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内对甘草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7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概述了近年来对甘草化学成分分离、定量方法等研究的现状。
作者
惠寿年
董阿玲
机构地区
新疆师范大学生物系
出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3-315,共3页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关键词
甘草
化学成分
分离
定量方法
分类号
R284.1 [医药卫生—中药学]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1
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213
同被引文献
749
引证文献
75
二级引证文献
921
参考文献
30
1
石力夫,全山丛,郭文勇.
薄层扫描法测定甘草制剂中甘草酸含量的研究[J]
.中草药,1993,24(6):296-297.
被引量:28
2
王晓强.
薄层光密度法测定甘草中异甘草甙的含量[J]
.西北药学杂志,1990,5(1):25-27.
被引量:7
3
刘伯衡,李学禹,田丽萍,魏琳.
新疆产甘草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J]
.干旱区研究,1992,9(1):39-46.
被引量:18
4
刘勤,刘永隆.
黄甘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
.药学学报,1989,24(7):525-531.
被引量:35
5
赵玉英,张如意,刘鸣.
胀果甘草化学成分的研究(Ⅰ)[J]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0,22(4):283-284.
被引量:18
6
中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3.
7
舒永华.-[J].药学学报,1985,20(3):193-193.
8
张如意.-[J].药学学报,1986,21(7):510-510.
9
曾路,张如意,王动,庞吉海,张志亮,高从元,楼之岑.
云南甘草次皂甙和云南甘草皂甙元的结构鉴定[J]
.药学学报,1990,25(10):750-757.
被引量:9
10
胡金峰.-[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4,6(4):6-6.
二级参考文献
41
1
蔡立宁,张如意,张建华.
甘草属植物中三萜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综述)[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89,1(1):47-54.
被引量:3
2
李春荣,中草药,1987年,18卷,4期,13页
3
戴定宪,新疆药讯,1984年,2期,14页
4
傅克治,植物学报,1974年,16卷,4期,304页
5
傅克治,药学学报,1964年,11卷,7期,473页
6
杨旭,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3年,9期,54页
7
团体著者,黄酮体化合物鉴定手册,1981年
8
薛智,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87年,1期,58页
9
于津,药学学报,1986年,21卷,191页
10
李沛琼,西北植物研究,1984年,4期,117页
共引文献
213
1
刘莲萱,吴威,庞琳琳,宋芷琪,史晨旭,杨关林,张会永.
葛根芩连汤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3):147-154.
被引量:36
2
陈小莺,文红梅,郭立玮.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止痛养胃软胶囊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J]
.化工时刊,2005,19(6):37-39.
3
热娜.卡斯木,丛媛媛,屠鹏飞.
胀果甘草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理化性质[J]
.华西药学杂志,2008,23(4):448-450.
被引量:8
4
丛景香,高丽娟,林炳昌.
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J]
.精细化工,2004,21(z1):121-124.
被引量:26
5
张继,吴建,曾家豫,杨永利,姚健,黄爱仑,盛晓甘.
光果甘草茎叶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J]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2002(2):51-53.
被引量:6
6
张继,杨永利.
相同条件下的5种甘草中甘草酸含量的比较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1997,17(6):111-114.
被引量:22
7
朱锦瞻.
新疆产圆果甘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0(1):8-12.
被引量:1
8
汪云,曹玉华.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甘草中的甘草素和异甘草素[J]
.分析测试学报,2004,23(4):104-106.
被引量:8
9
李刚,周成明,姜晓莉,何钟佩.
甘草栽培与甘草酸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J]
.中药材,2004,27(6):462-465.
被引量:12
10
沙伟男,黄志荣,陈新坤.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J]
.分析试验室,1993,12(2):83-9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49
1
项光亚,杨瑜,阮金兰,周宜开.
金丝桃细胞毒作用和抗肿瘤作用研究[J]
.药学实践杂志,2001,19(1):16-18.
被引量:5
2
Pan Xuejun and Liu Huizhou (Young Scienctist Laboratory of Separ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Instigate of Chemical Metallur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pces, Beijing 100080).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OF GLYCYRRHIZIC ACID FROM LICORICE ROOT-EFFECT OF THE PROPERTY OF SOLUTION ON EXTRACTION OF GA[J]
.化工学报,2000,51(S1):240-243.
被引量:53
3
张治科,徐世才,南宁丽,杨彩霞.
4种新型杀菌剂对甘草锈病的防效评价[J]
.农药,2010,49(6):451-452.
被引量:3
4
王兵,王亚新,赵红燕,宗岩,徐俊杰.
甘草的主要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3,34(3):215-218.
被引量:126
5
杨雁,钟杰,沈志刚,刘晓林,陈建峰.
头孢拉定微粉化的研究[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3):15-17.
被引量:7
6
张继,杨永利.
相同条件下的5种甘草中甘草酸含量的比较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1997,17(6):111-114.
