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类风湿关节炎“血瘀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类风湿关节炎是累及关节滑膜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疾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瘀血"作为重要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贯穿在"痹证"始终。论述"瘀血"在痹证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类风湿关节炎"血瘀证"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
夏璇
黄清春
接力刚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中医科
出处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66-70,共5页
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血瘀证
研究进展
分类号
R255.6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8
参考文献
43
共引文献
1352
同被引文献
348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124
参考文献
43
1
陈志才.2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诱发因素调查.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6(2):9-9.
2
董新民.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2(4):9-10.
被引量:33
3
孙丽君,李芳,闫永龙,张风肖,陶杰梅.
血小板活化因子及血小板参数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表达及意义[J]
.山东医药,2009,49(3):70-71.
被引量:16
4
王卫远,李志军,陈静,牧标,陈琳洁.
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小板增高的临床意义[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6):478-480.
被引量:8
5
汪元,刘健,余学芳,纵瑞凯.
血小板参数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指标及临床症状相关性分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6):5-7.
被引量:24
6
陈静,魏锦,周京国,袁国华,胡宏,龙丽.
血小板参数在评定类风湿关节炎病情中的作用[J]
.四川医学,2004,25(1):99-100.
被引量:25
7
梁虹,张育.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白细胞介素-1β关系的研究[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8,2(3):177-178.
被引量:13
8
黄晓松,杨期东,刘运海,刘尊敬.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D_(62)p水平动态变化的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9(4):445-447.
被引量:19
9
陈健,陈治卿,梁立新,余玲玲,刘莉莉.
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患者活化血小板、胰岛素抵抗及动态血压变化特点[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5):14-16.
被引量:13
10
李冠勇,刘华昌,尹格平,孙晓明.
银屑病辨证分型与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及CD63表达的关系[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7):417-418.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238
1
吕爱平,吴萍,鞠大宏,贾宏伟,李梢,徐世杰,赵宁,肖诚,吴皓,滕静茹,李艳,王少君,周桂琴,张浩,王安民.
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探讨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学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6):505-507.
被引量:14
2
盛富强,程龙献,廖玉华.
肌钙蛋白在诊断心肌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
.郧阳医学院学报,2003,22(6):376-378.
被引量:1
3
何玲,胡荫奇.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血瘀证关系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7):40-42.
被引量:44
4
马春红,李华珍.
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关系[J]
.华夏医学,2004,17(6):902-903.
被引量:1
5
陈永斌.
血瘀证与血小板活化关联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1):70-72.
被引量:32
6
姚恒臣,冯桂芹,张颖新,孔祥泉,王英丽,高航.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IL-1β的变化及利多卡因对其影响的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2001,21(1):12-13.
被引量:2
7
黄泓,陈红专.
血小板活化因子的生物学效应和受体拮抗剂研究[J]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25(1):89-92.
被引量:8
8
胡小勤,陈利国.
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与血瘀证相关性探讨[J]
.陕西中医,2005,26(3):249-250.
被引量:10
9
李光伟,Step.,L.
检测人群胰岛素敏感性的一项新指数[J]
.中华内科杂志,1993,32(10):656-660.
被引量:2126
10
顾梦飚.
480例原发性肺癌中医证型与国际TNM分期相关分析[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4,28(1):1-3.
被引量:69
共引文献
1352
1
接传红,李媛媛.
基于目络-神经血管单元相关性探讨从络论治糖尿病黄斑水肿[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23,33(11):1001-1006.
被引量:7
2
汪锦城,周聪慧,杨燕,胡镜清.
胡镜清研究员运用下法治疗痰瘀互结病证的理论与临床经验[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9):2924-2928.
3
詹敏,刘建勋,孙林娟.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对血瘀证血小板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24(7):2784-2795.
被引量:7
4
马欣,李运伦.
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研究冠心病血瘀证病理基础[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0(1):117-120.
被引量:21
5
史铭,丁树根,程湛然,胡梦娟,朱燕,陈丹丹,刘宏.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22,31(6):445-450.
被引量:2
6
李小丽(综述),何敏华(审校).
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血液学改变[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2):485-485.
7
陈隽妍,毛威,倪桂宝,李剑钢.
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证大鼠模型的建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6):3789-3793.
被引量:9
8
赵静,秦俭,杨淑芳.
C反应蛋白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评估中的作用[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28(4):450-453.
被引量:32
9
李庆生.
诊治代谢综合征应重视痰瘀互结[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2):2-5.
被引量:14
10
杨徐杭,汶医宁.
冠心病中医辨证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关系研究[J]
.陕西中医,2008,29(2):134-135.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348
1
姜淼,张海波,张霞,丁樱.
雷公藤甲素在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5):31-35.
被引量:19
2
翟惠奇,蒋亚联,陈炜璇,于洋.
散剂应用源流考[J]
.中药材,2021,44(8):1994-1996.
