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增加”与“增长”的语义辨析及认知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先用义素分析法分析"增加"和"增长"中的同形义素与异形义素的语义特征,并进一步考察两者在具体组合中的实际搭配能力,然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求两者在认知上的差异,运用意象图式和自主性与非自主性对"增加"与"增长"不同的搭配能力进行较为深入的阐释。
作者
刘燕君
机构地区
北京华文学院华文教育处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0年第6期73-76,共4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义素分析法
组合关系
意象图式
自主性
非自主性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8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李葆嘉.
汉语的词语搭配和义征的提取辨析[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6):1-9.
被引量:14
2
沈家煊.
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J]
.当代语言学,1994(1):12-20.
被引量:177
3
Langacker,Ronald W.Concept, Image, and Symbol: The Cognitive Basis of Grammar[]..2002
4
Langacker Ronald W.Foundation of Cognitive Grammar,Vol.I: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1987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李葆嘉.
论20世纪中国汉语转型语法学[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8(1):1-8.
被引量:11
2
李葆嘉.
汉语元语言系统研究的理论建构及应用价值[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40-147.
被引量:60
共引文献
189
1
李军,任永军.
空间维度词“大、小”的隐喻义认知分析[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58-62.
被引量:8
2
任永军,李军.
直线型空间维度词的认知语义分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75-79.
被引量:6
3
岳中奇.
也说“胜”和“败”[J]
.语言科学,2003,2(6):33-45.
被引量:5
4
朴起贤.
现代汉语动词“有”的语义功能[J]
.南开语言学刊,2004(1):71-76.
5
张辉,祝良.
认知语言学概述[J]
.外语研究,1999(2):17-22.
被引量:31
6
李宇明.
程度与否定[J]
.世界汉语教学,1999,13(1):29-36.
被引量:32
7
李宇明.
空间在世界认知中的地位——语言与认知关系的考察[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6(3):64-68.
被引量:67
8
司红霞.
“说”类插入语的主观性功能探析[J]
.语言文字应用,2006(S2):203-206.
被引量:8
9
袁毓林.
认知科学背景上的语言研究[J]
.当代语言学,1996(2):1-12.
被引量:30
10
潘妍.
沈家煊笔下的认知语言学[J]
.普洱学院学报,2014,30(1):98-101.
1
盛明波.
主谓式双音词的语素语义特征分析[J]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51-53.
2
文旭.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应用认知语言学探索之二[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3):16-22.
被引量:38
3
刘清宇.
浅谈网络新型“被”字句[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2).
4
王飞华,王艳芳.
“V_1+单音节V_2”动结结构考察──就作补语的单音节V的自主性及非自主性方面考察动结结构的特征[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S2):36-38.
被引量:1
5
田英华.
副词“就”的语义辨析[J]
.学语文,2000(1):43-43.
6
李巍.
日语复合动词语义辨析——[きゐ]·[つくす]·[めく]·[とおま][J]
.科学与财富,2015,7(32):177-178.
7
雷敏,曾剑平.
理解的三个过程[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2):90-92.
8
李红梅.
“难过”与“难受”的语义辨析[J]
.北方文学(下),2017,0(2):96-97.
9
程玲.
形容词的自主和非自主性界定及义项提取[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6):125-128.
10
戴浩一.
概念结构与非自主性语法:汉语语法概念系统初探[J]
.当代语言学,2002,4(1):1-12.
被引量:109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