被引量:22
7
范益,丁建花,刘苏怡,张徐宁,刘强,章静,胡刚.
α-与β-甘草酸在小鼠体内分布的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4,9(6):619-622.
被引量:52
8
曹靖宇,刘茵.
甘草中甘酸的提取分离和测定[J]
.甘肃化工,1993(3):27-34.
被引量:1
9
苏海萍.
咽炎糖浆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
.天津药学,2004,16(3):14-15.
被引量:5
10
高鸿霞,邵世和,王国庆.
中药甘草研究进展[J]
.井冈山医专学报,2004,11(5):8-11.
被引量:47
引证文献
75
1
王兵,王亚新,赵红燕,宗岩,徐俊杰.
甘草的主要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3,34(3):215-218.
被引量:126
2
李刚,周成明,姜晓莉,何钟佩.
甘草栽培与甘草酸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J]
.中药材,2004,27(6):462-465.
被引量:12
3
田莉,高晓黎.
甘草的抗肿瘤作用[J]
.西北药学杂志,2004,19(3):133-135.
被引量:17
4
崔淑芬,蒋轶伦,王小如.
甘草药材薄层扫描指纹图谱研究[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4,21(5):367-370.
被引量:12
5
崔淑芬,蒋轶伦,王小如.
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在甘草GAP生产与质控中的应用[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18(4):3-6.
被引量:14
6
廖建雄,王根轩.
甘草酸在甘草适应荒漠生境中的可能作用[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3,39(4):367-370.
被引量:33
7
王雁梅,史恒军,王保秀,甘洪全.
炮制因素对生化汤中阿魏酸含量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4):56-58.
被引量:5
8
刘江,甘建和,赵卫峰,罗二平,庞中强.
复方甘草甜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5(3):485-487.
被引量:2
9
郭英华,张振贤,关秋竹.
姜的研究进展[J]
.长江蔬菜,2005(9):38-42.
被引量:29
10
陈荣,黄梦娴,张玲.
HPLC法测定胃乐胶囊中甘草次酸含量[J]
.广西医学,2005,27(9):1375-137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921
1
何心愉,周红海,陆延,田君明.
浅析蒙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方药特点[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1,37(6):185-190.
被引量:8
2
祝天添,卢迪,曾宇馨,刘文兰,吴繁琦,高荣孚,孙志蓉.
土层深度对甘草根系呼吸代谢及甘草酸积累的影响[J]
.中药材,2019,42(8):1749-1753.
被引量:1
3
叶学华,薛建国,谢秀芳,黄振英.
外部干扰对根茎型克隆植物甘草自然种群植株生长及主要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2020(9):951-961.
被引量:4
4
王蕾,曹雪晓,栗焕焕,王萌,任晓亮.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子识别与自组装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
.中草药,2020,51(2):516-521.
被引量:23
5
陈丽姣,段海萍,王明凯,王丽芬.
数据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口疮用药规律[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3):159-164.
被引量:1
6
赵祖云,赵攀枚,蒲雪连,李天浩,黄莺.
黄莺教授外用大黄甘草汤加味治疗皮肤病经验[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1):94-96.
被引量:3
7
郝津芳.
止嗽立效丸薄层鉴别条件的优化及灭菌方式对薄层鉴别的影响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17):326-329.
8
周守标,陈乃东,胡金蓉,罗琦,王贵军,王春景.
春花胡枝子黄酮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研究及纯化前后抗氧化性变化比较[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12):2-7.
被引量:6
9
姜岳,邱模炎,孙慧,李葆青.
真武汤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11):42-44.
被引量:21
10
朱蔚岗,移军,刘玉斌,尹建红,李军.
甘利欣治疗酒精性肝病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03,6(4):227-228.
1
李德华,李德宇,李永光.
甘草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1995,12(5):31-35.
被引量:27
2
单文静.
甘草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J]
.医学与社会,2015,28(B06):334-334.
被引量:1
3
芮春兰.
国内对甘草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
.中国校医,2006,20(1):105-106.
被引量:17
4
李阳,高欢,朱庆均,容蓉.
甘草化学成分抗病毒活性研究进展[J]
.山东中医杂志,2017,36(2):167-171.
被引量:41
5
吴宗耀,牛李义,梁喜爱.
甘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分析[J]
.河南中医,2010,30(12):1235-1236.
被引量:57
6
韩静,邵瑞,王跃飞,王彧.
甘草化学成分植物雌激素活性研究进展[J]
.天津中医药,2017,34(3):212-216.
被引量:14
7
周倩,孙立立.
蜜炙对甘草化学成分影响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13,48(10):768-772.
被引量:30
8
刘仁俊.
浅谈甘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9):74-74.
被引量:15
9
杜庆波.
甘草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3):131-132.
被引量:4
10
刘育辰,王文全,郭洪祝.
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方法研究进展[J]
.中成药,2010,32(11):1953-1957.
被引量:14
中草药
199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