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伊犁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总结了玉米螟的生活习性、不同生长时期的危害特点,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对玉米生产的危害。
作者
刘强
艾合买提江
加尔肯
周新丽
机构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农科所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6期190-190,195,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玉米螟
生活习性
危害特点
发生
防治
新疆伊犁
分类号
S453.132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68
同被引文献
7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5
1
周大荣.
我国玉米螟的发生、防治与研究进展[J]
.植保技术与推广,1996,16(2):38-40.
被引量:41
2
王文亭,王岫.
大连市玉米螟近几年重发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
.植保技术与推广,1997,17(1):15-16.
被引量:2
3
韩延权,李玉华,李桓.
高压汞灯防治玉米螟的效果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1990,15(3):52-53.
被引量:6
4
何康来,周大荣,杨怀文.
应用芜菁夜蛾线虫防治亚洲玉米螟的研究[J]
.生物防治通报,1991,7(1):1-6.
被引量:22
5
吴泠,何念鹏,周道玮.
赤眼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2001,26(6):35-37.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8
1
杨樟法,吕仲贤,王桂跃,王植杏,李方许.
玉米螟为害玉米的产量损失估计及单株允许残留虫量[J]
.植物保护学报,1994,21(4):333-337.
被引量:7
2
吕仲贤,杨樟法,胡萃.
寄主植物对亚洲玉米螟取食、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J]
.植物保护学报,1996,23(2):126-130.
被引量:16
3
鲁新.
亚洲玉米螟大发生的因素及预测预报[J]
.吉林农业科学,1997,22(1):44-48.
被引量:12
4
何康来.一种测定斯氏线虫对亚洲玉米螟侵染力的新方法[J]植物保护,1991(01).
5
李国强,臧君彩,史桂荣,张永华,张雪芹.
人工卵赤眼蜂与柞蚕卵赤眼蜂防治二代玉米螟试验[J]
.中国生物防治,1997,13(4):184-184.
被引量:9
6
刘建峰,刘志诚,冯新霞,李敦松.
利用人工卵大量繁殖赤眼蜂及其田间防虫试验概况[J]
.中国生物防治,1998,14(3):139-140.
被引量:17
7
鲁新,周大荣.
吉林省亚洲玉米螟化性类型与其发育历期的关系[J]
.植物保护学报,1999,26(1):1-6.
被引量:18
8
冯建国,陶训,张安盛,于毅,张成伟,崔元英.
人工卵赤眼蜂对玉米害虫的控害效果[J]
.中国生物防治,1999,15(3):97-99.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68
1
黄红梅,刘文,古丽温切·热合木江,热合拜阿衣·努尔太,买苏提·买买提江,阿不都许库尔·赛买提.
不同杀虫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对比试验[J]
.新疆农业科技,2024(4):33-34.
2
刘宏伟,鲁新,李丽娟.
我国亚洲玉米螟的防治现状及展望[J]
.玉米科学,2005,13(z1):142-143.
被引量:49
3
佟振亮,高文呈,曹琦,单继革,齐青山,王玉霞,雷继文,郑刚,张丽红.
芜菁夜蛾线虫对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侵染力的研究[J]
.生物防治通报,1993,9(4):173-175.
被引量:8
4
胡学难,梁广勤,吴佳教,梁帆,钟国强,莫仁浩,赵菊鹏,赵立荣,冯黎霞.
斯氏线虫感染双钩异翅长蠹的致死中量与致死中时间[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7(2):238-241.
5
孙光芝,张俊杰,阮长春.
携菌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效果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2005,30(3):3-5.
被引量:9
6
胡楫,刘南欣.
我国昆虫寄生性线虫的研究与应用[J]
.广东农业科学,1995,22(5):33-35.
被引量:4
7
王晓容,李素春,田世尧,梁关生,卢辉红,高佳莉.
泰山1号昆虫病原线虫对棉铃虫幼虫和蛹的致死效果[J]
.植物保护学报,1995,22(3):227-230.
被引量:8
8
胡学难,吴佳教,荣晓东,莫仁浩,梁帆.
斯氏线虫在进境原木害虫检疫处理上的应用前景[J]
.昆虫天敌,2005,27(4):178-182.
被引量:1
9
胡学难,陈小帆,阮乐秋,荣晓东,吴佳教,梁帆.
夜蛾斯氏线虫对松树上松墨天牛的毒力测定和室内防治效果[J]
.中国生物防治,2006,22(1):45-48.
被引量:5
10
谢为民.
吉林省玉米螟的发生预测与防治[J]
.玉米科学,1996,4(4):71-74.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70
1
丁新华,袁洁,付开赟,袁梓涵,王小武,贾尊尊,阿尔孜姑丽·肉孜,吐尔逊·阿合买提,郭文超.
饲料氮素水平对亚洲玉米螟食物利用及营养指标的影响[J]
.应用昆虫学报,2023,60(1):170-177.
被引量:2
2
文丽萍,周大荣,王振营,何康来.
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存活和滞育解除与水分摄入的关系[J]
.昆虫学报,2000,43(S1):137-142.
被引量:13
3
刘宏伟,鲁新,李丽娟.
我国亚洲玉米螟的防治现状及展望[J]
.玉米科学,2005,13(z1):142-143.
