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族药蓝花参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的:优选民族药蓝花参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了提取方法、溶剂、溶剂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蓝花参提取的干浸膏得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30倍量的60%乙醇,90℃水浴中加热回流提取1 h。结论: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合理,操作可行。
作者
孙娇
张庆芝
机构地区
云南中医学院
出处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94-1497,共4页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关键词
蓝花参
提取
干浸膏得率
正交实验
分类号
R284.2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四川中药协作编写组.四川中药志(1)[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296.
2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辞海(第一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615.
3
湖南中医药研究所.湖南药物志(1)[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0:545-546.
共引文献
10
1
李忠海,常银子,曹清明,钟海雁,孙昌波.
百合膳食纤维对小白鼠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J]
.食品科技,2004,29(9):95-97.
被引量:8
2
钟建理,吴萌,饶伟文,黄海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乐胶囊中甘草次酸含量[J]
.中国药业,2008,17(1):12-13.
被引量:3
3
刘玉琴,徐倩,林伊梅.
南北物种植物药的简易比较[J]
.新疆中医药,2009,27(3):52-53.
4
宋文雍,马云保,陈纪军,周俊,江志勇,常新亮,张雪梅.
八角茴香根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2009,40(8):1216-1219.
被引量:6
5
牛迎凤,邵赟,梅丽娟,陶燕铎.
RP-HPLC测定烈香杜鹃叶总黄酮含量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339-11340.
被引量:4
6
孙娇,张超,张庆芝.
滇产蓝花参的生药学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7):60-62.
被引量:4
7
孙娇,庄绪会,张庆芝.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蓝花参中多炔类化合物的含量[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33(6):51-54.
被引量:6
8
陆世惠.
正交设计和动态过程优化两面针半仿生提取工艺[J]
.医药导报,2013,32(10):1337-1339.
被引量:1
9
欧立军,孙海军,危革,王梓辛.
天门冬属部分物种trnH-psbA序列比较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1):2678-2679.
被引量:1
10
肖庆,周春权,韩静,胡娟.
蓝花参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2015,11(8):33-3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4
1
杨春燕.
云南八角莲内生真菌分离、鉴定的初步探索[J]
.生物学杂志,2006,23(6):32-34.
被引量:4
2
石玮,罗建平,丁振华,吴洁.
千层塔内生真菌分离鉴定的初步研究[J]
.中草药,2005,36(2):281-283.
被引量:59
3
柯鹏颉.
蓝花参中挥发油的气质联用分析[J]
.海峡药学,2006,18(3):88-89.
被引量:7
4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5)[M]{H}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5
福建省医药研究所.福建药物志[M]{H}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79.
6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中药志(4)[M]{H}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93.
7
周德庆.微生物学实验教程[M]{H}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M]{H}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9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常见与常用真菌[M]{H}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10
邵力平;沈瑞祥;张素轩.真菌分类学[M]{H}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引证文献
1
1
江云,王少华,王铮敏.
蓝花参内生真菌的初步分离鉴定[J]
.三明学院学报,2013,30(6):67-70.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谭小明,周雅琴,陈娟,郭顺星.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2015,50(18):1563-1580.
被引量:36
1
肖庆,周春权,韩静,胡娟.
蓝花参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2015,11(8):33-35.
被引量:2
2
孙娇,张超,张庆芝.
滇产蓝花参的生药学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7):60-62.
被引量:4
3
叶华,曾茂贵,罗戢彬凯,张文清,念其滨.
蓝花参抗炎、止痛的药效学与急性毒性试验研究[J]
.福建中医药,2012,43(5):49-50.
被引量:7
4
张文清,念其滨,陈婷婷,叶华,曾茂贵.
蓝花参止咳化痰的药效及急性毒性试验[J]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2(5):42-43.
被引量:7
5
孙娇,庄绪会,张庆芝.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蓝花参中多炔类化合物的含量[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33(6):51-54.
被引量:6
6
吕绍光,陈玲.
蓝花参煎剂治疗发热30例[J]
.海峡药学,1994,6(1):58-58.
被引量:3
7
朱英,裘德胜,陈民,蔡锦添.
金银花叶总黄酮的水提取工艺研究[J]
.中成药,2007,29(1):60-63.
被引量:26
8
公衍玲,王宏波.
连翘醇提取工艺的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7):1547-1549.
被引量:1
9
韩淑萍,陆玲英,孙小进.
黄连解毒汤最佳提取工艺的研究[J]
.黑龙江中医药,1999,28(6):50-51.
10
赵新超,白虹,王元书,刘爱芹,李国庆.
头花蓼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1):2815-2816.
被引量:3
中药材
2010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