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态工业园低碳发展的指标与途径
被引量:
11
Indicators and Approaches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in Eco-industrial Park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分析生态工业园碳流过程和低碳发展重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工业园低碳发展指导性指标,并从低碳能源、低碳技术、碳汇建设、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生态工业园的低碳发展途径。
作者
谢华生
常文韬
樊在义
李燃
李浩楠
机构地区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河北工业大学
天津港保税区环境保护局
出处
《中国环保产业》
2010年第10期42-45,共4页
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基金
循环经济型企业示范工程研究(05YFSYSF01000)
关键词
低碳
生态工业园
评价指标
发展途径
分类号
X3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82
同被引文献
114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57
参考文献
2
1
李辉,赵卫智,古润泽,李延明,陈自新,张新献.
居住区不同类型绿地释氧固碳及降温增湿作用[J]
.环境科学,1999,20(6):41-44.
被引量:78
2
聂永有,张靖如.
产业结构的“低碳”调整[J]
.商周刊,2009,0(26):16-17.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8
1
王沙生 高荣孚 等.植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305.
2
刘福才.城市绿地绿化环境效益的研究[J].中国园林,1986,2:10-11.
3
王沙生,植物生理学,1994年,102页
4
刘福才,中国园林,1986年,2卷,10页
5
王正非,森林气象学,1985年,10页
6
曲仲湘,植物生态学(第2版),1984年
7
朱钧珍,居住区绿化,1981年
8
李辉,赵卫智.
北京5种草坪地被植物生态效益的研究[J]
.中国园林,1998,14(4):36-38.
被引量:87
共引文献
82
1
刘诗芸,何大山.
严寒地区老旧小区低碳化更新设计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
.当代建筑,2023(S01):87-90.
2
熊咏梅,叶凯图,黄颖.
广州市居住区绿地小气候及影响因子分析[J]
.园林科技,2013(2):22-24.
被引量:3
3
严密,张启翔,刘雁琪,练丽.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质量评测研究[J]
.河北林业科技,2005(2):4-6.
被引量:10
4
周安伟,张小松.
城市住区绿地系统热效应研究[J]
.城市规划学刊,2005(5):51-55.
被引量:6
5
胡永红,王丽勉,秦俊,陈必胜.
不同群落结构的绿地对夏季微气候的改善效果[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35-237.
被引量:35
6
张卫军,秦俊,胡永红,周志翔,徐永荣,黄娟.
上海园林植物生态功能评价——以上海绿色建筑环境绿化植物为例[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35(1):73-75.
被引量:14
7
李寒娥,王志云,谭家得,胡羡聪,邝健智,黄志雄,董志成.
佛山城市绿地系统环境效益的研究[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4):58-63.
被引量:3
8
陈秀梅,刘颖华,李佳,王雪湘,刘敬文.
不同植物组合对采矿塌陷区夏季温湿度的影响[J]
.河北林果研究,2007,22(1):11-14.
被引量:2
9
吴云霄,李华军,董仕萍,王海洋.
重庆市公园7种植物群落结构对夏季微气候的改善效果[J]
.西部林业科学,2007,36(2):75-79.
被引量:15
10
王修信,胡玉梅,刘馨,高凤飞,朱启疆.
城市草地的小气候调节作用初步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3):23-27.
被引量:24
同被引文献
114
1
李刚,李双元,平建硕.
基于改进熵值TOPSIS灰色关联度模型的青海省乡村振兴评价及障碍因子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12):115-123.
被引量:37
2
陈志霞,徐杰.
基于TOPSIS与灰色关联分析的城市幸福指数评价[J]
.统计与决策,2021(9):59-62.
被引量:24
3
耿勇,武春友.
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发展评述[J]
.产业与环境,2003,25(S1):111-113.
被引量:34
4
赵一平,朱庆华,武春友.
工业园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生态承载力方法应用[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2):23-27.
被引量:8
5
刘巍,田金平,李星,赖玢洁,陈吕军.
基于DEA的中国综合类生态工业园生态效率评价方法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S1):93-97.
被引量:34
6
曲英,秦兰.
中国生态工业园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S2):32-36.
被引量:8
7
伍肆,周宁,王松林.
基于模糊评价集的工业园区低碳评价体系构建[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S2):276-279.
被引量:8
8
张德英,张丽霞.
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进展[J]
.内蒙古林业科技,2005,31(1):20-23.
被引量:60
9
田贯三,付林,张世钢.
