6
3
李松.
无形文化保护是中国文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兼论国家形式的参与与无形文化保护[J]
.中国博物馆,2002(4):29-31.
被引量:3
4
王宁.
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第一步[J]
.中国民族,2003(3):12-13.
被引量:16
5
王宁.
非物质遗产的界定及其价值[J]
.学术界,2003(4):51-54.
被引量:72
6
王燕琦.《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抢救保护》,《光明日报》2002年1月20日.
7
刘玉清.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休闲市场[J]
.价格与市场,2003(3):24-25.
被引量:52
8
仇玉平.《世界文化遗产莫要急功近利》[J].时代潮,2003,(7).
9
郑欣淼.
保护文化遗产要注意四个问题[J]
.城乡建设,2005(12):46-48.
被引量:5
10
向云驹.
论"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概念与范畴[J]
.民间文化论坛,2004(3):69-73.
被引量:43
二级参考文献
133
1
石奕龙.
从孤魂野鬼到神灵的转化──闽南“私人佛仔”的初步研究[J]
.民俗研究,2000(4):126-162.
被引量:6
2
赵世瑜,邓庆平.
鲁班会:清至民国初年北京的祭祀组织与行业组织[J]
.清史研究,2001(1):1-12.
被引量:13
3
陈勤建,周晓霞.
略论民俗与民族精神[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5(4):84-93.
被引量:10
4
陶思炎,铃木岩弓.
论民间信仰的研究体系[J]
.世界宗教研究,1999(1):107-113.
被引量:23
5
景军.
知识、组织与象征资本——中国北方两座孔庙之实地考察[J]
.社会学研究,1998(1):7-24.
被引量:52
6
陶思炎.
迷信、俗信与移风易俗─—一个应用民俗学的持久课题[J]
.民俗研究,1999(3):6-12.
被引量:31
7
刘其印.
龙崇拜的活化石——范庄二月二“龙牌会”论纲[J]
.民俗研究,1997(1):87-91.
被引量:11
8
董晓萍.
民间信仰与巫术论纲[J]
.民俗研究,1995(2):79-85.
被引量:17
9
钟敬文.
民俗学与民间文学[J]
.江苏社会科学,1983(S1):1-10.
被引量:4
10
赵世瑜.
中国传统庙会中的狂欢精神[J]
.中国社会科学,1996(1):183-196.
被引量:81
共引文献
1518
1
邱硕.
“典”与“汇”:口传文化汇编的历史传统和当代实践[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1(3):165-177.
2
匡卉,郑欣.
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非遗战略及其传播现象[J]
.中国农村观察,2021(1):40-50.
被引量:14
3
肖陶荣,朱智伟.
新媒体背景下我国文化遗产国际传播策略研究——以滇越铁路为例[J]
.新闻传播,2023(22):33-35.
被引量:1
4
李英,赵晓晓,朱亚成.
西藏当雄县“当吉仁”赛马会文化内涵及保护路径研究[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4):143-148.
被引量:2
5
石心玥.
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性保护模式探析——以西泠印社对“中国篆刻艺术”的保护为例[J]
.西泠艺丛,2020(2):60-64.
6
万江红,刘江.
传统行业的解体与重构——对豫南许镇“木匠—木工”的转型研究[J]
.中国研究,2022(2):209-228.
7
陈炜,杨连娇.
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异及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
.青海民族研究,2020,31(1):73-79.
被引量:20
8
杨欢.
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博物馆展览工作新思路——以南京城墙为例[J]
.文化学刊,2021(4):29-32.
被引量:1
9
吴伟泉.
乡村振兴视野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模式的探索[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4):217-218.
被引量:2
10
巴浩冉.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J]
.满族研究,2023(3):112-116.
同被引文献
364
1
吕宛青.
居民可持续遗产旅游参与行为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J]
.社会科学家,2019,34(12):89-100.
被引量:29
2
刘金萍,贾鸿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综述[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S1):170-172.
被引量:16
3
林凤群.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刍议——以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工艺为例[J]
.文化遗产,2010(1):146-149.
被引量:7
4
樱井龍彦,陈爱国.
