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83-687,共5页
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
参考文献12
1 杨秋林,许丽芳,陆惠民.表达弓形虫棒状体蛋白1的重组乳酸乳球菌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研究[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9,21(2):130-132. 被引量:7
2 Rui CHEN,Shao-hong LU,Qun-bo TONG,Di LOU,Dong-yan SHI,Bing-bing JIA,Guo-ping HUANG,Jin-fu WANG.Protective effect of DNA-mediated immunization with liposome-encapsulated GRA4 against infection of Toxoplasma gondii[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2009,10(7):512-521. 被引量:6
3 江涛,董秀均,汪长城.弓形虫微线体蛋白MIC3基因在大肠杆菌内的高效表达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157-7158. 被引量:2
4 王芳,吴少庭,黄汉菊,李俊华,付小强,甘燕,雷蕾.弓形虫SAG2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3(5):370-373. 被引量:5
5 魏庆宽,李瑾,傅婷霞,柏雪莲,崔勇,张佃波,王洪法,刘玉冰,付斌,宰德福,黄炳成,刘克义,韩广东.弓形虫ROP2核酸疫苗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6,24(5):337-341. 被引量:22
6 张佃波,魏庆宽,宰德富,崔勇,李瑾,高红刚,柏雪莲,赵立江,韩广东,刘克义.刚地弓形虫ROP2-P30复合基因在E.coliBL21中的表达和鉴定(英文)[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6,22(6):538-543. 被引量:9
7 黄炳成,陈少卿,付婷霞,魏庆宽,李瑾,胡迎新.不同佐剂的弓形虫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观察[J] .中国热带医学,2004,4(1):12-14. 被引量:7
8 李俊华,吴少庭,翁亚彪,甘燕,刘洪波,刘茂铃,张仁利,高世同,黄达娜,耿艺介.弓形虫GRA4基因体外扩增、克隆及在耻垢分枝杆菌中的表达[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6,1(6):428-431. 被引量:9
9 谢荣华,吴翔,范久波,舒衡平,蒋立平,谭逵,张琼.毕赤酵母菌表达弓形虫GRA1蛋白接种小鼠免疫效果[J] .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485-1487. 被引量:1
10 李瑾,魏庆宽,徐秀来,傅婷霞,崔勇,肖婷,王洪法,张佃波,王用斌,黄炳成,闫歌,韩广东.弓形虫pc-DNA3-ROP2核酸疫苗的研制[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3(5):374-378.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102
1 林绮萍,吴少庭,翁亚彪,张仁利,高世同,黄达娜,袁仕善,雷明军,潘晖榕.弓形虫RH株致密颗粒蛋白GRA4基因的克隆与表达[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4,20(6):500-503. 被引量:4
2 张佃波,公茂庆,魏庆宽,李谨,黄炳成,刘克义.刚地弓形虫P30(SAG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J]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5,18(2):92-95. 被引量:9
3 杨培梁,陈晓光,王元占,李华,周晓红,吴焜,言慧.具有免疫反应性的弓形虫多表位抗原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和鉴定[J]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5):528-530. 被引量:4
4 林绮萍,吴少庭,翁亚彪,高世同,张仁利,黄达娜,袁仕善,雷明军,温见翔,潘晖榕,秦莉.弓形虫GRA4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DNA免疫小鼠的研究[J]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5,18(3):180-183. 被引量:8
5 林绮萍,吴少庭,翁亚彪,雷明军,潘晖榕,袁仕善,温见翔,秦莉,黄达娜,张仁利,高世同.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4的原核细胞表达与纯化[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23(6):419-423. 被引量:3
6 江涛,周艳琴,刘琴,聂浩,姚宝安,赵俊龙.弓形虫微线体蛋白MIC3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J] .畜牧兽医学报,2006,37(6):587-591. 被引量:16
7 肖景莹,张冬梅,蔡连顺,沈璐辉,潘卫庆.恶性疟原虫重组蛋白HGXPRT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6,24(3):192-195. 被引量:2
8 李文姝,陆惠民,张惠琴,黄伟达.弓形虫P30乳酸球菌口服免疫小鼠血清中IFN-γ、IL-2及NO含量的测定[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6,1(5):356-358. 被引量:5
9 刘晋平,孟晓丽,殷国荣,杨亚波,刘红丽,吴静,唐旭.弓形虫复合黏膜疫苗滴鼻免疫小鼠的黏膜相关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动态变化[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7,20(5):346-351. 被引量:8
10 Chen HF, Chang MH, Chiang BL, et al. Oral immunization of mice using transgenic tomato fruit expressing VP1 protein from enterovirus[J]. Vaccine, 2006, 24(15): 2944-2951.
