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职业院校实行双证融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双证融合"就是指学历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合。本文从社会、企业、学生等方面分析了"双证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双证融合"的进一步实施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
黄升平
机构地区
湖南省劳动人事学校
出处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年第19期120-120,122,共2页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基金
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合模式研究课题组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双证融合
必要性
可行性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3
1
张苗荧.
高职“双证”融通模式及实施策略[J]
.教育发展研究,2008,28(17):71-73.
被引量:8
2
杨秀英,李兵.
我国高职教育“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教育与职业,2008(35):8-11.
被引量:24
3
雷晓柱,李友胜.
大力推进双证书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1):89-91.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吴丽,万书栋,万东光.
学历技能并重“双证”促进就业[J]
.职教论坛,2005,21(26):9-10.
被引量:4
2
<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沟通与衔接研究>课题组.
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沟通与衔接研究[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8-21.
被引量:41
3
陈玉华.
构建“基于技能培养、面向岗位群集”的课程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05(12):34-35.
被引量:38
4
壮国桢.
高职院校“双证”融通的优势、难点与突破[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3(4):94-97.
被引量:39
5
王宏启,戚文革,王鹏.
试论职业教育实行“双证制”的必要性与措施[J]
.教育与职业,2006(20):96-97.
被引量:24
6
巴世光.
“双证融通”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J]
.教育与职业,2007(11):165-166.
被引量:23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Z].2001-07-18.
8
陈宇.国家职业技能振兴发展战略研究报告[EB/OL].http://www.21wecan.com.cn/zyjd/xsyfz./xsgc_05060902.htm,2007-12-20.
9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资格证书(技术与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10.
10
陈宇.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回顾与前瞻[J]
.教育与职业,2004(1):17-19.
被引量:96
共引文献
33
1
李艳,杨艳秋.
高职专业“双证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反思——以保山学院会计专业为例[J]
.成功,2010(11):265-266.
被引量:2
2
<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沟通与衔接研究>课题组.
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沟通与衔接研究[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8-21.
被引量:41
3
俞亚珍.
高职院校“双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
.科教文汇,2009(9):26-26.
4
翟艳辉.
高等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09(14):85-86.
被引量:18
5
雷亮,彭军.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
.继续教育研究,2009(9):138-139.
被引量:16
6
蔡健,王和才,王薇.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双证”融通的实践与探索[J]
.职业教育研究,2010(4):125-126.
被引量:2
7
俞亚珍,李月芳,吴旗.
高职机电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4):38-40.
被引量:6
8
时小侬.
基于就业准入制度的“双证制”教育分析[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1(1):9-10.
被引量:11
9
王君,于岚.
基于国际贸易流程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大江周刊(论坛),2011(2):8-8.
被引量:3
10
韩鸥.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双证教育管理模式[J]
.中国校外教育,2011(4):130-13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
1
高奇.
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功能及其实现[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0(21):44-47.
被引量:22
2
郭舜,吴海燕.
高职院校实行“双证课程”改革的思考[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2):52-5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杨丽英.
提高“双证书”获取率,增强学院综合竞争力[J]
.科技创新导报,2012,9(17):152-152.
被引量:3
2
张武.
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改革与思考[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10):70-70.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杨丽.
通过双证书提高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J]
.教育观察,2014,3(12):27-28.
被引量:1
2
杨静.
关于深化职业教育“双证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J]
.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5,14(3):5-10.
被引量:1
3
朱紫茂.
“双证书”教育之必要前提:系统思考校企合作[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8(3):61-64.
被引量:2
1
王健,费雅洁.
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双证融合”考核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2):31-33.
被引量:1
2
费雅洁,王健.
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双证融合”人才培养方案构建[J]
.计算机教育,2015(12):19-23.
被引量:2
3
景秀眉,李桂香,苏志军.
高职计算机网络类专业“双证融合、四段一体”人才培养模式[J]
.计算机教育,2012(3):11-14.
被引量:2
4
干红芳.
高职会计基础课程“双证融合”教学模式探索[J]
.商业会计,2017(8):116-118.
被引量:2
5
王风英.
上海市大学生找工作必须亮“两证”[J]
.成才与就业,2002,0(2):33-33.
6
杨黎明.
终身教育视野下的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转换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2006,26(19):52-56.
被引量:4
7
陈浩然.
国职是我的第二所大学[J]
.健与美,2012(7):111-111.
8
上海电气探索工学结合新路子[J]
.企业与文化,2016,0(3):28-28.
9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J]
.求学(理科版),2010(A02):13-13.
10
刘锋,陈祚雄.
在高校管理队伍中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思考[J]
.中国林业教育,2006,24(4):36-38.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年 第1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