应如何思考民间信仰与文化遗产的关系[J]
.文化遗产,2010(2):115-123.
被引量:21
5
宋俊华.
文化生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J]
.文化遗产,2012(1):1-5.
被引量:134
6
吴效群.
对近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几个重要问题的看法[J]
.文化遗产,2011(1):17-22.
被引量:17
7
贺桂梅.
“文化自觉”与“中国”叙述[J]
.天涯,2012(1):27-51.
被引量:17
8
侯敏.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及产业化的思考[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189-190.
被引量:3
9
董继梅.
试论出版新闻化背景下的云南出版选题策划[J]
.思想战线,2010,36(S1):192-195.
被引量:1
10
余嘉华.
古籍整理研究与民族文化大省建设[J]
.云南学术探索,1998(5):54-5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1
1
曾平.
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立场与核心理念——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学理解读[J]
.中华文化论坛,2011(3):68-74.
被引量:14
2
邓婷.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纳入旅游产品体系研究[J]
.学理论,2011(26):83-84.
被引量:6
3
王小明.
口述史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的新视角[J]
.西北民族研究,2012(3):99-104.
被引量:21
4
吕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应急管理困境与对策[J]
.图书与情报,2012(4):133-137.
被引量:9
5
雷秋玉.
文化认同与西部“非遗”的公法保护[J]
.民俗研究,2013(1):25-31.
被引量:3
6
雷秋玉.
文化认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法保护[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2):97-103.
被引量:9
7
刘旭旭,马知遥.
2012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述评[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3(6):20-25.
被引量:2
8
郭雪君,李玉萍,王振.
农村传统文化保护的价值与路径思考[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5):13-17.
被引量:6
9
黄益军,吕庆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文献计量与社会网络视角[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6,14(2):125-138.
被引量:1
10
祝昇慧.
民间文化场域中“非遗”话语的接合与博弈[J]
.中原文化研究,2017,5(3):66-72.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80
1
王剑,张姣姣,梁露.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野下职业教育对接非遗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基于“燕京八绝”的实证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23,44(35):6-11.
被引量:4
2
孙杨,马成荣.
视觉文化模式下产教融合推动非遗活态传创的新路径[J]
.职业技术教育,2021,42(5):71-76.
被引量:8
3
陈红.
黄陂区大余湾“非遗”保护的数字化传播研究[J]
.新闻传播,2022(16):20-22.
4
邵卉芳,郭泰运.
民俗学田野研究的思考——由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行业术语谈起[J]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0(1):154-161.
5
张芸芸,吴湄,杨逸成,王文乐.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佛山剪纸传承调查研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0(1):2-3.
被引量:1
6
谢洁琼.
“互联网+”时代绍兴非遗资源价值和多元化传播研究[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0,40(5):109-115.
被引量:2
7
高健,顾晓菲.
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外宣研究[J]
.人文之友,2019,0(16):57-60.
8
郭颖,赵晓宁.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相关研究综述[J]
.中华文化论坛,2012(3):91-99.
被引量:14
9
王春梅,宋小燕,杨姝.
综合类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3(12):103-104.
被引量:1
10
赵嫣璐.
婺源徽剧传承人影像口述史的实践与探索[J]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3(4):45-46.
1
程安东.
敢让旧貌换新颜[J]
.科学新闻,2001,5(4):2-2.
2
黄华文.
中国共产党与建国初现代化的启动[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0(4):17-23.
被引量:1
3
高飞.
中国外交60年的历史演进与学术思考——评《中国外交六十年(1949—2009)》[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9,26(6):143-147.
4
罗卫.
忠诚教育:人生必上之课[J]
.人民检察,2010(22):43-43.
5
熊晓青.
我国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223-225.
被引量:1
6
谷新玲.
一六八团积极开展“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J]
.兵团工运,2009(6):27-27.
7
魏静.
信息不对称下的消费者权益的保护[J]
.科技信息,2007(6):3-3.
8
赵秋.
浅议我国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21):55-56.
被引量:2
9
耿书学.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刑法理论研究评述[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2X):186-187.
10
文献良.
我国社科界青年研究的足迹[J]
.中国青年研究,1992(3):44-47.
被引量:1
民俗研究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