共引文献53
1 杨翠萍,万红娇,蔡长春.弓形虫疫苗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6,1(3):232-234. 被引量:14
2 高红刚,张佃波,卞传秀,刘克义.弓形虫重组耻垢分枝杆菌M.S-P30-ROP2载体活疫苗构建及鉴定[J] .中国热带医学,2007,7(4):489-491. 被引量:10
3 江涛,赵年彪,韩有元,赵俊龙.弓形虫MIC3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J] .湖北畜牧兽医,2007,28(5):10-12. 被引量:5
4 苑文英,吴素焕,刘秀华.弓形虫棒状体蛋白及疫苗研究进展[J]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24(3):57-58. 被引量:1
5 张晓文,惠清法.弓形虫疫苗的研究进展[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4):72-75. 被引量:2
6 刘苗苗,周鹏,朱兴全.弓形虫棒状体蛋白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兽医科学,2008,38(5):443-446. 被引量:12
7 范久波,吴翔,谭逵,谢荣华,张琼,蒋立平,舒衡平.弓形虫新基因表位疫苗免疫效果的观察[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3(6):421-424. 被引量:5
8 谭逵,张琼,范久波,谢荣华,蒋立平,吴翔,舒衡平.弓形虫新基因wx2表位疫苗免疫小鼠的保护研究[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8,35(9):1051-1058. 被引量:11
9 范久波,舒衡平.弓形虫病核酸疫苗研究进展[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3(11):868-871. 被引量:5
10 刘娟娟,吴静,殷国荣,孟晓丽,刘红丽,刘转转.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和可溶性速殖子抗原免疫原性的观察[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9,4(1):16-1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1
1 徐凤全,林玲.我国弓形虫病核酸疫苗研究概况[J] .中国热带医学,2005,5(8):1722-1724. 被引量:3
2 周永安,余新炳,陈海峰,郑焕钦,殷国荣,吴忠道,陈观今.脂质体介导弓形虫SAG1与SAG3复合基因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研究[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6,26(7):647-653. 被引量:5
3 李瑾,魏庆宽,徐秀来,傅婷霞,崔勇,肖婷,王洪法,张佃波,王用斌,黄炳成,闫歌,韩广东.弓形虫pc-DNA3-ROP2核酸疫苗的研制[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3(5):374-378. 被引量:4
4 李薇,刘波,丑莉莉.弓形虫pcDNA3-ROP1 DNA疫苗免疫小鼠诱导体液免疫应答及保护性的初步观察[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9(3):239-240. 被引量:6
5 李首庆,古钦民,杨广民,马寅芙.弓形虫SAG1、GRA2单基因疫苗及SAG1-GRA2复合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10):1219-1222. 被引量:4
6 范久波,舒衡平.弓形虫病核酸疫苗研究进展[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3(11):868-871. 被引量:5
7 剡海阔,彭高辉,袁子国,朱兴全.抗弓形虫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9,25(10):1004-1007. 被引量:6
8 姚远,何深一,王花欣,周怀瑜,赵红,李婷,薛明福,朱兴全.SAG1-MIC8复合DNA基因疫苗免疫小鼠诱导抗弓形虫感染的保护性研究(英文)[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0,28(2):81-88. 被引量:8
9 张凤珍,李景峰.弓形虫疫苗研究进展[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26(7):9-10. 被引量:4
10 何勇,周鹏,尹创成,袁子国,林瑞庆.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的研究进展[J] .畜牧与兽医,2010,42(5):95-98.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2
1 白杨,何深一.弓形虫主要抗原及核酸疫苗研究进展[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6(9):697-701. 被引量:2
2 魏冬冬,王龙江,李瑾,崔勇,尹昆,黄炳成,魏庆宽,雷战,孙慧.弓形虫TgMIC16多克隆抗体制备 纯化及其在亚细胞定位中的应用[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8,30(4):440-44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3
1 孟敏,何深一.RNA干扰及在刚地弓形虫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7(9):716-719.
2 王春苗,卢致民,王燕.弓形虫速殖子噬菌体展示文库的构建[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12):1-4.
3 李瑾,张欣,雷战,谢金晶,王龙江,尹昆,徐超,魏庆宽,孙慧.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弓形虫TgSUB3多抗制备[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24,19(6):690-694.
1 周锐丽,卢锋.褪黑素的生理功能及主要的食物来源[J]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1(11):28-28.
2 余建林,彭琳,陈娟娟,谭立明.结核病临床免疫学诊断的研究进展[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7,35(1):56-59. 被引量:4
3 王善思.被狗咬了,比害怕更重要的是行动[J] .糖尿病之友,2016,0(11):56-57.
4 王尧,万立华,李学博.不同组织源食物对丝光绿蝇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3,31(2):124-126. 被引量:4
5 杨兰,卜志平,刘国敏,王晓鹏.病毒的检测方法[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16(4):553-555. 被引量:2
6 李鹏,张琪,苗晋华,宋立华.衣原体致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5):1193-1196. 被引量:13
7 科学家研究发现能主动调节基因的肠道菌[J] .食品科学,2005,26(4):192-192.
8 曾政,邓小红.布鲁氏菌DNA疫苗的发展:过去、现在和未来[J]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5,28(3):143-147. 被引量:4
9 余文三,李载权,肖玉桦,龙飞.成都市三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锌、铜、铁摄入量调查[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89(2):32-33.
10 赵江丽,陈宣男,姜铮,王芳,袁静,甄清.病原微生物胞内寄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119-122.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