被引量:49
4
翟保平.
亚洲玉米螟的天敌[J]
.国外农学(植物保护),1993,6(2):7-11.
被引量:6
5
郭文超,何江,许建军,吐尔逊,谭勇峰,毛刚,田志来.
新疆亚洲玉米螟无害化防治技术研究[J]
.玉米科学,2005,13(1):108-110.
被引量:17
6
梁铁,曾新梅,董建国.
新疆玉米螟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的初步研究[J]
.八一农学院学报,1990,13(4):19-23.
被引量:1
7
谢建军,钟国华,陈新芳,陈文团,徐齐云,胡美英.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幼虫化学感受器种类与分布的形态学研究[J]
.电子显微学报,2006,25(1):71-75.
被引量:12
8
夏新,丛斌,宋立秋,刘洪敏.
不同地理种群和不同化性亚洲玉米螟的有效积温和存活率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795-5795.
被引量:13
9
乔利,郑坚武,成卫宁,李怡萍.
不同饲料配方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5):109-112.
被引量:34
10
袁福香,刘实,郭维,胡艳全.
吉林省一代玉米螟发生的气象条件适宜程度等级预报[J]
.中国农业气象,2008,29(4):477-480.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3
1
阿依克孜,丁新华,付开赟,吐尔逊.阿合买提,何江,朱晓华,班小莉,古丽夏提,丁爱琴,郭文超.
新疆玉米产区三个玉米螟地理种群发育起点、有效积温测定与比较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2017,54(10):1863-1874.
被引量:10
2
唐永清,石晓玲,杨梦宇.
新疆伊犁河谷玉米螟成虫发生动态研究[J]
.植物医生,2021,34(4):47-50.
3
丁新华,王小武,付开赟,贾尊尊,卢屹,魏新振,王志慧,阿尔孜姑丽·肉孜,吐尔逊·阿合买提,郭文超.
新疆亚洲玉米螟暴发成灾驱动机制分析及其治理对策[J]
.植物保护,2024,50(3):24-3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李菁,汪洋洲,张小飞,刘津,白明皓,王振营.
新疆地区亚洲玉米螟中Wolbachia共生菌的检测和鉴定[J]
.昆虫学报,2018,61(5):555-564.
被引量:6
2
王振营,王晓鸣.
我国玉米病虫害发生现状、趋势与防控对策[J]
.植物保护,2019,45(1):1-11.
被引量:154
3
邹丽文,付波,那成勇,苏晓萌.
辽宁瓦房店亚洲玉米螟发生动态及生物防控技术应用效果[J]
.中国植保导刊,2019,39(10):50-53.
4
Zou Liwen,Fu Bo,Na Chengyong,Su Xiaomeng.
Occurrence Dynamics of Ostrinia furnacalis and Application Effect of Biological Control Technology in Wafangdian, Liaoning Province[J]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2019,10(5):20-23.
5
李帅,张勃,马彬,候启,何航.
基于格点数据的中国1961-2016年≥5℃、≥10℃有效积温时空演变[J]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5):1216-1227.
被引量:21
6
闫锋,许胜利,贾莉,杨建军,王立宇,王斌.
双条杉天牛卵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J]
.中国森林病虫,2020,39(5):18-21.
被引量:4
7
唐永清,石晓玲,杨梦宇.
新疆伊犁河谷玉米螟成虫发生动态研究[J]
.植物医生,2021,34(4):47-50.
8
丁新华,王小武,付开赟,贾尊尊,吐尔逊·阿合买提,郭文超.
温度、相对湿度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越冬幼虫化蛹及羽化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2022,59(11):2668-2674.
被引量:2
9
唐永清,宋卫平.
伊犁河谷玉米制种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
.种子科技,2023,41(19):99-101.
被引量:3
10
丁新华,王小武,付开赟,贾尊尊,卢屹,魏新振,王志慧,阿尔孜姑丽·肉孜,吐尔逊·阿合买提,郭文超.
新疆亚洲玉米螟暴发成灾驱动机制分析及其治理对策[J]
.植物保护,2024,50(3):24-36.
被引量:3
1
李红武.
伊犁地区苹果树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3(3):178-179.
被引量:6
2
沙吉旦.玉苏甫,尼加提.木沙江,阿布都曼那木,艾山江.
气候变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3(3):297-297.
被引量:1
3
王佳武,杨富强,冯现格,唐永清.
苹果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J]
.新疆农业科技,2008(3):58-59.
被引量:4
4
王佳武,唐永清.
新疆伊犁大豆菌核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J]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5):221-222.
被引量:1
5
王佳武,张浩,马守科.
新疆伊犁玉米白星花金龟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J]
.陕西农业科学,2013,59(2):181-182.
被引量:1
6
王佳武,赵伊英,王朴,唐永清,房三营,吴炯波.
伊犁地区薄荷黑小卷蛾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115-115.
被引量:1
7
贾友江.
甘薯要高产 五肥是关键[J]
.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17,0(4):23-23.
8
郑木辉,林肖楠.
浅谈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
.南方农业,2016,10(30):16-17.
9
刘少华.
张玉9号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种业导刊,2010(8):28-29.
被引量:1
10
何智华.
玉米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探析[J]
.新农村(黑龙江),2011(10):91-91.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 第1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