被引量:5
3
万新焕,王瑜亮,周长征,郭浩,马山,王立柱.
丹参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20,51(3):788-798.
被引量:428
4
单媛,徐婧,王平,柳景华.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冠心病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20(S01):58-60.
被引量:4
5
陶宁,张杰.
张杰基于“脾虚生湿”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撷萃[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12):59-63.
被引量:7
6
任海建,博强.
雷公藤系列煎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4).
被引量:1
7
吕中,祝光礼.
冠心病血瘀证血浆纤溶活性改变及其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16(6):425-426.
被引量:2
8
毛以林,袁肇凯,黄献平,卢芳国,谭光波,胡志希.
冠心病血瘀证与血小板颗粒膜蛋白和纤溶功能关系的探讨[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3):29-31.
被引量:20
9
何玲,胡荫奇.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血瘀证关系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7):40-42.
被引量:44
10
唐文富,万美华,黄熙.
方剂组织药理学新假说[J]
.中草药,2005,36(1):1-3.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20
1
雷黎明,王先教,呙爱秀,蒋云凯,胡志祥,周家茂.
活络健骨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J]
.中国医药,2011,6(3):358-359.
2
汪元,刘健,张皖东,纵瑞凯.
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32(3):39-42.
被引量:15
3
李学荣,李荣亨,杨敏美.
复元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304-2306.
被引量:13
4
黄清春,储永良,何晓红,黄闰月.
复方丹参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环氧酶下游通路的调节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10):1416-1419.
被引量:8
5
章平衡,刘健,谈冰,方利,朱福兵.
中医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血瘀证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17(6):658-661.
被引量:19
6
张腾文,付新利,李公明.
除湿化瘀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3):77-80.
被引量:13
7
范为民,李艳.
浅议“痹证与血瘀”[J]
.亚太传统医药,2016,12(4):56-57.
被引量:9
8
严培晶,郑春松,叶蕻芝,郑丽秀,鲍红娟.
基于计算机模拟研究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效物质基础与分子作用机制[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12):1818-1824.
被引量:20
9
朱福兵,刘健,方利,谈冰,章平衡.
基于细胞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干燥综合征患者高凝状态的形成机制探讨[J]
.时珍国医国药,2016,27(9):2281-2284.
被引量:4
10
朱福兵,刘健,方利,章平衡,谈冰.
新风胶囊治疗58例干燥综合征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11):1323-1329.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124
1
姜晓西,王凤,张会永,李楠,郭星池,于嘉莹,李威莹,吴威,杨关林.
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现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11):68-74.
被引量:4
2
许海景.
医院目标管理绩效工资制的探索[J]
.中国卫生经济,2000,19(6):42-44.
3
林参.
世界矿产地质勘查活动和技术装备的最新发展动态(一)[J]
.国外金属矿山,2000,25(2):1-9.
4
王亚黎,刘健,叶文芳,阮丽萍.
中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球蛋白影响的研究进展[J]
.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4):62-65.
被引量:8
5
郭德强,张春芳,姜昕,焦爽,李天宇,张泽权.
温阳化湿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伴焦虑抑郁[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6):1089-1092.
被引量:6
6
彭代平,万春平,颜永明,汤小虎.
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的概述[J]
.辽宁中医杂志,2014,41(8):1768-1770.
被引量:5
7
章平衡,刘健,谈冰,方利,朱福兵.
中医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血瘀证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17(6):658-661.
被引量:19
8
张金晓.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泼尼松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9):66-67.
被引量:1
9
李文杰,黄闰月,储永良,何晓红,黄清春.
基于血栓素合酶的类风湿关节炎血瘀病机的分子基础[J]
.广东医学,2015,36(19):2964-2968.
被引量:1
10
陈秀敏,黄闰月,晏菁遥,刘志红,储永良,黄清春.
化瘀通痹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5(11):1326-1330.
被引量:27
1
王金英,程晓东.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8):98-100.
被引量:8
2
岳红,王济生.
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J]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6).
被引量:1
3
李占云,杨芳.
小针刀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40例[J]
.中国民间疗法,2011,19(3):17-17.
被引量:1
4
柳升祥,李瑞科.
中医痹证的辩证与施治体会[J]
.医学理论与实践,1999,12(12):753-753.
5
周国雄.
坚持走中西医结合临床之路[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999,20(6):7-10.
6
杜庆娥,桑维力.
慢性肝炎合并关节痛辩证论治[J]
.中原医刊,2002,29(12):36-36.
7
朱伟荣.
经方治疗痹证验案3则[J]
.国医论坛,2009,24(5):5-6.
8
杨丽梅,杨立秋.
运用针灸与中药疗法治疗风湿病的临床体会[J]
.中国民间疗法,2010,18(5):39-39.
9
王豫巍,王永钧.
白芍总苷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2):240-241.
被引量:53
10
纪维峰,高明利.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纂要[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5):50-51.
被引量:3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