天然气热利用率及影响因素[J]
.燃烧科学与技术,2007,13(1):25-28.
被引量:6
10
赵英民.
继续加强国家生态工业园建设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J]
.环境教育,2007(7):65-69.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1
1
叶菁婧.
工业园区产业生态化改造研究——以永康经济开发区为例[J]
.消费导刊,2011(3):25-27.
2
张继彬,陆勇,吴磊,李先宁.
基于统计分析原理的城镇生态工业园能源利用规划编制方法[J]
.能源工程,2011,31(6):1-6.
3
张改景.
城区低碳规划碳减排目标制定方法研究与实践[J]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10):104-108.
被引量:2
4
成贝贝,汪鹏,赵黛青,陈砺.
低碳工业园区规划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生态经济,2013,29(5):126-128.
被引量:25
5
张雁飞,王晓菲,于斐,崔兆杰.
工业园区碳排放核算方法及实证研究[J]
.生态经济,2013,29(9):155-157.
被引量:17
6
魏康霞,廖兵.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及路径研究[J]
.能源研究与管理,2014(4):51-54.
被引量:6
7
王丽.
低碳生态工业园发展水平评价研究——以合肥高新区为例[J]
.滁州学院学报,2014,16(5):100-104.
8
黄娟,支晓杰.
生态工业园区分级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
.环境科技,2019,32(4):47-51.
被引量:7
9
刘旭东.
基于粉煤灰、煤矸石高效利用的低碳园区评估体系研究[J]
.环境生态学,2019,1(3):31-38.
被引量:1
10
陈诗尧.
工业园区的低碳发展策略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2021(36):10-1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7
1
宋婧,王芳,苗红,焦健.
海外园区低碳发展指标体系:赋能中国海外园区高质量发展[J]
.开发性金融研究,2022(4):48-59.
被引量:3
2
宋叙言,沈江.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集对分析的生态工业园区生态绩效评价研究——以山东省生态工业园区为例[J]
.资源科学,2015,37(3):546-554.
被引量:36
3
宋叙言,沈江.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生态工业园区产业规划建模与NSGA-Ⅱ-IFD算法求解[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9):68-74.
被引量:5
4
魏康霞,廖兵.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及路径研究[J]
.能源研究与管理,2014(4):51-54.
被引量:6
5
殷成志,杨东峰.
低碳发展导向的德国城市规划调控力分析[J]
.城市发展研究,2014,21(12):45-51.
被引量:3
6
沈江,宋叙言.
基于“3R”的生态工业园区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1):51-55.
被引量:10
7
刘丽荣,郭娜娜,梁鑫斌,李欣原.
低碳工业园区专项规划控制指标体系构建[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5,35(1):67-73.
被引量:5
8
王秋贤,王登杰,颜晓妹,苏秋红.
基于脱钩理论的烟台市碳排放效应分析[J]
.水土保持通报,2015,35(2):313-318.
被引量:12
9
孙严育.
武汉市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模式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5,36(11):12-14.
被引量:1
10
孙严育.
低碳背景下武汉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当代经济,2015,32(19):124-126.
被引量:2
1
师伟.
低碳管理多赢局面是怎样炼成的[J]
.城市开发(物业管理),2010(8):40-41.
2
杜林军,李林蔚,解莹,张守甲,陈朱蕾.
城市生活垃圾低碳管理及碳减排潜力估算[J]
.环境卫生工程,2010,18(5):1-3.
被引量:2
3
宾晓蓓,余倍,曹宏.
武汉市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的低碳管理模式探讨[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31(10):37-39.
被引量:1
4
袁男优.
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23(1):43-46.
被引量:148
5
乳品行业“低碳管理”时代已然来临[J]
.今日畜牧兽医,2015,0(3):67-67.
6
城市废弃物研究领域成立学术组织[J]
.建设科技,2010(15):26-27.
7
尚丽,武佼佼,田英汉,郭茹.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中央商务区低碳发展路径和策略探讨[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4,36(9):106-110.
被引量:1
8
冯庆,侯秀丽,钱春萍,赵峥.
昆明市旅游生态建设与低碳发展[J]
.昆明学院学报,2011,33(4):93-96.
9
兰薇.
谈建设“低碳”图书馆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J]
.科技信息,2011(17).
10
沈杨,胡元超,施亚岚,张千湖,张红梅,崔胜辉.
城市酒店业的碳排放核算及低碳指标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3):1193-1200.
被引量:9
中国环保产业
2010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